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我校师生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手机等多种途径高度关注“两会”动态,深入学习“两会”精神。
来自院系班团、学生组织、优秀党员、社会实践团队、研究生等多个领域的学生代表畅所欲言,大家结合自身专业学习和工作特点,发表了自己对两会的感受和看法。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精准扶贫依然是高频词。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设计艺术学院2017级学生会主席宋建平表示:“两会热点‘三大攻坚战’里的‘脱贫攻坚’一直是群众比较关注的信息,现在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有1660万左右,而因病致困的接近一半,所以落实健康扶贫也是一大难题,特别是偏远地区医疗水平低,所以贫困人口也相对较多,我们三下乡去的地方是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南白沙村,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些医疗、文化上的帮助,为他们带去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青春活力,向他们展示了我们大学生向上的风采。关注两会,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的国家,有利于我们了解政府的职能,尤其是国家培养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关注两会,把两会精神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好攻坚战,做好扶贫工作刻不容缓,环境问题也同样需要重视。1973年8月5日至20日,由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现发改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该会议推动了中国环保工作的开展,40余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污染防治的环保问题,出台了多项与环保有关的对策、方案和计划,致力于中国环保事业。
“我的专业是环境工程,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们正在接触与环境相关的专业课,关于两会提出的环境保护,绿色美丽理念,我觉得是我们国家的一种进步。从刚开始的保护环境到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到现在的绿色美丽理念,其实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引导着中国朝着绿色经济转型。我国两会近几年来提出的热点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现在大家对环保问题有了更大的关注,也有了环保的意识。可能大部分人一个很直观的印象是电影《流浪地球》,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感触,现在比较严重的污染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从小事做起,减少污染,提高环保观念。”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曾菲菲说道。
“每年一度的两会,是我们观察当今中国和世界格局的一个窗口。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应该了解两会,学习两会的相关理念。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善和实施让我们对祖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充满了信心。经济发展,这与在3月8日‘代表通道’中被频频提到的‘扶贫攻坚’是息息相关的。在2017年的11月份,我也实际参与了前往衡阳市角山乡小云山村的《马克思原理基本概论》的课题调查,为扶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通过实地考察,我了解到了扶贫工作的难处,也深刻体会到国家完成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今年已经到了国家‘十三五’时期的决胜攻坚阶段,期待扶贫工作的圆满完成。”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2016级学生党员浦春深有感触地说。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当前,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科技进步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要抓住科技创新的本质,积极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对此,荣获国家奖学金的核科学技术学院的刘佳宁表示:“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对于‘两会’中提到的加强科技创新建设,作为一名核院的学生,我认为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抓住了科技创新机遇,才能引领时代潮头。此外,‘两会’提出的关键词‘教育改革’也让我印象颇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改革要进行到底,提高国家整体教育水平。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做社会有用之才。”
创新创业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团队负责人刘怀民说道,政府的工作报告用一系列的数字回顾了过去一年国家的发展和成就,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形势是鼓舞人心的。青年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的教育要与“两会”亲密结合,大学生要持续学习“两会”精神,让“两会”精神入脑入心,做到科技创新,智慧创业,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实现青年的价值,绽放青春。
“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青年,对青年的成长寄予厚望。南华学生要投入到国家发展的洪流中,深入学习“两会”精神,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责任编辑 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