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动态要闻 > 正文

多措并举促发展  聚焦课改开新局

——南华大学《形势与政策》“思政金课”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前,我校《形势与政策》成功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近年来,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将《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

——时政热点与教材体系结合,坚持内容为王在教育教学中,学校紧扣热点,将时政融入教学素材,在政策难点“研起来”、时代热点“传起来”的同时,促使学生能“学起来”、教师能“讲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黄秋生教授说:“形势政策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其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因此教学相对缺乏规范性。”对此,学校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坚持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据了解,学校每学期都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国内经济形势、社会热点问题、国际形势等五大模块,实行一模块一专题,通过集体备课、团队攻关的方式对专题内容进行优化,通过摸索和实施专题化教学,完成了课程规范化的建设,并且推动了课程的品牌建设。

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相辅助,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在要求。副处级辅导员、《形势与政策》资深教师肖月生表示:“形势与政策是站在时代前沿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学中所采用的素材,务必是最新鲜的。”他在“建党百年”专题中,及时吸纳、运用了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将八条经验与六中全会总结的十条经验对照讲解,极大提升了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形势与政策》课任教师刘配欢也认为,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要求及社会实际,用幽默语言和恰当方式宣讲政策,分析形势。“比如我讲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分析新冠疫情下国际经济艰难发展的原因和中国的作为担当,既能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同时结合学生专业,结合校友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能担当作为的南华人。”

——教师团队和教学方法相贯通,创新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课以“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掌握时代脉搏”为目标,致力于高质量课堂建设。而课程建设的主体是人,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成功的关键。南华大学哲学学科负责人刘镇江教授表示,“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加之内容的综合性强,同时课堂组织教学的难度大,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湖南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负责人肖宗志教授认为:“教研教改要杜绝99+1=0。作为一线老师,活跃在在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只要有一个老师观点偏颇、情感模糊,将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校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政治把关上,不断加强政治审查、政治监督、政治引导,牢牢守住“政治关”。

为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上的“主力军”作用,学校不断完善教师准入和退出的管理机制、教学督导与评价机制、课堂激励与评价机制,着力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管理,促使《形势与政策》从“水课”转变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教学技术与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化课程设计。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学校云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木,打造共建共享的数字化平台,着力建设“数字马院”“智慧思政”。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学生数量大、授课学期长、内容更新快、教学过程管理复杂等难点,学校不断拓展教学方式,如引进泛雅、雨课堂、智慧树、爱课程、M00C等信息化教学平台,最大化满足教师建设网络课程、SPOC教学、翻转课堂等多样化需求,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与共享。又立足教学网络平台,设计了“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专题讲授”“平台拓展练习”“主题实践活动”4大环节,且全面推行无纸化考试,探索师生、师师、生生的多维互动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在授课过程中,基于各专题的独特性,学校在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据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谢佛荣介绍,《形势与政策》课程采用了教学内容、手段、过程、队伍、管理、环境等全方位、立体式的开放性教学,促进“三全育人”教学体系全面覆盖。同时引入高参与性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围绕五大专题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案例展示、时事辩论赛、红色电影周、红色基地调研和媒体运用等实施情境式教学,达到满课时量的多方位“协力”与“合力”,提升教学实效性。

就提升教学质效,打造魅力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湖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团队负责人何小英教授建议:“一要流畅,二要投入,三要关注。首先,以充分的教学准备保证课堂流畅;其次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把教材内容变成自己坚定的认识和判断,要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终身负责;最后要讲究教学艺术,针对性地设计小问题与学生互动,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使学生有强烈的存在感和主体感。”在教学实践中,该课程专兼职教师通过教学技术与教学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课堂魅力,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抬头率”“走心率”,让《形势与政策》课“活起来”“火起来”。

——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相融合,提升理论深度。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团队坚持以教学实践发现问题,进而开展教学研究,以教研促进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峰林教授认为:“把形势与政策研究清楚了,讲起课来就有说服力,就有理论深度,有分析高度,就能打动听众,就会有人‘愿意听、喜欢听、还想听’。”对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统一组织专题化备课,探索备课的专题化研究,辅以专题课程教学研究研讨会,在课程的教研教改上既有探索,也有成果,如相继出版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规范化建设探讨》等5本专著,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所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全国思政课中青年教师择优支持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2007年,湖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究会落户南华大学,是《形势与政策》教研发展的重要成果,推动科研反哺教学。

自2008年起,南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系湖南省省级精品课程,2020年获省混合式一流课程,2022年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近五年召开了2场全国性会议,接待了53所省内外高校的考察和交流,受邀参与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文件研制,教学成果被南京师范大学等12所省外高校应用,社会反响热烈。

自形势与政策课改以来,得到了众多学生的好评。经管法学院2019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1902班学生王志杰认为:“课程内容广大而有深度,且采用了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许多知识,课后也能够增长见识。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身的思维随之而拓宽,责任与担当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衡阳医学院2020级临床4班的夏婉青表示只有“知”,才能更好地“行”。2020年她奔赴抗“疫”一线,筑牢抗“疫”的“青春长城”,这与课堂上老师的正面引导与影响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