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韶华在指缝间悄悄地流逝。从2005年退休以来,凌老师从未停止过他教书育人的脚步。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他就象那美丽的夕阳,把光和热献给下一代事业;更象那老黄牛,在关心下一代的沃土上,在群众工作的田野里,辛勤耕耘,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用汗水浇灌未来之花。
无愧于老有所为
2005年退休的时候,凌老师已年逾古稀。本来应该是退居二线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心里却还放不下:“我65岁,身体还尚好,所以思考着退休以后还能做点什么,以无愧于老有所为。作为老党员、老教授,在大学这样一个环境里,我分析了自身的长处和潜力,决定将老有所为的重点放在关心下一代。”“无愧于老有所为。”这句话经常挂在凌老师的嘴边,也实切地付诸于他的行动之中,让我们看到了“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光辉。
退休8年以来,凌老师从未停止过他教书育人的脚步。2006年到2011这5年间,他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团团长,把对青年教师的督导作为重点,严格要求。又总是以满腔的热忱与广大青年教师切磋交流,耐心有待。这期间,他应邀或主动到学校各学院(含附属医院)作有关教学工作的讲座将近20次。每一次讲座都准备充分,紧扣实际,得到强烈的反响。与此同时,他还被3个学院聘请担任教学督导,具体帮助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正因如此,很多青年教师与他结交相识,亦师亦友,获益匪浅。而从2004年至今,学校每年一次的新进教师培训班,都会有凌老师的讲课,他说他把这类讲课看成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的绝好机会,而且每年的讲课内容都与时俱进,生动深刻,发人深省,每次都给新进教师们带来很多启迪。
凌老师不仅注重青年教师的督导关心,还相当重视当代大学生们的成长与培育。他在担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期间,作为资深党员老教授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学生们谈人生与成才,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很多在大学里迷茫着不知所措的学生们找到了新的方向。
尽心费力做实事
在2011年初,自从卸任学校教学督导工作以后,凌老师应邀来到船山学院。他是这样说的:“船山学院作为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教学单位,较比其他学院,学院领导班子相对较为年轻。我把来船山学院看做帮助支持年轻干部成长,尽点心、费点力、做点实事。”近三年时间里,凡学院的重要活动或重大举措,例如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修订(2011)、办学理念体系构建(2012-2013),他必定参与协助指导,既有自己的思考,又与学院领导和有关人员平等切磋、诚心交流。把工作完成地十分出色。他撰写有关独立院校改革、建设与发展方面的文章十几篇,公开发表多篇文章,先后帮助学院青年老师修改或指导撰写文论、科研课题申报标书等十几次。尽心费力做实事,凌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像铁板上的钉子,落得实实切切。每次开展工作的时候他都希望通过这些重难点工作的完成过程,与同志们交流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思维路径,即完成工作任务,又提高工作水平。学院筹建《王船山纪念馆》,除对建馆方案提出参考建议,他将自己珍藏的一套《船山全书》16本赠献出来;学院举办《船山讲坛》,他积极参与讲课,认真备案,生动宣讲。要么读书学习,要么做课题研究,充实自我教书育人的脚步从未停止,对下一代的关心也没有断过。
凌老师说他从老有所为中,真实感受到老有所用和老有所乐的具体涵义。可是却忘了在我们眼里他早已是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乐的精神典范。“尽心费力干实事,退而不休有所为。”
凌老师生命里的夕阳是美丽的,也是无私的,它在落山之前,把最后的光辉献给像朝阳一样的新一代教师学子,装点南华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