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要闻 -> 正文

一颗炽热的南华心

陈国强院士“向母校报告”主题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1-03-20    作者:文/刘峥 李曾 图/曹正平    点击:     

3月20日上午,我校80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院长、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国强教授在南华礼堂以“向母校报告”为主题作了一场热情洋溢的演讲。校长张灼华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陈国强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院长、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肿瘤尤其是白血病细胞命运决定和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研究。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如Cancer Cell,Nat Chem Biol,J Clin Invest, Nat Cell Biol, Blood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被他引12000余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先后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人选等。

报告会上,陈国强深情倾诉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讲述了自己从攸县的农村娃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学习和科研历程,分享了自己长期从事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及医学院的办学模式与经验。“母校是一种情愫,这种情愫源自于抹不去的青春记忆;母校是一条血脉,这条血脉流淌着文化的传承;母校是一份希冀,这份希冀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梦想。”陈国强在报告中深切表达了对母校的爱,对师长的感恩,对学弟学妹们的牵挂。

陈国强作报告

陈国强指出,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学科要有大气和大爱。要创造一种大气容忍、有利于创新的个性,营造一个有利于产生学术大师的研究环境。要有一种大爱,坚持团队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以高度的责任感把自己看作是团队的一员,相互帮助,相互珍惜、相互爱护,以团队发展促进自己发展。

陈国强认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有各种路径,教育教学是基本路径,“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是必须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要认真审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在高校科学研究除了创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创造知识过程当中造就一批有创新才能的人才。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实现。大学文化传承的基础是道德、核心是价值、高度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大学的厚度,而思想是一所大学的高度,有思想自由,才有学术自由,才有创新自由。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四个”学会:学会获取或者创作知识;学会运用和驾驭知识;学会做一个道德高尚和人格健全的人;学会人际交流和团队精神合作。

陈国强强调,姿态决定心态,心态决定生态,没有一个高的姿态,就不会有个良好的心态。医学教育改革必须要围绕医学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医学教育生态体系,推动能力建设,强化灵魂塑造,助力人格养成,推动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要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科带头人是一个学科梯队的核心,直接影响学科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深度。学科带头人不是一种荣誉,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年轻人不要害怕失败,要朝着自己内心定好的目标坚持,坚持,再坚持!” 在报告会提问互动环节,陈国强院士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了解答。他表示,人生永远不能规划,别人的路不可能复制,要把握当下,做好自己每一天。

张灼华为陈国强院士颁发杰出校友荣誉证书

张灼华在总结讲话中号召全体南华师生向陈国强院士学习,迎难而上,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坚定信心,为南华大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随后,张灼华为陈国强院士颁发了杰出校友荣誉证书和奖杯。

在报告会尾声,陈国强院士邀请母校老师、原衡阳医学院院长杨永宗合唱《爱拼才会赢》《我的中国心》,现场全体成员深受感动、自觉起立,随着音乐节奏拍手,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听了强叔个人成长和在交大任职十年的故事,除了有对老师在学术层面取得的成就的敬佩,更有对为人处事的思考。从老师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恪守承诺、道德高尚等的种种品质。作为一名医学生,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脚踏实地、拥有担当、注重细节。正如强叔所言,路不可能复制,我一定会努力向强叔看齐,做一名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衡阳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蒋罗颖说道。

在家校领导,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1000余人现场聆听了报告。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