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故事 -> 正文

“两栖”专家的别样人生

发布时间:2011-12-02    作者:刘红利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罗志刚,1962年出生于湖南省衡南县,中共党员,外科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我校附一医院副院长、附二医院院长,现任我校附属第二医院(集团)党委书记、院长兼附属第三医院院长。系中国透析移植研究会委员、湖南省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省泌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衡阳市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衡阳市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南华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医院管理优秀院长”、“湖南省百万职工科技兴湘创新标兵”、“全国医药卫生先进个人”。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   
    在采访罗院长之前,就听说了他的光辉业绩:他是衡阳市第一位医学博士,曾用八年时间书写了南华附二医院从“丑小鸭”华丽变身为“美丽天鹅”的传奇,成功施行了全国第一例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等手术,人们说他是名副其实的“犟雁”。那么,这只衡阳“犟雁”为何在知天命之年、在事业的巅峰之际,毅然奔往条件艰苦的附三医院再次创业?带着钦佩和疑虑,我们走近了现为我校附属第二医院(集团)党委书记、院长兼附属第三医院院长罗志刚教授。  
治院:殚精竭虑 
    11年前,罗志刚受命于“危”,走马上任到被人戏称为“袖珍型”医院——南华大学附二医院担任院长。面对各方面条件都不如附一医院的附二医院,罗志刚没有沮丧,他立志一定要让附二医院振雄风,再树品牌。怀着这份梦想,罗志刚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访、调查,寻找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针对重叠冗杂的机构,他精兵简政,制定竞聘上岗政策,规定从副院长到基层工人一律竞聘上岗。这一大手笔让该院机关从原来24个职能部门50多号人,精减到11个部门38名工作人员。部门第一负责人在科主任、护士长会上演讲、评议后聘用;医务人员评聘分离,三级医师竞聘上岗;护士双向选择全院交流,由科主任、护士长签约聘用;后勤全线社会化,成立饮食中心、保洁中心等,从院长到护士、工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为医院的长久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整治”,附二医院的人才、技术、设备等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医院各种卫生资源实现了效益最大化。2007年新上项目38个,专科建设、科研也取得了骄人成绩,“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成为现实。心脏介入治疗、冠脉搭桥等高新尖端技术不断刷新,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截至2008年12月,附二医院固定资产达到4亿元,业务年收入突破两个亿。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医院经济增幅达到31%。 
    同时,罗志刚在上任不久做了个大胆的决策:在衡阳市开发区建医院新区。医院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再一次印证了当初决策的正确。与拥挤不堪的老院相比,占地130亩、设置病床800张、总投入3亿多元的新院无疑是所有南华附二人心底最美的梦。目前一座现代化医院已经向世人展示她的绰约风姿。 
    辉煌的成就并没有止住他前进的步伐,罗志刚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条件相对艰苦的附三医院。2010年9月6日,罗志刚面对新合并的附三医院,满怀抱负,再次创业,挑起发展建设附三医院的重任。在整治过程中,他高瞻远瞩,充分显示出卓越的管理能力。首先他从最基本的医疗质量抓起,面对医疗和医技专业人员有不具备执业资格的现象,他开南岳区医疗卫生管理之先河,根据不同用工形式采取发放在岗备考待遇或离岗备考待遇两种形式,督促专业人员严肃对待备考,并规定若2011年执业考试仍未能通过者,将予以辞退。在医疗设施方面,为缓解合并后病床紧张的局面,他立即启动了北楼的维修改造工程,为医院增加100张病床。同时他针对医院危重病人多的情况,启动了ICU改建,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从而提升了医院的形象。为盘活原南华医院南岳分院的土地资源,他借鉴在附二的经验,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使医院资源整合构想获得南岳区政府常务会议的一致同意,并最终纳入区‘十二五’规划以及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内容。在医院合并初期,有些职工情绪不稳定,个别职工表现出不理解、不尊重患者的行为,他在全院开展了整顿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等活动,并对几起服务态度差的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针对两院文化差异,以大学附属医院为立足点,结合南岳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设计了医院院徽和以“惜缘、倡和、悟道、精术”为主题的院训。
 
治病:医者仁心 
    1994年,仅用4年多时间就修完硕士和博士、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回到附一医院的罗志刚,成为衡阳市第一位医学博士并崭露头角。第二年,当器官移植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湘南还是“神话”时,他大胆尝试“同种异体肾移植”——泌尿外科专业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手术,一举成功,本地病人不往外跑了,外地病人也来了。他还毫无保留地帮助兄弟医院,湘潭市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就是经他指导完成。他带领团队实施肾移植手术300多例,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受移植者遍及祖国各地,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70岁,很多肾移植受者还生育了小孩。患者刘贤辉作为湖南唯一代表参加“中国第一届移植受者运动会”男子羽毛球比赛,获单打第三名。近几年来,罗志刚不断向生命禁区发起冲击,开展的肾上腺肿瘤摘除、膀胱全切可控性肠代膀胱术等高难尖端手术,不仅使绝症病人重获新生,也带动了医院泌尿外科整体水平与学科建设的飞速发展,病人收治量翻了好几番。 
    作为医生,他在各种复杂、高危、突发病情前,始终以保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尽量用最好的治疗方法来救治病人,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今年9月,他带领的医疗团队在进行一台简单的肾脏结石手术时,发现病人肾脏好像有恶变,他匆忙赶到手术台进行会诊。通过会诊可以确定病人的肾脏功能几乎丧失,并存在严重病变甚至癌变的可能。向病人家属通报情况后,家属选择了切除该肾脏,以免留下后患。在肾脏切除过程中,他们发现,病人的右肾的确有癌变,并且已经侵犯脂肪囊,下腔静脉已经与之粘连,切肾意味着必须将下腔静脉切除一部分,风险极大。但如果放弃手术,就意味着病人生命希望的丧失。生命第一,为了病人,他当机立断选择继续手术。他认真精细地操作,手术做得很艰难,一直持续了数小时,他的颈部肌肉刺骨般疼痛,右肩关节几乎无法抬起,小腿也抽筋了。手术成功了,却有几分后怕:如果这样的病人出现不良后果,如果家属不能接受这样的后果,局面将会如何?但是如果让他再作一次选择,他依然会选择病人的生命为第一,以病人的生命作为自己的职业标准。 
    他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身兼多职的他就像一台工作机器,很少有双休节假日,很少有8小时内外之分,很少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生活简单,模式固定,除了开会,上课,就是手术。每年有300多台手术要做,“有时候一天连续做几台手术,下手术台时,双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下,只能打赤脚。”谈及此,他同事的眼眶盈满心疼的泪水。 
    “当医生就要当一名好医生,做院长就要做一个有使命感的院长”。朴素的表述却言简意深。我们知道,是理想给了他人生、事业的动力,是责任让他扬帆起航,破浪前行,用超乎寻常的毅力,不断超越自我,朝着心中的愿景,描绘着自己的别样人生。
责任编辑:代艳丽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