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共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选举产生了罗志刚为党委书记的新一届党委班子,回顾与总结了近年来医院事业发展的情况,客观审视了发展形势,制定了医院未来发展目标及战略措施,提出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办医模式,打造“医联体”,全面提高医院综合实力,打造“五个一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管理),力争将医院建设成为省内先进,国内知名,特色鲜明,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南华附二发展步履坚实、足音铿锵,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未来,该院将根据党代会制定的宏伟蓝图,砥砺前行,为打造衡阳医疗“新高地”而努力奋斗。
学科专业特色体系建设成果丰硕
该院坚持党建工作与医院中心工作并重,思想建设与学科建设相得益彰的原则。以“三甲”评审标准为导向,持续改善医疗质量。2017年1月湖南省卫计委正式发文,南华附二成为衡阳地区首个通过“三甲”复评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2014年泌尿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四个科室获评湖南省卫计委厅直单位重点专科。2016年泌尿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护理学七专科入选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其中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是湘南地区唯一的相关专业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14年,该院获得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及考官培训国家基地,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临床类基地,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省城以外的国家基地。同期,该院成为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养基地。一系列基地资质的取得体现了老牌教学医院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引进国家优质医疗资源。该院与北京阜外医院合作,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临床技术交流培训基地(衡阳)。2016年9月10日,东院改造全面完成,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原则着力打造湘南地区胸心学科群品牌。
作为衡阳市唯一取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资质的医疗机构,附二医院积极履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职责,在器官志愿捐献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泌尿外科为首的相关临床和医技科室为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医疗技术支持。2014年6月,我院正式组建DCD工作组,器官捐献及移植工作迈入发展快车道,2014年6月至今共完成器官捐献79例,肾脏移植手术126例,让众多生命垂危的患者重拾生的希望。
医疗服务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
积极主动融入医改洪流。通过规范诊疗行为,严格临床用药,严控耗材的使用管理等一系列组合拳的实施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诊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015年,该院进一步优化绿色通道审批流程,将原来的绿色通道行政审批改为行政备案,方便患者就诊,简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能。此项便民措施在行业内尚属首创,是对急危重患者及时施救并提高抢救率的重要保障措施。同时,医院不断优化就诊流程,简化就医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开通了手机“微导诊”、手机APP等新兴信息平台为病人就医提供方便。再造便民就医流程,推行划价、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增设服务窗口,免除患者“多排队”、“排长队”的辛苦。
在衡阳市卫计委的指导下,投入300余万元打造了远程医学平台。2016年11月,与衡阳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签订《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衡阳县人民医院等五家医院共同签署《远程医学中心合作协议书》,区域远程医学中心平台联网并成功开通。通过远程医疗中心,今后县域患者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
积极开展精准扶贫,与结对帮扶单位祁东县风石堰镇花屋村、娄底涟源群山村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定期组织人员实施健康保健工程,该院多次组织医务人员赴当地为村民进行免费诊疗、健康咨询及药品发放。院领导多次带队访困问需,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通过购销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帮助当地发展特色养殖业,通过安排贫困户在当地合作社就业或在医院适当岗位就业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近五年派出高年资主治医师119人次,前往衡东县人民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邵县人民医院、新田县人民医院等县级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免费接收受援医院派出人员来我院进修。根据上级部门要求,认真完成了援疆、援外、扶贫等外派支援工作。2011年以来共派出援疆专家8人,援非专家2人。
全面开展各类义诊及健康知识讲座,深入机关单位,工厂、社区、乡村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培训。近五年开展各类义诊、健康知识讲座200余次。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启动了干部轮岗和量化考核制度,在干部的任免和任用上,不论资排辈,能者上,庸者下。医院规划部分管理岗位,让条件成熟的青年职工在相应岗位上进行轮训,培养他们的全局意识和综合管理能力,这样既发现、锻炼了人才,又形成了良好的管理人才梯队。
在临床科室推行三级医生遴选制度,打破了原有的论资排辈现象,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特别是高职称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给予了中青年医生充分竞争,展示自我的机会。动态测评、考核也给医务人员适当的压力,使得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更加注重医疗质量、安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实施中层干部述职,量化考核及末位淘汰制度,对年终考核排名靠后的干部实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实行淘汰。
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领传播“正能量”。在医院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典型事迹。通过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附二好声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身边的感动:医德很高尚,普通人也有大爱”,“百名医生跨越新春的‘生命接力’”,“三岁男童离世,家人含泪捐献器官”,“壮年男护士连续工作24小时最后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医务人员公园散步路遇老人倒地,联手施救”等一大批“附二好声音”在央视、新华社、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省内的主流媒体和病友群里广为传颂。2017年《健康报》刊发了全国优秀医院院长罗志刚的先进事迹《他没有辜负两千员工的期待》。一系列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的挖掘,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得“选择南华附二,感受人文关怀”的口碑在群众之中广泛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