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史学会北京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南华大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在张爱萍将军铜像前举办读书活动,让会员更为深入地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内涵,深刻感悟两弹一星功勋的爱国情怀,以张爱萍将军的事迹来鼓舞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激情和成才报国之志。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会长、校团委副书记谢铷鸿,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所有理事及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张爱萍将军铜像前读书活动系南华大学两弹一星军工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学生执行会副会长吕长鑫为全体会员讲述了张爱萍将军的生平及主要事迹,与会员一同回顾将军历经沧桑的往事以及战场上的卓著功勋,回顾他在领导人民解放军实现首次陆海空联合成功登陆作战中不同寻常的魄力与勇气;在艰苦卓绝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与试验中,不懈进取与一丝不苟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会员们为老一辈革命家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们在中华民族崛起中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所深深感动,使会员们深受爱国主义教育。
此次军工文化月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校党委书记邹树梁教授的高度重视,他亲自过问军工文化月活动的安排,并指示要将文化月活动举办得有特色、有内涵。校党委副书记赵红对每项活动的开展都认真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意见。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马列部等相关部门以及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资源与燃料工程学院等也对活动的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军工文化月活动十月中旬开始启动,先后组织了大学生及两弹一星会员观看嫦娥二号发射实况转播、凌球教授与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会员座谈、会员氡实验室参观学习、参观军工文化展馆、两弹一星功勋故事演讲以及论文征集等军工文化月系列活动共十三项。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会员们在活动中感受国防科技的壮举,面对面听取两弹一星事业参与者的科研态度与人格魅力,学习和了解目前世界最权威的氡室科研等活动,使同学们能够学习、弘扬与传承科技工作者们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以及科研精神,将两弹一星精神结合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引领我们大学生克服困难,自主创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把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奉献智慧和力量。
校团委书记谢四平、副书记谢铷鸿分别在活动最后谈到我校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培养以核为荣、为核奉献的核类专业人才服务,积极营造有着鲜明核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有着深厚的军工文化底蕴,形成了学习、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张爱萍将军曾两次为我校题写校名,高度关注学校核学科的发展。南华大学前身原中南工学院院长孙德伦教授,曾于1964年亲临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合校后南华大学原校长凌球教授,曾于核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在王淦昌老科学家的直接指导下,进行原子弹的参数试验。在老一辈专家的身上,体现出科研创新,求实严谨的态度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热情。2009年10月,中国国史学会北京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理事长张翔将军为我校两弹一星研究会授牌,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南华大学专业委员会,这对进一步推进我校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的发展,传承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也赋予了研究会新的历史使命。
通过学习两弹一星元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卓著的贡献,我校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会员更加意识到肩负的使命与责任的重大,决心要更好地学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学校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努力,贡献研究会每一位会员应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