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要闻 -> 正文

第四届全国核物理及核数据中的机器学习应用研讨会在南华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04    作者:文图/罗上凯 李小华    点击: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四届全国核物理及核数据中的机器学习应用研讨会在南华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焕乔,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余刚,以及来自国内外80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参会。南华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利华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党委委员、副校长于涛出席。

王利华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南华大学的办学历史,以及“十四五”期间学校在核领域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亮点成果,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搭建起核物理与机器学习交叉领域的深度交流平台,让各位专家学者充分分享前沿成果、碰撞思想火花,推动更多创新合作落地,助力我国核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迈向新台阶。

开幕式上,张焕乔院士回顾我国核物理研究发展历程,指出机器学习为该领域带来重要发展机遇。马余刚院士强调,核物理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深刻变革研究范式,期待会议推动交叉领域实现新突破。主办方代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英逊在致辞中感谢南华大学的周密承办安排,并对参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罗文主持研讨会开幕式。本次研讨会为期三天,设讲习班、学术报告、海报展示、优秀海报评选、学术委员会会议等活动,共呈现39场高水平学术报告、24幅高质量海报,内容涵盖核结构理论与模型、核数据计算与分析、核技术应用等方向。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周凯教授作《High Energy Nuclear Physics meets Discriminative and Generative AI》大会报告,引发与会专家热烈提问讨论。海报展示环节,专家学者认真点评成果亮点与不足。

讲习班上,于涛介绍南华大学办学历史及核学科发展情况。张焕乔院士强调,将机器学习引入核科学研究,能提升海量核数据处理与物理规律挖掘能力,有望催生新发现、破解核能发展关键瓶颈,并对学员寄予殷切期望。张英逊研究员介绍讲习班初衷与目标,希望学员加强学习、将机器学习应用于自身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庞龙刚教授、中山大学张振教授、浙江大学钟先平教授,围绕机器学习的数学物理基础、实际操作及在核领域的应用授课。

研讨会为授课专家和大会特邀报告人颁发聘书。经评审,黄一鸣、范茵、杨国浩、张子啸、方舟、赵柏凯6名同学获优秀海报奖。

全国核物理及核数据中的机器学习应用研讨会由中国核物理学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目前已经举办四届,已成为核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在推动我国核科技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