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雁城雨雪纷飞,天寒地冻。南华大学施海燕就在这样一个北风凛冽的冬日,怀着急迫的心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就在北京,一个年仅10岁少年的生命等待她去挽救。
对生命的尊重让她勇敢
施海燕,南华大学的一名大四女生,外表柔弱,性格文静,同学们亲密地称她为“小燕子”。2005年10月的一天,当南华大学团委开展志愿捐献骨髓宣传活动时,一向害怕针头的她却毫不犹豫地让工作人员抽取了血样,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的一员。
施海燕害怕打针不是秘密,平时患感冒什么的,只靠吃药对付。就为这事,室友们还经常笑话是胆小鬼。在志愿捐献骨髓宣传点她毫不犹豫地捋袖,让室友们刮目相看。回忆起施海燕当时表现,室友王跃跃说:“小燕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工作人员给她抽血时还直嚷嚷‘不痛,一点也不痛’。”
事后,施海燕向室友坦白,其实当时还是有点紧张的。但想到能给另外一个人生的希望,她就不那么害怕了。在她的鼓励下,和她同去的室友也报名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对生命的感悟让她坚定
对施海燕来说,她比大多数同龄人更懂得生命的价值。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病逝了,从此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幼小的她过早地品尝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也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生命的逝去,对于亲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祸不单行,不久她又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不到10岁的堂妹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亲密的伙伴、一个如花的生命在她的生活中凋谢。
父亲和堂妹的离去,给施海燕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她不希望更多的人遭遇她的不幸,她希望自己能给白血病患者及其亲人带来重生的希望和幸福的生活。
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她就决定,只要配对成功,无论什么时候,也不管在什么地方,她决不反悔。两年后,当工作人员征求她的意见时,她一口承诺:“我愿意。”
对生命的付出让她无悔
施海燕已是大四学生,眼看着就要毕业了。近段时间是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同学们都忙着到处找工作,施海燕却心无旁骛地配合工作人员做各项准备工作:2007年10月29日,进行了HLA高分检测;2007年11月29日进行了严格体检;2008年1月27日赴北京2008年2月2日完成捐献。
如今,她的工作还没有着落,她的同学们都替她着急了。施海燕何尝不希望像同学们一样早点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一想到脆弱的生命经不起等待,她的心就平静下来了。
施海燕不仅牺牲了找工作的宝贵时间,也牺牲了陪伴母亲的美好时光。她是独生女,母亲又年老体弱,长期在外求学的她唯有寒暑假才能回到母亲身边。春节的气息越来越浓了,在这阖家团圆的时刻,施海燕却要让母亲独自在家。好在母亲很支持她的决定,对她说:“女儿,救人要紧,你要照顾好自己。”
施海燕像其他女孩子一样也爱美,但前来欢送她的老师和同学们却发现她从头到脚武装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了两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原来,捐献骨髓前是不能感冒的,一向节俭的她特地上街买了一整套保暖的行头,花费了400多元,这对她来说是相当奢侈的。
今年冬天是肃杀的,是寒冷的,但施海燕的爱心像一缕阳光,给北京那名叫余小萌的小女孩带来了重生的希望,也温暖了这个世界许许多多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