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中科院王祥科博士,中国科学院高等物理研究所石伟群博士,在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做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由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丁德馨教授主持。学校部分老师、本科学生及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王祥科博士以“放射性核素或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机理行为”为主题,总结自己现阶段的研究方向、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给在场听众带来一场严肃却不失幽默的学术报告。
他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出发,认为铀矿、铀炼厂、核电站、乏燃料产生大量放射性废水,使得放射性核素释放到环境中引起“surface reaction”。他从中得到了核素与环境介质和处理材料的相互作用和作用机理,核素在环境中的化学形态,核素在环境中的微观结构等关键科学问题,并利用模型拟合、光谱分析、计算化学的化学形态微观结构比较准确的预测迁移规律,评估生态毒性。
王祥科博士主要讲了“Eu(lll) Sorption on Al₂O₃”、“Sorption of Ni on montmorillonite”、“Simultaneous sorption of Cu and Ni on montmorillonite”,其中详细的阐述了他和他的团队对Eu、Ni、Cu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最后得出了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s-Predicting the fate and bioavailability of the coexisting Cu(ll) and Ni(ll) in multicomponent environmental system.
石伟群博士则以“计算化学的新机遇:核燃料循环”为主题,从研究背景、计算化学与海水提铀、计算化学与核燃料设计与模拟、计算化学与乏燃料后处理四个方面来强调计算化学的重要性。
石伟群博士认为核能放射化学是解决核燃料循环中的关键反射化学问题。因此,他提出海水提铀的理论挑战-铀酰配体、核燃料的理论研究-预测新型微结构及其演化机理、乏燃料后处理-PUREX等都需要计算机化学的应用。他强调核能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理论化学家参与破解核燃料循环中的难题,计算机化学必定在铀资源利用、先进燃料制造、乏燃料后处理以及核废物妥善处置中发挥关键作用。
此外,王祥科博士和石伟群博士充分肯定了南华学子踏实苦干、勤奋创新的科研形象,并在学术报告过程中纷纷表示希望能有立志读博的南华学生成为他们团队的成员。
此次学术报告在听众们的踊跃提问和两位博士的解答中圆满结束,丁德馨副校长对学术报告会做了总结,他对两位博士对学校长久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未来学校在科研方面和两位教授的联合合作表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