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国家环境保护核设施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论证会议在南华大学第一办公楼视频会议室召开。南华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夏昆出席并致辞。论证会分三阶段进行,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一级调研员刘海波,专家组组长、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中心研究员刘新华分阶段主持会议。

论证会现场

夏昆致辞

刘海波(左)、刘新华分阶段主持论证会
夏昆在致辞中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做好国家环境保护核设施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离不开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指导与帮助,衷心期盼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南华大学一定会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资金和场地支撑,力争把实验室建成为核设施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领域科技创新前沿高峰和成果转化重要高地,为国家核工业和环保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华力量。
会上,实验室主任、南华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教务部部长彭国文从实验室创建基本情况、实验室发展方向、学科基础与研究实力、人才队伍、科研实验条件、保障落实情况、未来展望等方面全面汇报了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卢喜瑞、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王祥科、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葛良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辐射监督站研究员刘忠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丙辉、刘新华、清华大学教授徐超等专家组成员现场质询并一致同意通过该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论证。生态环境部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崔伟伟现场宣读了专家组意见。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副处长彭军荣对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论证顺利通过表示祝贺。她希望重点实验室建设坚持立足省内,辐射全国,为国家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生态环境部核三司处长邹冰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前期建设工作成效,他希望学校坚持紧跟国际形势,聚焦核设施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充分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核工业体系内研究院、设计院的分工合作,主动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并努力向工程应用转化,为核设施退役治理及生态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刘海波在总结讲话中对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理念,坚持高标准推进实验室建设。二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找准重点实验室定位。三要围绕重点实验室年度建设目标,一体推进团队建设、内部管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科学普及工作。四要加强沟通协调工作,注重各方合作,集思广益共同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达成预期目标。

调研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调研微波固化与监测预警实验室
会前,与会专家们先后现场调研了放射性地域生物修复实验室、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高性能激光应用联合实验室、微波固化与监测预警实验室、水平双向液压振动台实验室。
据悉,国家环境保护核设施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是湖南省高校首家正在筹建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未来5-10 年,实验室将以增强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为己任,以掌握前沿的核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和建成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建立队伍,研用结合,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为推动核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等发展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和优秀人才,力争成为本领域国内最强、国际知名的创新平台。
学校人力资源处、教务部、科研部、财务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激光应用联合实验室、部省共建联络办公室等单位、学院负责人,及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