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为车间的温度高灰尘多犯愁,南华大学的专家就来了,真是太及时了!” 衡阳县衡利丰陶瓷有限公司张总经理感激地对记者说。原来,衡阳地区连日来晴热高温,而该公司陶瓷生产车间温度更是高达38度,并且粉尘很大,工人们叫苦不迭。恰在此时,南华大学的专家来了,并当场表示,该校课题攻关组已经掌握了通风除尘技术,只需立即从该校运来现成的设备即可马上解决这个问题。陶瓷车间的工人们听到这个好消息,一时欢呼雀跃。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实事,帮助地方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化危为机,实现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6月18日—20日,南华大学领导带领20多名专家、教授采取到工厂企业现场调研、与县市区政府座谈等方式,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产、学、研调研活动。
在三天的调研时间里,20多名专家教授分成两组冒着37度的酷暑,走访了全市10个县市区。在祁东县,铁矿山的董事们在了解到南华大学在矿山安全开采方面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时,立即就同专家们达成了联合制定安全开采方案的合作意向。在华菱钢管集团产业集聚区,当南华大学得知该工业区正在致力于钢管在特殊钻探领域的开发与利用时,立即就学校在核技术领域科研的特点和优势为该公司的钢管在核领域的运用提供了自己的方案。在股份制企业、在民营企业,每到一地,南华大学的专家都首先把自己的研究专长和联系方式告诉企业负责人,接着深入厂房车间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再通过座谈的方式把企业希望解决的问题和专家们的学科专业对口连接起来,同时专家们也为自己的科研成果寻找相应的厂家,共同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
这次调研活动,共走访了26家企业,并就人才培养、新科技开发、生产线节能改造、冶金工艺流程技术创新、产品的升级换代等项目达成了30余项的科技对接意向性协议,双方约定了具体的项目联系人和开发时间。让产、学、研真正的结合起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推进学校的科研工作走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邹树梁表示:“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如今,地方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遇到了一些困难,高校理应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科技优势,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调整。这次调研活动就是引导专家学者走出南华大学这个‘小厅堂’,走进社会这个 ‘大厨房’,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服务。”
据悉,该校这次与衡阳市10个县市区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今后将经常组织专家到这些县市区的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