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湖南高校共青团工作沙龙(第二组)在南华大学召开,株洲、湘潭、衡阳、郴州、永州35所高校团委负责人就“共青团统筹资源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路径”这一主题互相交流探讨,各抒己见。
活动中,参会人员围绕“三下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返家乡”“西部计划”等共青团品牌项目优化,聚焦产业发展、学科优势、乡村具体需求,在“校地共建”“社会资源统筹”“高校共青团改革战略”上分享了工作经验和有益探索,并就当前工作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提出工作建议。
大家普遍认为,高校团委要整合资源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就要“走出去”,将实践品牌与学科优势相结合,实施地发展需求和学生专业方向相结合,开展学术实践,实现供需匹配,坚持实践育人结果导向,把学生能不能“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作为衡量指标;要“融进去”,积极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大局,融入全团全省实践育人品牌工作,与各职能部门做好衔接,努力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优先衔接,将实践成果送进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共同助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进一步融入学校“大思政”格局;要“带回来”,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体系健全优势,把团内资源带回来,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把实践成果转化为学生社会化能力提升成效和荣誉带回来,结合每年高校共青团申办领办项目“揭榜挂帅”和社会实践重点课题研究申报工作,把项目带回来;要“树起来”,讲好“把论文写在三湘大地上”的青春故事,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把实践典型树起来,不断强化高校共青团的实践育人职能,把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力军的地位树起来,聚焦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获得感”,把同学们积极参与的兴趣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