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部分群众自发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其他各地相继爆发了类似的活动,大江南北如燎原之势。对此,国务委员唐家璇表示,民众自发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是由于不满日方在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造成的,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始终要求他们以冷静理智、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不要采取过激行动。
18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再次指出,中日关系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日方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言而无信,开了倒车。日本领导人坚持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政府最近又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出台,日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错误言行引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满和愤慨。(国际在线4月19日报道)
在通过哪种方式表达爱国感情的热烈争议中,其实摆在公众面前的只有两个事实需要辨析:一是上街游行示威,表达对日本系列错误表现的不满;一是号召抵制日货,使得他们能够重视我国的影响力。
对于上街游行表达对日本篡改教科书、霸占钓鱼岛等的愤慨,笔者并不认为就是非理性的。然而,若在此过程中出现诸如破坏他人合法权益的过激行为就很欠当,因为那种不和谐的现象就牵扯到是否遵纪守法的问题。
对于“抵制”日货是否就是爱国行为的问题,笔者咨询过法律方面的专家。他表示,在日本有30%的轻工产品是中国制造,韩国是抵制日货比较成功的国家,而日本人也从来不买韩国货,我们既然融入了WTO这个大家庭,就应当遵循WTO的规则。
资料显示,2003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1335.8亿美元,为邦交正常化时的130倍,日本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4年,中日贸易额继续保持增长,总额达1678亿美元。截至2004年8月底,日本累计对华投资协议金额为630.77亿美元,实际投入451.69亿美元,项目数为30748项,是我利用外资第三大主要来源。
试想:抵制日货给日本带来一定的损失的同时,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当游行中出现过激行为导致他国合法权益受到破坏的时候,我们是否理智地想到对外界的影响;当抵制日货逐渐的蔓延,演变成破坏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是否就以为就是爱国了呢?只有将那股悲愤的力量转化成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外人才不不敢藐视我们的存在;让我们的义愤在法律秩序允许的范围内,基于理性基础上的抗议才会愈发铿锵有力,万不可让激情遮蔽了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