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落实团中央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南华大学营养科普团队于8月15日-19日赴娄底涟源市古塘乡申家村——位于新化、安化、涟源三县交界处,被称为娄底的青藏高原的省级贫困村,开展健康扶贫活动。
此次三下乡之行,队员们除了为暂时处于贫困的申家村宣传营养健康知识,了解村里公共卫生相关方面的情况并提出建议,更领略到了历史悠长、内涵丰富的梅山文化。申家村地处娄底涟源西北,是梅山文化之乡。梅山文化是自古至今在湖南省中部新化县——安化县(即古梅山区域)流传着的一种古老的文明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一、节日篇
尝新节:村境内对这个节日非常重视,仅次于过春节。尝新的日子不是固定的,大体上是农历六月进伏的第一个卯日为“尝新节”,如果是辛卯日,就推到下一个卯日。也有人认为是新谷成熟收获后,吃到新米、品尝新的劳动成果叫“尝新”。此习古已有之,沿习至今。“尝新节”在国内少见,仅限于新化、安化、涟源三县交界处的几个乡镇几十个村庄。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好丰盛的饭菜,比如新米饭、牛肉、鸡肉、鸭肉、豆腐、鱼等等。村里的空巢老人很多,而这个节日也就成了老人一年中为数不多和子女团聚的日子。
二、娱乐活动篇
武术:梅山先民十分崇尚武术,很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是操练武术的器材,如板凳、铁耙、擂茶棒、扁担、板斧等。梅山自古尚武,以前就有梅山拳,直到现在仍广为传习。在武术开始之前还有个“抱拳礼”,寓意着和平、团结和友谊,是习武之人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83岁的吴幼绪不仅给队员们展示了精彩的梅山散手拳,还非常热情地打了一套棍法,演示了凳术。在老人的那个时代,练武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所以老人对练武的热情一直保持到现在。
歌谣:80岁的吴沌溪老人告诉队员,梅山山歌来源于生产、生活、战争和宗教活动,以前劳动的时候会常常唱山歌,采茶的时候也有采茶歌,唱歌给劳动过程带来了不少快乐,还能缓解疲劳。
皮影戏:七八十年代很流行皮影戏,一年四季只要有人请,晚上就可以看到诸如《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征西》这样精彩绝伦的古戏。那时候皮影戏还是一种宗教信仰,可以用来寄托某种希望。之前有位很会唱皮影戏的吴叙春先生,他一直在外地唱戏,但很可惜已经去世,而且唱戏的工具也没有保存下来,所以家里人没有继承到这门手艺。
木偶戏:村民称为“木脑壳戏”,由来已久,在新化、安化、涟源各地农村演出,颇受欢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演。当时认为木偶戏是“四旧”,剧团不得不解散,人员回村从事农业生产,道具也遗失了。
三、家风民风篇
申家村境内及附近村庄,有许多乡村习俗,村民相沿成习,世代遵守,至今不变。村内吴姓族谱《家范》中就明确规定了18条,这18条也就是乡规,要求族人信守,如有违者,则按规处之。内容包括:爱国家;尊父母;友兄弟;严家室;序尊卑;睦宗教;端品行;敦忠厚;昭敬慎;息争论等。83岁吴幼绪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让队员们印象深刻:忠孝为道德之本,道德为友谊之本,友谊为仁爱之本,仁爱为爱国之本。
三、烟具篇
旱烟:在村境内最为普遍。吸旱烟有四种器具:一是纸卷,也称喇叭筒;二是铜质或铁质旱烟袋;三是竹制老烟袋;四是水烟袋。队员们很幸运看到了吴老人珍藏的水烟袋,使用时可以听见响亮的咕噜咕噜的水声,这种利用烟气通过水箱减少有害物质,对于烟民个人预防疾病是有一定价值的。
四、医药草药篇
治疗牙痛的草药有山楜椒根、黄花草根、湘子草、刺黄莲、九龙川、车前草等;治疗风湿痛草药有艾蒿、马蹄细莘、小血藤、伸筋草、石昌蒲、黄花草根、芝麻根等。但可惜的是现在知道用草药疗伤的人越来越少。不可否认,现在西医在中国是主流医学、权威医学,但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
在惊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的同时,队员们更关心的是保护与传承问题。不管是强身健体的武术,还是精彩的皮影戏、木偶戏,亦或是可以救人的草药医术,在现代科技的巨大冲击之下,这些优秀的文化延续得十分艰难。大家更加喜欢网络虚拟世界里带来的快感,而忽略了生活中最本真、最具有价值的传统文化。
梅山文化是华夏儿女的魂,需要大家自觉的保护、传承与发扬,此次下乡的队员之一说:“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不要让我们优秀的梅山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要让梅山文化永远的“活”下去,让文化带动产业,让产业带动经济,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我们为振兴乡村事业行动起来!”
责任编辑 谷统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