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10:00,核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术交流活动在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采矿工程学科带头人丁德馨,学院党员教工、部分在校研究生、本科高年级学生代表等近50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由丁德馨副校长主持。
学院院长谭凯旋教授做了题为“我国铀矿资源可利用性及对策探讨”的学术报告。报告从分析铀资源可利用性的基本含义出发,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例指出影响我国铀矿资源回收利用率的四个主要因素,即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天然铀产品价格)、环境因素(环境保护的强制要求)、技术因素(不具备开采复杂铀矿床的工艺技术)、管理因素(人为的资源浪费)。鉴于我国对铀资源的利用程度低,报告提出了提高铀矿资源回收利用率的六条对策:(1)加强国家立法;(2)建设绿色铀矿山,将铀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3)加强铀矿采冶新技术研究;(4)重视铀矿资源的勘探特别是老矿山的补充勘探;(5)实施低品位铀矿开发战略;(6)实施天然铀产品成本控制战略。报告最后谭院长结合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实际情况,指出我院正面临着国家大力发展铀矿资源勘察和铀矿资源开采的重要历史机遇,肩负着培养大批优秀毕业生和深入开发铀资源科学研究的历史使命,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要加倍努力,实现学院新的发展。
丁德馨副校长在交流活动结束后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学院要体现核特色,抓住机遇,紧紧围绕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加快发展。学院要着眼于高精尖的科学技术研究,尤其是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研究。学院要切实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国家级的科研成果,为南华大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苏玲做了总结,她要求全院师生要不辜负丁校长的期望,抓住机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我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肩负起培养大批从事核工业建设的优秀人才和建设开发铀资源的高水平科学研究队伍的历史使命,实现我院建设研究型学院的目标,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