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领导论坛 -> 正文

校长张灼华在南华大学庆祝第36个教师节暨2020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0-09-10    作者:校长 张灼华    点击:     

2020年9月9日

地点:南华礼堂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南华大学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暨2020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一是热烈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二是回顾总结一年多来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部署安排下一阶段本科教学工作,致力培养一流人才,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早在西周时期的《太公家教》中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为国人树立起了“师道”的榜样,“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早已烙入我们的血液。近代,我也国涌现出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等一批教育大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工作之余,我常常会想起我在不同学习阶段老师的教诲,受益终身。在此,我代表学校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历年来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受表彰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升学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报告,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要认真领会精神,认真落实各项任务。

今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出了许多难题,但是全体教职员工闻召而动,上下同心,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科学防疫,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是我们的医护员工圆满完成了援鄂、援疆、衡阳、帮扶乡的抗疫任务,实现了零伤亡和全康复。凸显“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诠释学校服务国计民生的初心使命。

2月5日,1034名临床专业学生响应倡议返回医院,返岗率超过90%;机械学院2018级夏昊、公共卫生学院2018级姚小小等同学就地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体现学校立德树人的突出成效。

二是我们的教职员工“停课不停教”,克服一切困难,学习网络课堂新本领新技能,始终坚守教学一线阵地,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确保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步伐不停止,展示教师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

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到一年时间引进高层次人才28人(其中7人为兼职),引进博士84人(已过会)。同时,我们加强了人才培育,新增省级人才计划3人,首次有了我们自己培养的“青年芙蓉学者”,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奠定基础。

四是学校荣登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榜、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届中国学科评级榜,连续三年入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大陆高校百强(并列第76名)。

今年学校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杜家毫、许达哲、乌兰、吴桂英等省领导纷纷来校视察。省委书记杜家豪为南华点赞,“南华大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行动早、措施实、工作成效明显,体现了有力、有序、有效”。省委副书记乌兰充分肯定了学校把党的建设融入全过程,为我国核工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副省长吴桂英高度肯定南华大学在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南华大学能行,而且将来会更行”。

现在学校全面复学复工,校园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过几天本科新生就要报到开学,新鲜的血液会使学校显得更加生机蓬勃。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强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为此我想利用今天的机会跟大家探讨大学教育。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大学教育的目标。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两条线来理解大学。第一、大学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我们用最聪明、最有能力和最有理想的老师来培养我们的公民和公民领袖。第二、大学是一个系统,是文化、教育理念和敢于创新和担当的管理系统。每一个系统,也就是每一所大学,有其独特性,决定了大学的成功,决定了学生未来的社会价值,总之决定了对社会的贡献。国外的很多大学都会在自己的网页上说明他们的使命、任务和目标。总体说来都是希望自己的教育改变世界的今天和世界的未来。

中国大学的教育的使命和目标非常明确,那便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于是,就有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社会主义事业?②什么样的人将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的建设都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党的领导原则,二是科学基础原则。于是,在我看来培养促进科学创新和具有科学思维和科学素质的人才是我们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换句话,我们要培养政治上成熟、具有科学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才。科学的精神就是求实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怀疑的精神和宽容的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凡事当由逻辑、推理和经验为基础,而非因权威、传统教条或者启示而形成。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任务和职责。

二、大学教育的基础。什么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的基础当然是“人”,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首先是教师,无论如何,大学教师该是创新的生力军。只有从事科技和应用创新的教师才能把科技的前沿和科学的问题带给学生,才会让学生有兴趣思考科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才会去面对和挑战挑战,才会从深处考虑如下三方面的问题:①对社会的责任感;②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③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过去的几个月,学校提出并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这样的考虑,我们采用了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表面看来,引进是一个主要方面。其实引进的目的是培养本土的科学家。让有经验的人带上有志向的人,发展才能走上高速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请专家来学校讲座、指导。同样,我们要请专家来共同学习和研究,这便是我们的引进。事实上,一个好的教授就能培养一批好的学者,从而影响社会。

优秀的学生是大学发展的另一个基础。天生的优等生可能不在南华,但能培养的优等生并不缺乏,通过在南华的学习有了逻辑的思维和科学的追求。尊重自然而又改造自然成为学生的追求。学校就会更加有价值,教育才会更加有意义,未来才会更加美好,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就是我们南华存在的理由、价值和发展的基础。

三、大学内涵建设。什么是内涵建设,简单的说就是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学科水平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而学科建设就是学科创新能力的建设,它依靠的是团队,是在同一学科人才团队的建设和团队创新能力的建设。根据社会发展和未来需求的变化来打造学科是保持学科生命力的重要支撑。以科学问题和应用需求为基础,不断的塑造学科、创新学科是大学发展和价值的体现方式。这样既对基础研究有执着追求,又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南华的优势在于传统学科,例如核技术和临床医学。但是,其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在多年来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主要原因可能有2个:①没有主动引领和追踪学科发展的增长极;②没有能尽快回应社会的需求。主动引领和追踪学科发展的增长极才能做好基础和基础应用研究。例如,南华的医学研究发展缓慢,既没有发展基础研究,解决现代生命科学问题,也没有很好的强化临床能力解决应用技术问题。主动回应社会需求也是学科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核技术在核退役方面的研究,既有基础科学问题,也有应用技术问题。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校也没有值得骄傲的进步和应有的尊重。有时竟然会得不到“制度性权力”。有为才有位。当然这里的原因很多,缺乏创新精神,执着精神和团队精神应该是其中的问题之三。

四、交流合作和向他人学习。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先生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学是以生产知识、传播知识为职能。无论是生产还是传播都离不开交流。了解别人会促进认识自己。科学发展到今天是高度的专业化,精细化。而交叉又成为了快速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X-射线的发展和冷冻电镜的应用解决了众多的生物学和医学的重大理论问题。我国科学技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开放和交流。虽然现在的国际政治不利用开放和交流,但是,这应该不是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无论如何,我们要进一步高强度地推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开别人犯过的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许,这是我们学校扩大国际交流的一个机遇。当国际社会不确定时,我们可以补齐短板,可以乘势而上。至少找回我们应有的“制度性权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同志们,守旧和安逸才是真正的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我们的学生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能力服务人类,创造未来,我们责无旁贷。这也是我们发展的基础。

让我们以认真、勤奋、创新和担当为己任,引领南华快速发展,服务民族和人类。时不待人,机不重来。

再一次祝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谢谢。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