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苏州大学推进“铸魂逐梦”工程,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人人都是学生成长“陪伴者”

9月24日,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氛围中,苏州大学敬文书院迎来103名新生。书院特意组织了志愿服务团队,由“敬文花红”党员志愿服务团和助理导师一起参与。“根据学校的‘成长陪伴计划’,助理导师由我们选的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我和全体辅导员是常任导师,入驻学生社区,我们的办公室在社区二楼,同楼层就是学生宿舍。”书院院长钱振明说,书院为学生配备了德政导师、学业导师、校外导师、社区导师等各类型导师,让师生心灵“零距离”接触,全院导师与学生比例达到1∶4。

近年来,苏州大学深入开展了包括“成长陪伴计划”在内的“铸魂逐梦”工程,从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根铸魂、逐梦未来。”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表示,“铸魂逐梦”就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与改革为抓手,推动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为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价值引领,“青春梦”全程融入中国梦

从安徽浮槎山到西藏达塘乡,从云南雨碌乡到广西玉州区,从贵州瓦溪乡再到甘肃武都区……2017年,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学生马国元创立了“行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6年来,他们为留守儿童带去朗诵、美术、音乐、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农户开展新媒体操作技术培训,志愿服务总时长8000多个小时,公益总里程2万多公里。

“我们一开始只有7名志愿者,现在发展到20余支分队200余人、全校数千人的志愿者库。”马国元告诉记者,他现在担任学院“成长陪伴导生”,“成长陪伴,不只是学习和生活上的,更是精神和价值上的。我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现在正影响着一批新同学,这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

“大学时期处在向社会过渡的前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需要过来人为其引路开道。”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鲁沛介绍,针对学生工作,学校编制了本科阶段4年8个学期的日常事务清单,实现“一年级‘全覆盖’、其他年级‘高功能’”的纵向陪伴路径。

王鲁沛进一步解释,整个路径可称为“8+N”模式,其中“8”指4年8个学期内,学生需要完成的规定动作,体现全过程的培养;“N”指学生的自选动作,体现自主化、个性化的培养指导,其核心是要“培根铸魂”,引领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2021年9月,一支由1235名导师与949名导生组成的“德政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的陪伴队伍,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科研训练、创新实践等方面给予2021级6628名本科新生专项引领和全过程陪伴。他们一面重点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方法,一面引导学生在追逐学术成就的同时立大志、明大德。

“怎样进行价值引领?上好课、讲好故事。”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孝峰既是学生的学业导师,也是学生的德政导师。“工科教育与课程思政要有机融合,做到‘如春在花、如盐入水’。”在他的课堂上,经常闪烁着以薛鸣球院士和潘君骅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光学科学家“一生追光”的大师情怀,“用科学家的情怀去推动学生树立人生的理想”。

“成长陪伴是师生良性共长的土壤,既为学生提供成长动力和稳定专业思想,又助力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教学相长,进一步担当好学生的示范。”王鲁沛说,在苏州大学校园里,正是这些平常而繁多的活动与师生互动,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与全方位育人。

经纬交织,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

纺织的原理是将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通过一梭一线、经纬交错的排列积累,最终成为一块完整的面料。这两年,苏州大学紫卿书院党委副书记虞岚带领辅导员团队结合纺织专业特色,总结提炼出“经纬工作法”,以理想信念为“经线”培根铸魂,以综合素质培养做“纬线”,交织融合促进大学生发展。

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最多的人,也是距离学生最近的人。“给学生铸魂,树立青春梦想,都要靠人来引领。”王鲁沛说,要实现“铸魂逐梦”,必须有一支过硬的辅导员队伍,为此学校深度实施辅导员“1+N”领航计划,鼓励辅导员提高品格、品行、品位,立志做领航学生发展的“大先生”。

近两年,通过“分类领航、结对领航、团队领航、示范领航”等多种形式,苏州大学各级行政领导几乎全部参与到辅导员队伍建设当中,辅导员队伍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大幅提高,年轻的辅导员们凝成一股强大的育人合力,一大批优秀辅导员团队活跃在校园里。

“网思园”工作室就是其中的代表。自成立以来,该团队聚焦网络思政育人,依托微信公众号“苏大小管家”唱响“网思园”好声音,讲好身边优秀青年的故事。

针对育人中的难点堵点,苏州大学特别组织17名团队负责人围绕党建创新、思政“金课”、以文育人等专题,建设辅导员专项团队。依托传统文化工作坊平台,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阴浩选择“以文育人”专题。他和团队在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上下功夫,带领学生诵读、传抄经典,让学生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第一期领航计划中,该校有21名导师与45名辅导员结对,推动领航辅导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据统计,45名辅导员共发表论文49篇,申报课题32项,完成工作案例31个,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明显提升。

“结对领航真的是结‘对’了!”开展领航计划后,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辅导员胡洋与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黎春虹结对并签订协议。在黎春虹的指导下,胡洋找准科研点,成功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实现了科研“起飞”并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校院领导走进学生社区,与学生谈理想话家常,担任“社区长”“楼长”,将问题与困难化解在一线;专家学者、优秀校友、行业精英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马院专家进驻社区挂牌建立“思政名师工作室”,将一堂堂思政“金课”辐射到学生身边;心理健康教师、生活导师等育人力量将生命健康与安全教育送进学生心田,时刻温暖守候。

“我们现在的辅导员队伍,已经不再局限于少数学生辅导员。苏大的每一名行政领导、专家教授,都融入到学生工作当中。”王鲁沛告诉记者,传统的学生工作主力在辅导员,而现在是“全员导师制”,全员育人成为苏大的“新常态”。

精准画像,全方位定制特色育人“套餐”

去往教学楼的路上,有地图指引;中午走出教学楼吃饭,手机收到周边食堂的信息;下午在校园溜达,还有消息提醒附近的历史建筑和活动信息……苏州大学2022级新生师箬遥说,通过手机上安装的“云中苏大”APP,87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功能都可以在此实现高效办理。

“苏大人在校的每一天,都与它有关。”苏州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潘爱华介绍,学校打造了“智慧学工”学生成长数据智能平台,全方位记录学生校园学习生活,更能一键生成“铸魂逐梦·一站式社区学生成长录”,实现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引领。

“大学四年,我们可以形成学生个人专属的、量化的、可视的年度信息大数据报告,呈现客观分析和评价,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行为自觉。”苏州大学智工舍—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解笑介绍。学校建立德智体美劳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全景式画像系统“苏大鉴略”呈现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多维度动态变化。

“我们的目的是要更精准地为学生提供‘成长菜单’,对学生进行靶向关怀。”苏州大学学工处处长董召勤表示,大数据画像能更全面地展现学生成长变化,全方位关爱帮助学生成长。

随着“精准画像”的逐步实现,各学院的生涯规划引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纳米学院辅导员蔡梦婷介绍,学院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进行严格意义上的专业方向分流,现在可以有针对性地、分段化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目标,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发展方向。

依托大数据,在深入推进“铸魂逐梦”工程的过程中,各个学院也逐步实现了学生工作的特色化,找到了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发展的“独特路径”。比如王健法学院打造了“习法筑梦”品牌,学院每两周就有一次“师生下午茶”,邀请2—3名优秀教师或校友,跟有相关需要的学生坐在一起,谈论专业和未来。

“逐梦未来,就是要引导学生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养成,不断激发自身成长潜力,追逐更大发展舞台,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晓宏说,学校将胸怀“国之大者”,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三全育人”成效,加快探索形成具有鲜明苏大特色的协同育人体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到教书育人与陪伴成长同频共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本报记者 赵建春 缪志聪 通讯员 丁姗

《中国教育报》2022年09月29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