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院部传真--备份 -> 正文

【语言文学学院】“越平凡,越不凡”——语言文学学院开展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马军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会

发布时间:2021-12-23    作者:文/刘奇玲 图/张淑    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展现了当代高校辅导员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矢志拼搏、不断奋斗的良好风貌。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军荣获“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为全国10名获此殊荣的高校辅导员之一。

12月22日下午,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婵娟的带领下,语言文学学院全体辅导员在崇礼楼北410会议室认真学习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马军同志先进事迹。现场讨论热烈,自“学什么,怎么学”切入,教师们从不同的角度立足岗位和个人发展谈学习体会和践行方向。

肖勇从学习马大姐平衡多重角色,与学生共同成长方面切入。马大姐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常年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班主任、心理师、联络员、任课教师、项目指导员等。他表示,要学习马大姐平衡多重角色,用爱连接育人梦和学生的成才梦,与学生共同成长。

杜百知则从马大姐的事迹中总结出两点:一是学习她的坚守精神,26年坚守辅导员一线,坚持潜心育人,无怨无悔;二是学习她的敬业爱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思考总结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开展教育。

马大姐曾说过,“从22岁青年到48岁中年,我的肩上始终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责任,一头担着良心。”这番话让周玲深有感触,她表示榜样就在身边,将会不断向马大姐学习,在每一天的点滴生活中用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付出自己的爱,在每一天的琐粹工作中用学生可以感知、认可的方式付出自己的真心、真情、真行,从而实现学生与自己的共同成长。

肖璐璐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角度切入,她表示十分敬佩马大姐26年来一直秉承“教育唯爱与榜样”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耕耘在育人一线。从自身来讲,不禁更加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命重大,更加为自身辅导员身份而自豪,也更加有干事创业的干劲、奔头和希望。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才能让优秀辅导员队伍后继有人,让时代新人培育后继有人。

反复观摩马大姐的事迹报道后,宁心怡从岗位认知与职业归属感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即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者,更是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工作要以人为本,用心去感化学生,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增进学生的信任,从实际出发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最后,徐婵娟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发扬榜样力量,要学习马大姐“敢”的精神,保持对职业的热爱,坚持做好工作。激励辅导员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学习马军同志典型事迹,大力弘扬马军同志敬业精神和爱生情怀,营造学习典型、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 刘奇玲

责任编辑:卢佳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