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揭晓,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刘龙飞荣获“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位扎根临床30载的医者,以精湛医术守护生命,以创新科研引领发展,以家国情怀诠释担当,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而耀眼的足迹,书写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壮丽篇章。
生命守护者:无影灯下铸医魂,仁术仁心守苍生
临床一线是刘龙飞的“主战场”。作为医院普通外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他专攻腹部外科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每年接诊患者数千人次,主刀完成数百台三、四类疑难复杂手术。他频繁参与市内外会诊,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疑难复杂病症。面对其他医院手术台上的棘手难题,他多次临危受命,化险为夷。

手术台上,他目光如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总能从病人细微的症状体征中抽丝剥茧,找到疾病诊断的关键线索,成为医院疑难复杂病人治疗决策中的“定海神针”。无数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急危重症患者,因他重获新生,让生命的曙光再次照亮病房。
不仅如此,作为衡阳市医学会第七届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衡阳市肝胆胰外科质量控制中心首任主任,刘龙飞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每年定期召开衡阳市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年会及肝胆胰外科诊疗质控会议1-2次,积极推广多项新技术、新理念落地生根,精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普通外科人才,有力地引领着衡阳市普通外科的学科发展方向。
科研开拓者:科研攻关破壁垒,智慧仁心拓新境
刘龙飞在临床工作中成绩卓著,在科研领域更是勇挑重担、硕果累累。重症急性胰腺炎,因其发病急、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困难,成为医学研究的“硬骨头”。而刘龙飞迎难而上,开展“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与运用”,充实了我国及欧洲《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为胰腺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因此荣获2021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2024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科研征程上,他步履不停,主持7项省厅级课题,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论文10篇,每一篇论文都是他智慧的结晶;获得湖南省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开展1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获批1项国家卫健委推广项目,每一项成果都是他科研实力的见证。
他主持构建的“学科建设+技术创新” 双轮驱动模式,为医院发展装上了强劲的“双引擎”,推动医院4个专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18个专科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围绕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他狠抓 “五大中心” 建设,让重症医学科连续2年STEM排名全国百强,使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家国践行者:家国情怀跨山海,大爱无疆践初心
“大医精诚,心怀天下。” 这是刘龙飞始终坚守的信念。从雪域高原到非洲大陆,他的医者足迹跨越万里山河。他主动请缨参加2018年湖南省援藏医疗队和2024年援非医疗任务。在援非出国前培训中,凭借优异表现荣获“优秀学员”称号。

目前,作为中国(湖南)第26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他带领23名队员远赴非洲。面对当地缺水、缺电等艰苦恶劣的条件,他们毫不退缩,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护伤、大爱无疆” 的援非医疗队精神,如同一颗颗坚韧的种子,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迅速打开援塞工作新局面。

在西非外科医师协会塞拉利昂分会首届学术年会上,刘龙飞自信地展示南华医院的发展成果,通过手术视频分享《尾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精湛技艺,用专业与真诚架起了中非医疗交流的桥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使命不仅是传授技术,更是与非洲同行携手探索适合本土的解决方案。”他的话语中,饱含着医者的大爱与担当。

担任市人大代表、珠晖区人大代表以来,刘龙飞深入基层,倾听百姓心声,聚焦医院管理、医保基金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提交的多项提案均得到有效落实,并多次荣获优秀提案奖,解决了有关医保、医疗、交通方面等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从湘南腹地到非洲之角,从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者,到科研创新的开拓者,再到心怀家国的践行者,刘龙飞始终以赤子之心,践行着医者的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先进工作者的精神内涵。面对荣誉,他谦逊表示:“患者的康复笑容,就是最好的奖章。”这位医务工作者,正以永不停歇的奋斗姿态,在守护生命、服务人民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