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南华校发〔2019〕34号 中共南华大学委员会关于印发《南华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南华大学委员会

关于印发《南华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部),校属各部门、各单位:

《南华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学校党委会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中共南华大学委员会

20191212


南华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要求,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构建内容完善、特色鲜明、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域协同的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坚持把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坚持协同联动、一体推进。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统筹联动学校各领域、各岗位的育人要素,一体化推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切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坚持遵循规律、注重成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把各项工作重心落到育人实效上,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

4.坚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围绕学校服务国计民生这一办学初心,聚焦“成才报国、服务人民”这一育人导向,着力在全员育人上下功夫,在全过程育人上求突破,在全方位育人上树品牌,统筹校内外育人资源,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具有南华特色的育人新模式。

三、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宣传思想工作、学生工作、本科教学工作和研究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

2、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落实,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本科教学工作和研究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教务部、科研与学科建设部、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团委、发展改革与对外联络处、招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校友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部负责人。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

四、重点任务

根据教育部以及湖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十大育人”体系确定10大专项工作、26项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参与单位,确保“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1、课程育人

1)实施思政课程提质创优。开设“习近平教育思想”等公共选修课,深入推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按照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定《南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不断提高师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获得感;深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讲授思政课制度,强化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创新,积极打造引领全省、影响全国的思政“金课”。

2)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南华大学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打造“五个一”: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的示范通识课和专业课;开发一批充分彰显学校核特色、医品牌、环保优势且育人成效明显的特色课程;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培育一批学生认可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总结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改革经验。

3)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机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教学督导的重要环节、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重要抓手;制定课程育人考核制度,将课程育人成效作为重要依据,纳入专任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切实强化专任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责任。

责任单位:教务部

参与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各教学学院

2、科研育人

4)优化科研管理制度。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将思想政治表现纳入科研团队考核指标体系;统筹教学与科研资源,配套设计教学大纲与科研计划,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科研育人激励机制,完善科研评价标准;完善科技工作道德行为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管理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

5)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开展科研创新训练,掌握科技前沿动态,促进师生深入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平台和团队。

责任单位:科研与学科建设部

参与单位:研究生院、创新创业学院、教务部、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与对外联络处、人力资源处、各教学学院

3、实践育人

6)健全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加强校地合作和校企联动,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修订实践环节标准,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要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原则上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25%。深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实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学分。依托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株潭创新实践基地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7)深化创新创业实践。充分发挥大学生科协等学生社团的作用,以营造创业文化、提升创业能力、深化创业实践、搭建创业平台为重点,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借助“挑战杯”、“创青春”、“MBA、MPA案例大赛”等竞赛平台,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8)建强社会实践品牌。深入开展好暑期“三下乡”“研究生支教团”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实践项目;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社会实践”等新时代实践育人精品项目;依托学校核、医、环保等优势学科,巩固深化“两弹一星”精神传承、防艾宣传、营养科普、“保护母亲河”等特色社会实践项目;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精品项目立项支持制度,探索开展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不断拓展实践育人新途径。

9)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大学各阶段,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弘扬劳动精神;坚持分类施策,大一新生以专题教育为重点,开展宿舍内务管理及校园公益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认知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大二、大三学生以实践实习、创新创业为重点,倡导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提高劳动实践能力;毕业生以就业见习为重点,倡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观,做到尊重劳动、勤于劳动,自强不息、报效祖国。创新劳动教育方式载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责任单位:团委

参与单位: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师工作部、教务部、科研与学科建设部、研究生工作部、招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各教学学院

4、文化育人

10)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续组织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文化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开展“最美大学生”、“十佳教师”、“十佳教育工作者”、“十佳优秀党务工作者”“南华名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师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11)营造浓厚的爱国报国文化。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和医卫“十六字”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定期举办爱国报国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故事会、宣讲会等,大力创作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校园文化原创作品,加强“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红丝带”防艾先锋队、保护湘江母亲河监护队等一批特色学生社团建设,引领师生在爱国报国文化的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责任。

12)大力弘扬南华精神。充分借用各种媒体手段加强对南华精神的宣传;依托校史馆、图书馆,以参观、微课、宣讲、征文等形式,持续开展南华精神教育;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教师节表彰等重要活动中,传承弘扬南华精神,营造爱校荣校、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加大对优秀校友宣传,以鲜活案例诠释南华精神,引导广大师生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

13)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大行动,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将两个校区建成有科学内涵、人文引导、文化气息和历史记忆的美丽家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美丽校园建设,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

参与单位: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教师工作部、教务部、招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规划基建处、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工会、团委、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各教学学院

5、网络育人

14)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动权,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修订《南华大学网络媒体管理办法》,加强对学校网络媒体平台管理,规范师生网络行为,集中整合发挥全校网络媒体平台矩阵力量,引导师生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15)提升网络思政工作水平。建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成果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拓展育人渠道;利用学校官网、官微、易班等网络媒体平台,打造系列传播广、影响大的网络文化精品。

16)完善网络成果评价机制。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制定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办法,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激励教职员工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参与网络育人。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

参与单位:学生工作部、人力资源处(教师工作部)、网络信息中心、教务部、科研与学科建设部、研究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保卫处、团委,各教学学院

6、心理育人

17)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举办5.25心理健康文化节,拓展心理知识宣传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强化心理咨询服务,依托湖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示范校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确保红湘校区和雨母校区心理中心均达到“合格心理咨询室”标准,。

18)完善心理预防干预体系。坚持开展新生、毕业生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升心理筛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依托二级学院特色成长辅导室,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学生思想引导、学业发展、职业规划、生活适应、危机应对等成长辅导,防止思想问题转变为心理问题,做到抓早抓小;发挥学校直属型附属医院学科优势,积极开展校医协同心理育人;完善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医院的五级心理危机防护网。

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

参与单位:研究生工作部、教师工作部、教务部、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各教学学院

7、管理育人

19)健全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据《南华大学章程》,修订各管理岗位职责,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要求,强化教职员工育人意识;制定《南华大学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把师德师风行为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职务晋升和年度考核等环节中,引导教师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四个相统一”。

20)完善管理育人考核机制。依据《南华大学岗位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岗位履职能力考核与评价,将育人功能发挥纳入二级学院综合绩效分配与岗位考核;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广大管理岗位的教职员工用敬业爱生、规范高效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处

参与单位:发展改革与对外联络处、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监察处、教师工作部、教务部、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工会、团委、网络信息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创新创业学院,各教学学院

8、服务育人

21)强化服务育人责任。教育引导教职员工树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积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育人责任,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服务育人示范岗”。加快雨母校区一站式服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和教育阳光服务平台等校园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推进“互联网+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

22)提升服务育人效能。加强后勤服务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构建灵活多样、符合师生需求的平台信息;推进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进一步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完善健康教育教学机制,大力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公共卫生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增强学生的安全感。

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

参与单位: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师工作部、教务部、科研与学科建设部、研究生工作部、招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财务处、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工会、团委、网络信息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创新创业学院,各教学学院

9、资助育人

23)完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实现学生资助信息化管理,做到“精准资助”,探索实现“隐形资助”;拓展社会资助渠道,丰富奖助体系,激励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发挥勤工助学岗位育人功能;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资助育人科学化水平。

24)深入推进“双助计划”。以教育部首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和成长扶助“双助计划”。创新学生勤工助学·创业实践基地管理机制,加强基地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奋斗精神、感恩意识和创业能力;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梦基金”,开展圆梦行动,助力学生成长、圆梦,多渠道帮扶学生成长成才;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大使活动,加强助困型学生组织建设,培育“自强之星”、“励志成才好学生”等先进典型,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常态化机制。

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

参与单位:党委宣传部、研究生工作部、工会、教务部、招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财务处、团委,各教学学院

10、组织育人

25)强化党组织育人的主体责任。发挥二级单位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全面开展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工作,将“三全育人”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严格落实校、院(系)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

26)加强组织育人载体建设。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机制;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大力推进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党务工作示范岗和青年教工党员示范岗;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增设师生联合党支部,切实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引领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坚持开展优秀团组织、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社团、文明宿舍创建工作;遴选一批组织育人优秀工作案例、风采项目。

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

参与单位: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师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纪委办公室、工会、团委,各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共同参与、保障协同有力的责任体系,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贯穿到学校“双一流”和一流本科建设全过程。各学院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小组,确保“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落实落地,建立长效机制。

2.加强推进落实。各二级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聚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点难点,细化方案、精准施策,确保政策落地、任务落实,激发各类育人主体积极参与,切实将“三全育人”落实到办学治校各个环节,体现在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实际行动中。

3.加强检查督导。学校结合日常工作台账、年度工作总结等定期开展检查和督导,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任务落实情况作为二级单位年度考核和主要负责人述职的重要内容。各二级单位要坚持对标对表,及时总结工作进展、阶段成果及存在的困难,并将有关情况向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汇报。   

 

 

南华大学党政办公室   

201912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