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我校在西苑一办公楼视频会议室隆重举行庆祝建校55周年座谈会,进一步总结办学经验,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广大师生建设南华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师生发展智慧,聚集学校发展力量,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全体在家的校领导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学院、附属医院负责人,以及各部门、单位师生代表等参加座谈。校党委书记邹树梁作重要讲话,校长文格波主持。
文格波在主持会议时说,岁序更替,春华秋实。南华大学建校55年以来,人才培养卓有成效,科学研究不断优化,社会服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条件显著改善,其他各项事业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他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由衷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的问候。
座谈会上,代表们围绕学校55年来的发展成就畅谈体会与感想,表达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学校老领导陈敏时作为离退休人员代表发言。他深情回顾了在校工作30多年时间里见证学校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发展历程,为学校近年来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感到骄傲和自豪。数理学院院长欧阳自根作为学院院长代表发言,他以数理学院近10年来的发展为缩影,生动诠释了近年来学校紧抓机遇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曾建新作为学院党委书记代表发言,他说,学校55年的发展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最重要、最宝贵的是学校培育出了一种特有的精神品格,凝聚出了一种特有的文化内核,这就是南华校训和南华精神。核科学技术学院宋英明博士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发言,他以自己从2000年考入南华学习核专业,2004年考研到清华大学核研院硕博连读,毕业后回到南华工作的经历,畅谈了自己所见证的学校以及学校核专业发展壮大的历程,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感谢感恩之情。后勤管理处谢可嘉作为工人代表发言,他已经在后勤工作12年,12年里亲历了学校后勤的每一次改革,他为自己作为一名后勤员工,能够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提供后勤保障感到光荣和自豪。校学生会副主席、医学院的陈代远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讲述了自己入校2年来所感受到的学校的变化:校园环境更美了、学习条件更优越了、校园文化生活更丰富了、网络信息渠道更通畅了,表示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传承发扬好南华精神,练就好过硬本领,为实现南华梦、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校党委书记邹树梁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南华大学建校55年来的历程和发展成就,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邹树梁指出,南华大学的55年是不断创业发展的55年。55年来,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建业创业、恢复建设发展、合并转型发展三个阶段。当前,学校正处在“转型”发展阶段,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这55年的历史,凝聚了几代师生的智慧和汗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创造了累累硕果和辉煌业绩。
邹树梁指出,顺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潮流,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2000年5月,原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南华大学组建以来的13年是不断跨越发展的13年。13年来,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党建和思政工作等均实现了新跨越。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长期关心与支持,得益于广大师生员工坚持不懈的敬业与努力,得益于广大离退休同志的大力支持。
邹树梁强调,建校55周年特别是并校13年来,学校抓住各种有利时机,促进学科专业扩张、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实力提升,人才培养卓有成效,科技创新扎实推进,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民生不断改善,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必须要顺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坚持把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作为学校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主线和重点。要在推行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持特色兴校、推进人才强校、发挥思想作风建设对内涵建设的保障作用、统筹兼顾建设发展与民生改善等方面下功夫,加大工作力度,推进转型升级,完成上升进位,创造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听取了代表们的发言和党委书记邹树梁的讲话后,校长文格波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南华人身上具有鲜明的四种精神:厚德精神、敬业精神、务实精神、爱校精神。这也是人才培养“南华现象”为人所称道的重要原因,“教师敬业,学生勤奋”,别无捷径。这四种精神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成就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辉煌。文格波指出,学校55年的历程可用12个字作总结,即“风雨兼程、奋力拼搏、硕果累累”,尤其是并校组建的13年里,学校实现了“两院一所成功合并、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进入一本招生行列”3次里程碑式的突破。他强调,全校师生员工还要继续努力,携手并肩,为完成学校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成功转型、建设高品位的美丽大学校园而努力奋斗,共同创造南华灿烂美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