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要闻 -> 正文

【创新创业】计算机学院构建“一体三翼”创新创业育人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10-31    作者:李国华    点击:     

近年来,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学校整体部署下,组建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设计“学科竞赛赛场育人、医工交叉创新育人、产教融合创业育人”三维实施路径,进而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科竞赛能力进阶、医工交叉创新突破、产教融合成果转化为支撑的“一体三翼”创新创业育人新范式,并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近三年,本科生在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奖122项,率先在全省实现本科生获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零的突破”;研究生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在国际顶级会议发表论文并作口头报告;在校学生创办公司入驻衡阳市区块链产业园,并得到省财政厅领导充分肯定,标志着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从“实验室”走向了“产业园”,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创新创业新生态。

学科竞赛赛场育人  赋能全面成长

学科竞赛是能力淬炼的试金石。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办赛理念,推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能力拓展”的深度融合,持续完善学科竞赛保障体系,坚决摒弃“为赛而赛”的短视功利倾向。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将每一个赛场打造成为检验学习成效、激发创新火花、赋能全面成长的实战化舞台,有效实现学生从知识积累到能力提升的快速转化与跃升。

近三年,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斩获奖项364项,其中本科生获国家级奖项122项(全国一等奖21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59项),省部级奖项242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63项、三等奖144项)。这一系列数字正是学科竞赛促进学生能力进阶的生动注脚。

医工交叉创新育人  实现能力跃升

学院紧紧围绕学校“医工结合、强化核医特色”,聚焦“医疗大数据与智能信息服务”“智能核安保工业软件”等前沿交叉方向,精准引育8名国家级及省部级高层次人才,打造出一支由国家级领军人才挂帅的医工交叉科研团队,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核心支撑。依托湖南省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湖南省智能装备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等多个省级高端平台,着力构建“理论突破-技术攻坚-系统研发-应用落地”全链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完成从“知识学习”到“问题解决”,再到“创新突破”的阶梯式能力跃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新范式。

近三年,2023级本科生张静静获批2025年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率先在全省实现该领域“零突破”;2022级硕士研究生刘洋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将赴意大利攻读博士学位;2021级硕士研究生任林在国际顶级会议ISWC2023发表论文并作口头报告。此外,学院还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余项、省级70余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0余项,学生发表SCI索引及CCF推荐论文50余篇。

产教融合创业育人  铺就创业之路

学院积极响应湖南省和学校的创新创业政策导向,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富有活力的多元支持保障体系。学院不仅依托湖南省物联网与智慧医疗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智能软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省级平台,更充分借助20余位行业导师的产业力量,实施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三个十”举措,为学子铺就从创意到创业的坚实道路。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周活动,联合专业教师团队进行政策与理论宣讲,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分享实战经验,并由行业导师参与指导项目实践,确保了创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有效推动了创业项目瞄准产业痛点,创造真实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郭添乐创办的科技有限公司得到省财政厅领导肯定

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湖南省赛中夺得一等奖;累计获得200余项软件著作权,22项专利从竞赛项目逐步孵化落地;在校学生郭添乐创办的“衡阳市灵漩科技有限公司”已入驻衡阳市区块链产业园,其发展潜力获省财政厅领导充分肯定;在校生易新雨、邱祺等同学也成功创办科技公司,实现“创新成果”持续转化为“创业项目”,形成了创业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