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要闻 -> 正文

【医教研协同创新】南华医学专家说

发布时间:2020-05-19    作者:整理:邱霞    点击:     

5月14日上午,我校在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多功能厅举办加强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新闻发布会,来自中央驻湘媒体、香港驻湘媒体、省内主要媒体等近30余位媒体记者参会,会上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医学专家们围绕全球疫情蔓延下南华大学的医学教育和科研面临的挑战与创新纷纷发表看法。


南华大学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既是对现有医学教育的深化和完善,也体现了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一流医学人才培养的思考和探索。首先是明确提出办高水平医学教育这一发展定位,既体现了学校对初心使命的坚守,更彰显了服务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庄严承诺。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不被存在的问题所惑、所惧、所困。结合办学实际,明确了优队伍、谋突破、提质量、重提升、进排名的总要求。三是既谋划医学教育全领域、全体系、全过程的改革举措,更突出在一流师资队伍、本科教育教学、研究生与住培教育、科研与学科建设、临床服务能力等重点领域实施一系列具有南华特色的改革举措。如:“医+工”和“ 医+理”的“2+4”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医学临床研究的“4310”计划等。

——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


 

 

 

学校对人才尊重和真诚感动了我,南华大学欣欣向荣的氛围也让我觉得南华是一个值得奋斗的地方,所以我选择加盟南华大学。校党委书记高山书记在学校人才会上的讲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舞台建得再大再好,没有梅兰芳,就不会有足够的观众,有了梅兰芳,到处都可以是舞台,到处都有观众。我不是梅兰芳,我还差得很远,但成为科技界的梅兰芳是我的奋斗目标,我愿意用自己在南华成长的切身经历,为南华吸引天下的梅兰芳。这次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必将推动我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卫生健康事业领军人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所作出的贡献会远远大于我多发几篇论文多申请几个专利,科技强国的未来靠我们的学生。

——衡阳医学院教授容益康


 

 

 

学校实施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对医院的发展而言,能推进医院临床科研能力提升,更好的培养一支优秀的临床研究医生团队,如实施医学临床研究的“4310”计划,即在附属医院遴选40个临床团队,每年支持每个团队30万元,持续支持10年,对多种疾病进行系统的临床和药学研究,这必将培养一支优秀的临床研究医生团队,提升医院临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也能推进“基础-临床”融合发展和医院临床医学学科建设,促进医院各个学科快速成长,能推进、加快学校在特色学科领域领先地位的形成,有助于建设临床学科“国家队”;还能推进医院一流临床服务能力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医疗服务需求。

——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院长 冯永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南华大学通过科学制定医学类专业设置与培养规模,加强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和短缺人才供给,推进医学类课程改革与建设,落实“课程思政”责任,融入大健康理念,启动“医+X”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交叉融合发展,提质医学实践教学条件、强化临床教学管理,推进均质化和精英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临床科研能力建设,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并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措施的组合实施,就一定能提升应急医疗救援能力,在第一时间内,队伍要建得成、组得好、拉得出,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我们的队伍要用得上、扛得住、做得好,在健康湖南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南华大学副校长 姜志胜


 

 

 

高质量医学教育是提供高素质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基石,是综合性健康服务的基础。从这次新冠疫情防控的视域看,目前的医学教育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三体联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构建“新医科”格局下的“大医学”体系和医学教育体系,注重基础、临床、公卫并驾齐驱的学科布局,既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又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科研创新、医疗卫生实践无缝对接,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利用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可提高医疗与公共卫生实践能力、科研创新力和岗位胜任力。

——南华大学教授 让蔚清

责任编辑:夏文辉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