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5日,副校长陈国民带领人文社科处、文科学院主管科研的院领导等10人到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三所高校学习调研。此次学习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及高校新型智库的建设。
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代表湘大对南华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湘潭大学的历史概况和人文社科基本情况,从2012年至2017年,湘潭大学在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每年立项数在全省排名稳居前3;2017年湘潭大学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再创佳绩,获得立项资助35项,排名全国高校第12位、全省第一位。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是因为湘潭大学非常重视和支持人文社科研究,先后出台了《湘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计划2010-2020》等多项计划和科研管理制度,注重从战略高度与制度层面提升人文社科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深挖科研人员潜力,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从科研经费、科研津贴和奖励、目标考核和职称评审等方面多方着手,齐抓共管,社科处和学院在申报的组织和管理上下功夫,尤其注重提高申报书的质量、提高立项率。“激励落实到制度、动员落实到过程、辅导落实到人员、预研落实到项目、论证落实到学科、学习落实到范本、服务落实到效果”的基本做法使湘大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刘长庚指出,科研人员申报项目时要有相关前期研究成果,要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动态。项目标书撰写一要重视选题,二要重视论证,三是要有创新。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湘潭大学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始终坚持“智库建设服务党建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服务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6年,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平台入选中国首批智库索引(CTTI),涌现了一批高端智库品牌。
在湖南科技大学的交流会上,副校长陈安华代表科大对南华一行表示热烈欢迎。社科处向国成处长介绍了科大社科基本情况以及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办法。科大作为地方省属高校,在人才引进、制度激励方面一直走在省属高校的前列,目前学校共有697名社科研究人员,其中博士近300多名,博士占教师比例60%以上。学校的科研氛围好,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生态,近几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均保持在10项以上。在学习过程中,南华大学各文科学院还单独与科大各文科学院对口交流,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代表师大对南华一行表示热烈欢迎。社科处处长杨合林、副处长王铁钢介绍了项目申报的基本做法:广泛发动、拓宽渠道,充分发挥学院、学科的不同特点和优势,深度挖掘青年教师的科研潜力。在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方面,王铁钢提出,高校智库要明确建设思路,以学科为基础,以团队、平台为抓手,以应用为目标。要有明确的重点研究领域才能真正发挥新型智库作用,为政府建言献策。师大法学院院长肖北庚、文学院副院长肖百容介绍了二级学院申报国社科的做法:加强学术交流、关注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宏观把握国家政策、做好微观设计,做早、做细项目申报,做好特色项目(行业特色、地方特色)。双方还就“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