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讲堂 -> 正文

蘸一扇墨韵,道德身后品传奇——周渐明老师解读被神话的《道德经》

发布时间:2016-03-12    作者:学生记者 程水芳 摄影记者 夏渊    点击:     

八百里衡岳开生面,五千年文明焕华章。3月12日上午九点在衡阳广播电视台,以“被神话的道德经”为主题的又一堂生动的国学讲座开讲了。本次讲座由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主办,衡阳市地方税务局、广播电视台承办,衡阳电视台承制,主讲为衡阳本土文化人士周渐明老师。衡阳各地方单位代表及南华大学文法学院、衡阳师范学院部分学生参与听讲。

一部《道德经》,仅凭五千言,却能穿越时空,成为不朽经典。天文地理,军事政治各有所述;为人处世,养生哲学皆蕴其中。周渐明老师就《道德经》包罗万象的特点将其比作一头大象,深具大象无形之神韵。《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绝圣弃智、无为而治等思想精髓千古流芳,老师娓娓道来的“曳尾途中”等关于老庄的寓言逸事引发现场的一阵深思,思中有韵,余味悠长。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等大家志士品《道德经》正如鲁迅先生评价的众人看《红楼梦》——各有所好,各有所观。精辟之作,其所扬,其所抑,奉为后世之圭臬,引众家之归整,纳后家之评述。唐代李世民在《帝范》中倡导“以儒为本”、宋元民间形成“北有全真派,南有正一派”、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后吟诗“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无一不与《道德经》的启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老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其理想国是“教育”出最好的帝王和天子,社会理想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朱元璋对老子的评论着实不过——“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在本次讲座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奖竞答中,在座听众回答问题积极踊跃。

参加讲座的一名市民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连连赞叹:“我就喜欢老子的《道德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呐!好!”

 
 

责任编辑 刘梅玲

责任编辑:刘梅玲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