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光明日报创刊 70周年贺信中的指示精神,7月5日,《光明日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加强知识分子报道座谈会。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副巡视员李颖,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贺修铭,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湖南女子学院校长杨兰英,南华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何旭娟等出席座谈会,与《光明日报》采编团队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知识分子报道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上,何旭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六次寄语知识分子讲话精神,对《光明日报》的独特定位和鲜明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职责,坚持守正出新,加强知识分子报道工作,更好地凝聚、团结、服务知识分子群体,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拓宽报道的广度,既要有耀眼的大典型,也要有平凡的小人物。作为面向知识分子的重要党报,《光明日报》坚持对知识分子中的重大典型、突出事迹进行报道,几乎所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大家,都曾在《光明日报》上留下令人难忘的“光明故事”。建议加强对基层“无名”知识分子的关注和报道,挖掘平凡岗位普通群体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反映基层知识分子的追求和心声。
二是进一步提高报道的活度,既要有管用的老办法,也要有时尚的新妙招。一直以来,《光明日报》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在重大宣传报道中,各类媒体互相策应、互相借力,形成合力,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建议《光明日报》进一步促进新媒体、全媒体深度融合,强化VR(虚拟现实)、H5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保持新闻属性的同时,突出具有思想理论特色的服务功能,努力成为知识分子可读、可信、可用的全媒体平台。
三是进一步提高报道的热度,既要有稳定的老读者,也要不断吸引新粉丝。《光明日报》作为真理的传播者和风尚的引领者,聚焦时代要求和社会热点,积极反映与知识分子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通过专题讨论、调查报告等形式深度报道知识分子关注的学术问题、社会问题。建议聚焦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大学生群体,通过推出一系列吸引他们关注、能够受益的话题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参与方式,使他们成为《光明日报》的“新粉丝”。
与会人员围绕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光明日报》的办报理念和定位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光明日报》记者部刘昆主任在座谈会上表示,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光明日报的嘱托,《光明日报》将进一步加大对知识界的宣传力度。目前,《光明日报》不仅成立了知联办,并且正在建立知识分子数据库,也陆续在全国各省区市举行了座谈会,围绕如何做好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的工作,《光明日报》将深入调研,进一步出台相关举措。座谈会由《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龙军主持,记者站禹爱华同志等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