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媒体南华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南华大学牢牢抓住教学质量主线

发布时间:2005-11-18    作者:记者 李伦娥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5.11.18第二版:http://www.
本报讯(记者 李伦娥)南华大学85届临床医学毕业生、年仅43岁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曾益新,日前以全票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喜讯传来,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邹树梁和校长文格波非常自豪:“只要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根主线,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院校同样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南华大学是2000年由原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在47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此,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组建了评估专家组、教学督导团和学生信息员队伍;建立了教学检查制度、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评教评学制度等。仅近3年,学校就组织校教学督导团的15名成员,走访了全校的21个教学院部;组织校系督导团听课1546人次,抽查毕业论文(设计)4440份;组织29039人次的学生参加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教调查,组织605名教师同行互相评议。

  在实施听课评议和打分制度上,学校规定,其结果将直接与老师们的评先评优、职称评聘以及岗位津贴挂钩。“学校所有的老师评职称,都要提前一学期申请教学考评,不合格者一票否决。”学校教务处有关负责同志说。

  据介绍,这一规定是2001年制定的,申报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由学校组织进行听课评议,其余由院系自己组织进行。记者在学校教务处的相关资料中看到,2002年4月,一位在图书馆工作的老师申报教授,学校在进行教学考核时发现,近年来他并没有主讲本科课程,因此一票否决,建议其改报图书馆系列;而当年申报副教授的另一位老师,因“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要求不严,学生到课率不到50%”等原因,也被一票否决。还有一名老师,在去年10月例行的期中教学检查中,同学们反映较大,院里在组织6名老师听课时也证实学生反映属实,教务处立即组织校教学督导团进行“诊断性听课”,督导团在3次听课后发现该老师存在“所讲内容不熟,方言较重”等4个问题,因此不仅当年职称评聘一票否决,还建议其“今后不宜再安排上专业课”,目前该老师已调离教学岗位。

  与此同时,一批心无旁骛认真教书的普通老师则得到厚报。在南华做了30年普通老师的罗招阳,作为曾经的“工农兵学员”,1993年,他因为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被破格评为副教授。他着实没想到“先天不足”、“学历低”的自己有朝一日还能评上教授,“只要学生爱上我的课,就足矣。”他文绉绉地说。因此那之后许多年,忙于教学有时一周要上20来节课、为课堂上能有丰富的临床实例还经常要去作司法鉴定的他,基本上没去想写论文的事。可是没想到2004年他被评为学校的30名“优秀主讲教师”之一,不仅津贴上浮一个档次,而且在这年的职称评聘中,因为“教学非常优秀”,学校又一次将他破格评为教授。

                         《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18日第2版
责任编辑:admin1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