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琦:满怀教育热忱的退休教授
苏琦教授,拥有44年党龄的老党员和资深二级教授,2024年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3年退休后,苏琦始终保持着对科研和教育的热爱与热情,坚持实验室中勤奋工作,查资料、带实验、写论文、报课题、指导学生和青年教师,发表了90余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次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指导成立湖南省胃癌研究中心与湖南省胃癌防治临床研究中心,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26人,先后获“中国病理事业突出贡献专家”“湖南省最美老干部”等荣誉称号,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二、罗文:矢志强核报国赓续育人薪火
罗文,物理学博士,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4年获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他指导硕博士生20余名,其中直博生2名,获国家奖学金7名、省优秀毕业生3名、省优博优硕各1名。他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其他横向课题,参与科研团队联合实验攻关,资助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扩展学术视野。他指导的研究生刘维媛、蓝浩洋、罗凯军等人多次获得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指导的多名本科生考研(或保研)至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学位。
三、徐艳红:坚持学生主体的引路人
徐艳红,法学博士,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获评2024年度全国优秀教师。她坚持学生主体教学理念,积极培育自由、平等、生活化的教学关系,更好地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社会现实拉近思政课与现实之间的“理论距离”,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获批湖南省高校思政课“金课”1门、湖南省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1门、南华大学教学竞赛一等奖等省级、校级教学竞赛奖励多项。
四、苏华、吴颖岚:扎根临床一线的白衣天使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苏华、附属妇幼保健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医师吴颖岚,202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苏华从事重症医学工作22年,全心全意致力于人民健康福祉,始终坚守在临床救治的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他从事临床教学8年,每年精心指导约100名住培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仅在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上给予全面指导,更重视医德医风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怀与生活上的悉心照顾,是全国优秀住培指导医师,多次获得南华大学优秀教师荣誉。
吴颖岚投身临床与保健工作30年,始终走在守护妇女健康的最前线。她深入基层,承担湖南省妇女保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和业务管理工作,开展乡镇产科规范化建设和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建设、农村妇女两癌防治等工作,脚步遍布全省14个市州。她致力于妇女保健事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创建了国内首批孕前保健特色专科,培养一批学科骨干,为女性提供全方位保健服务。她带领团队开展大型公益活动,致力于女性两癌的防治工作,荣获国家癌症基金会特等奖、湖南省优秀科普工作者、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普人物等荣誉。
五、学科育人:医教研协同蓬勃发展
2024年11月16-17日,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南华大学等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妇女儿童健康医学科技大会在长沙召开,深入探讨交流妇女儿童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5G+临床胜任力互动教学生态系统建设”应用试点项目通过验收并入选全国典型项目;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6个;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项目建设单位3个;附属南华医院获批国家级重大疑难疾病毒蛇咬伤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君和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肺科医院主任医师裴异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六、党建育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者
2024年,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称号。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0人、预备党员1人。长期以来,该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逐步形成了以组织创新机制、思政育人机制、融合发展机制、支部共建机制等“四个机制”为核心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立足学科专业,做到了支部建设有成效、学科建设有成绩、教研科研有提升、指导学生有突破、服务社会有影响。
七、科研育人:做新时代矢志报国的追梦者
2024年,南华大学先进核能技术设计与安全团队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近年来,学科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环境部监管、湖南省重大研究计划等科研项目80余项,联合申报、共同承研后处理专项、核能开发、龙腾计划等相关重大工程项目40余项,荣获国家发明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省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一等奖1项。同时,团队成立“核研社”“核反应堆控制本科生兴趣小组”等多个科研兴趣小组,把专业导师制融入科研兴趣小组,鼓励各专业、各年级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让他们在参与科研项目中培养创新能力,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科研自信心。
八、廉洁育人:推进清廉南华建设
2024年,学校在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中,作品《<湖湘廉吏>系列动漫之彭玉麟: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打造“三化”,推进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实践》分别获得教育部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视廉清心”视频征集百佳作品和课堂实践百佳案例。在湖南省“四个一批”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中,学校获湖南省教育系统“廉洁文化宣传月”优秀单位。坚持守正创新,深入开展多形式的廉洁教育活动,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浓厚氛围,把廉洁教育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养德修身始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九、体育育人:以赛促教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推动体育育人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赛促教,构建南华特色运动竞赛体系,2024年男子气排球队获“超级杯”全国联赛总决赛获大学组第二名,女子足球队获湖南省高校冠军,校田径代表队在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获金牌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坚持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为抓手,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体育课程教学的时代感与吸引力。坚持构建校-院-班“三位一体”广泛参与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首届师生同场竞技田径运动会参赛人数近2000人,“校园杯”篮球赛比赛场次达 360场,“新生杯”足球赛参赛队伍达17支,通过“阳光体育”计划带动80%学生日均运动超1小时,形成“放下手机、走出宿舍、走向运动”的校园新风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能。
十、场馆育人:重温峥嵘校史汲取奋进力量
2024年10月,南华大学校史馆展陈更新后重新开馆。校史馆分为“应运而生 风雨兼程”“汇入洪流 勇毅前行”“发扬优势 彰显特色”“领导关怀 社会支持”“豪情满怀 继往开来”五个篇章,通过大量详实的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学校从1958年至2024年共66年的奋斗历程,客观呈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在校师生、校友在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老旧的实物、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幕幕动人的影像中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深刻领会学校厚重的历史底蕴、浓郁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大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知校爱校兴校情怀,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