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破烂烂的土坯房,四周都是戈壁滩、黄土墙,荒无人烟,整天在地里干活,每天累得不想动弹。”王清河坐在办公室里,向记者讲起他刚工作时的感受。
离开乌鲁木齐,乘坐10个小时的火车,再乘坐半个小时的汽车,沿途都是戈壁、红柳,荒无人烟,记者来到了王清河工作所在地———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附近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89团。从1998年开始,东北农业大学先后有50多名毕业生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业,他们的身影和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为了当初的创业理想,7年来,他们过着贫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王清河是东北农业大学植保系2000届毕业生,2000年7月17日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和他一起来兵团的有24名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生,7人到了农五师,其中王清河、冯振秀、白旭、朱勇4人被分到了农科所。
当时的农科所在86团,办公室还是上世纪60年代的土坯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距博乐市6公里,离86团团部有3公里,离最近的连也有1.5公里。
“刚来的时候,感觉比想像中的环境还要差。”让王清河首先感到不适应的是气候,黑龙江气候湿润,而这里异常干燥,气温高,太阳毒,整天被晒得提不起精神。
他们每天七八点钟就要起床,到地里背粪、除草、浇水、打埂子,扛着近100公斤的棉花包,推着300公斤的棉花车子,在毒辣辣的太阳下干活儿,汗水像下雨一样迷住眼睛,衣服全都湿透。他们整天在地里工作,有时候就在地里吃饭,吃完饭继续干活儿。让冯振秀记忆犹新的是一次浇水,一连在地里工作了13个小时,“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劳累单调的工作和生活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晚上住在办公室附近的宿舍,3人一间;大家累了一天,还是很兴奋,一起做饭,没事可干,就打牌、喝啤酒、抽烟、聊天。
电视只能收6个台,没有电影可看,没有网吧可泡,连个女孩子都很少见到,更别说什么跳舞、蹦迪了。买个东西都得请假到博乐市区买,没有车,只有搭买菜的车去市里,有时候急用的东西只能步行一公里多路,到连队的小商店里去买。
累了一天,浑身粘糊糊的,但没办法冲澡,他们只能打一盆水,用毛巾擦擦背,有的干脆拿一盆水当头浇下,那个凉爽呀,大喊一声,透心的凉。
刚工作时,王清河拿到手的工资只有505元,除了抽烟、买点日常生活用品,几乎没有其他花销。现在,王清河的工资也只涨到1100元,扣去每月500多元的房屋按揭款,每月只剩600元,抽的是三四元一包的香烟。其实,王清河还有另外一种选择:来新疆之前,他已经和山东一家农药生产企业签订协议,主要做销售,每月的基本工资是1100元,外加提成。“一年下来,收入七八万不成问题,我的一个同学就在那里干,一年收入10万,我来这里是因为喜欢干专业技术。”王清河说。
89团是一个不到3万人的团场,团部不到一万人,这是一个小镇,农忙时节,小镇显得很寂静,宽阔的马路上,行人很少。最热闹的地方是团部广场前,十多辆出租车停在那里等待生意。
朱波和赛国斌是2003年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的,朱波在农科所工作,赛国斌在89团做技术员,他们是一对恋人,在新疆成家了。在城市长大的朱波感到这里异常的安静,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喧嚣的人群,很多朋友都不在身边,和她同宿舍的6名同学都考上了研究生。
年初回家,和读研的同学们聊天,她们平时在实验室搞科研,空闲的时候都在逛商场、购物、做美容、健身、唱歌、泡吧,享受着大城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朱波平时却戴着斗篷,捂着口罩,顶着烈日在田间工作,在家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看电视、看小说、看杂志,和楼下的王清河、冯振秀两家一起打牌、聊天。一月才去一次“大”城市———博乐市购物,那是一个十多万人口的城市。夏日的傍晚,几个年轻人结对到博乐市里去玩,吃点烤肉,喝点啤酒。
一切城市的繁华的生活就这样在朱波的生活中消失了。到新疆3年了,她只到过乌鲁木齐两次,每次都是出差,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好好逛逛街。“说不向往城市的生活是假的,我就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突然来到农村当然有失落感。”
比起他们来,在84团9连工作的赵青伟和刘振洲两人的生活更加单调。连队离团部有8公里,团部离博乐市有20公里,他们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团部到连队。每天一大早,他们就要起床到田间指导工作,一直忙到天黑。劳累一天后,还要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每天面对的是连里的职工,连个陌生人都很少见到。离同学们远了,平时也没有多少人可以交流。
记者的到来,让赵青伟和刘振洲很是兴奋,“很感谢你来看望我们”。这句话他们重复了多次。赵青伟搭乘送记者去89团的车来到了农科所,见到王清河等人,大家分外高兴,因为太忙,在简短的几句寒暄之后,他就返回了连队。
只有在冬天农闲时,赵青伟和刘振洲才能闲一点,还要组织职工搞普法培训、科技培训。平时有空,他们就看看报纸,看看杂志。看的新闻都是一周前的,连队里就七八种杂志、报纸,没有图书馆,有空就给自己找点事干,参加团里的一些文化、体育比赛。“我现在都快成电脑盲了,今年争取再拿一个师里的‘五好党支部’称号,把那台奖品———电脑搬到连里来。我们也上上网,多了解一点信息、知识,不然就太落伍了。”9连指导员赵青伟说。去年9月,团里派赵青伟到兵团党校去参加培训,为期3个月的培训,赵青伟感到很兴奋,认识了不少朋友,感觉视野比以前开阔了许多。
半年的寂寞生活后,赵青伟和刘振洲先后谈恋爱了。赵青伟的女朋友在电站工作,上10天班,休息10天,平时很少见面。
2003年,冯刚和沈凤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位于阿勒泰附近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1团。在城市里长大的这对恋人,面对自己的工作场所,心里有点失落。这里距离伊宁市100多公里,距离巩留县城也有几公里。“对刚工作的人来说,精神上的要求更重要一些,感觉团里很重视我们,这让我们很满意。”沈凤说。但在一年后,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越来越大,从城市来到了农村,变成了一个农场职工,这让沈凤心里很不平衡。
冯刚住在团机关五楼的大宿舍里,6人住在一起,沈凤和另外一个女孩住在不远处的一座二层小楼上。每天晚上,冯刚拿着望远镜看着沈凤的窗户,看灯是亮着还是熄了,什么时候熄灯,冯刚就知道沈凤休息了,万一灯亮到半夜,冯刚就开始担心。
心理落差在一年前最终平衡了,他们结婚后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家。因为两人的工资收入都不高,在积累了4年之后,两人花2.6万元买了一套平房,至今还欠着8000元的债。为了增加收入,沈凤和冯刚包了一块地,争取早点还清债务。
时间飞快地流逝,这些年轻人的工作生活条件也逐渐改观。王清河所在的科研所从86团迁到了89团团部,办公楼是新的,家属楼就在办公楼旁,他分到了一套92平方米的住宅。2002年,他结婚了,妻子是89团医院的护士。
冯振秀所在的科研所也兴建了办公大楼,专门建了一个多功能厅,年轻人可以在那里唱歌、跳舞。许多年轻人成了单位的骨干,冯刚年初当上了连长,沈凤在团生产科工作,有培训学习机会,团里总是派她去。
虽然如此,当初来新疆的50多名东北农大毕业生,已经走了10多人,其中8人考上了研究生。(李润文 元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