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媒体南华 -> 正文

【衡阳日报】《和谐校园背景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研究》评介

发布时间:2009-03-18    作者:刘镇江    点击:     来源:《衡阳日报》2009年3月17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建设,因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而构建和谐校园,又离不开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高度关心和资助。基于此,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使每位大学生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圆梦大学校园,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认真探索和研究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南华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资助中心主任黄建美长期从事高校学生资助与管理工作。她勤奋工作、潜心研究、大胆创新,总结摸索出了南华大学全方位、多渠道、效果好的学生资助工作新路子;在她的努力下,南华大学的学生资助工作连续多年获得湖南省的一等奖,创造了辉煌的工作业绩。不仅如此,她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撰写的《和谐校园背景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研究》就是其中的重要理论成果。 
    这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和谐思想与和谐校园的理论研究为开篇,阐述了现时期大学生资助体系构建的政治和社会背景;然后,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分析了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状况,阐述了现时期大学生资助体系构建中的重点和难点。第二部分,作者运用发展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及相关分析工具,论述了我国资助体系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回顾了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历史演变,对我国现阶段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提出解决对策提供了思路。第三部分,作者以三章的篇幅分别论述了在和谐管理理念的视角下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和社会资助工作的方法和路径,提出了许多见解独特、实践性强的观点和思路。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尤其是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锤炼品德、增长才干、自强自立、全面发展的重要观点。  
    从整体上看,黄建美的这本著作围绕“和谐校园背景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研究”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和国家资助政策,全面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情况,深刻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问题的成因,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手段。作者还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为出发点,全面、深入地研究了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培养的新模式。整本著作中,既有实践指导,又有理论研究,既有经验总结,又有理性分析,既有措施方法,又有法理探析,可以说,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兼备、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兼有的佳作。 可以相信,这本著作不仅能对从事学生资助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具有释疑解惑、开拓视野的作用,而且对学生资助体系研究的学界同行,乃至高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亦多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责任编辑:陈晓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