在母校五十周年华诞之际,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曾深造于日本九州大学、名古屋大学,现已学成归国并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的刘卫校友,满怀热情回到母校,并盛情邀请了他的日本朋友们在核科学技术学院四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系列学术报告会,为母校校庆献上一份薄礼。刘卫校友近年来一直为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与日本的学术交流积极奔走着。为此我们怀着憧憬与钦佩的心情,走近刘卫校友,倾听他的心声。
记者:您大学毕业工作7年后,继而到日本九州大学、名古屋大学深造,您能给我们谈一下您的留学经历吗?
刘卫:1990年我大学毕业之后,曾工作于湖南省衡阳市有色金属机械总厂环境管理中心,继而于1993年担任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环境分析中心助理研究员。由于工作勤奋,96年以访问研究员的身份被公派到日本财团法人九州环境管理协会分析部深造。留学日本,在学习异族文化和适应异国生活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技术、理念。我也一直把留学作为体验人生、增长阅历的机会。1997年,我放弃了去法国工作的机会,而后留学日本九州大学攻读能源量子工学硕士学位,直至2004年取得博士学位。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我在日本名古屋大学院工学研究科能源理工工学担任COE研究员。
记者:您大学毕业后,一直非常关注母校核学科的发展,尤其是您留学日本以及现在工作期间,担当着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与九州大学、名古屋大学的学术交流使者这一角色,是什么促使您这样做呢?
刘卫:呵呵,使者倒不敢当,我做的只是力所能及之事。从个人感情上讲,我身为南华学子,是母校培养了我,回馈母校是份内之事。这里铭记了我最美的年华与最幸福的时光,母校是我最珍藏的记忆。恩师的谆谆教导令我获益匪浅,我从母校获得如此之多,尽微薄之力回馈母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凭借与日本学者的友人关系时常邀请他们来我校讲座,并邀请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的老师赴日本作访问学者,借此为恩师和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
记者:您认为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要想进一步加强对外的学术交流,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刘卫:我个人认为学院要想进一步加强对外的学术交流应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二是学生方面。首先,教师的学术著作专业性必须保证,课题要有技术含量与挑战性,教师还要具备专业的授课技能。其次,学生作为学院的软性品牌,努力培养其具备较高的素质尤为重要,这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内外相关科学领域的人士对学校的评价。教师优秀的教研成绩打响学院的品牌,毕业生的高素质提升学院的品牌。学院的品牌打响了,那么学院与国内乃至国外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自然而然就频繁了。
记者:能否结合您留学日本的经历,对母校有志向出国留学的学弟学妹们谈几点建议?
刘卫:有志向出国留学的同学,在大学期间掌握扎实的知识是必要而且首要的。知识是最恒久最宝贵的个人财富,历久弥新。当然知识的含义极为丰富,我所指的主要为专业知识、英语知识以及计算机技能。专业知识是我们所从事行业的敲门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英语不容忽视,它是出国留学时交流与学习的主要工具。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技能若不过硬,我们便会寸步难行,无法适应时代需求,更难说要在国外学有所成。知识,我一直都在特别强调,然而勤奋,也同样重要。“勤能补拙”,勤奋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对工作的热情程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折射出他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