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苏琦(1945—),男,汉族,浙江宁波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教授二级。1968年于湖南湘雅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宁远县鲤溪公社卫生院工作,1972年7月调入衡阳医学院(南华大学前身之一)工作。200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先后任医学院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系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烯丙基二硫上调 RORα拮抗 Wnt/β-catenin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 EMT与迁移侵袭”、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13项;主持完成的“大蒜及其丙烯基硫化物抗胃癌的系列研究”于2008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教材《病理学》等4部;在《中国肿瘤临床》等刊物上发表《胃癌中ER与C-myc的相关性研究》等论文310篇,其中被SCI收录43篇。任职期间,负责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获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湖南省重点学科,并建立了湖南省胃癌研究中心等。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省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引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谈起苏琦教授,大家感慨他退休之后进入了学术研究的高产期,佩服他在古稀之年依然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研究,也好奇他为什么退而不休。
2013年,已经退休的苏琦教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今年,74岁的苏琦教授又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这是他人生的第23个奖项。我们带着对苏琦教授的敬意与好奇采访了他。
“人生短促,更当努力进取”
1968年,苏琦教授从湖南医学院(现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在湖南省宁远县当了4年赤脚医生,四年的磨砺锻炼让他坚定了从事医学及医学研究的信念。1972年,机缘巧合之下,苏琦教授调到衡阳医科专科学校(现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任专职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图为:苏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三十周年返校合影
图为:80级临床医学毕业三十周年返校合影
47年来,苏琦教授作为专职教师、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医学院院长、退休教授,见证了衡阳医学院的发展,也见证了南华大学的崛起。“作为南华人,我为学校成功申报肿瘤学学位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点、成立湖南省胃癌研究中心这三件事情上做了自己的贡献”苏教授说到,“我最大的成就是有一大批的学生叫我‘苏老师’。”迄今,他教授了41届医科本科生,指导了26届硕士生与9届博士生,许多人已经是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或学科骨干,可谓桃李芬芳。
47年来,苏琦教授在科研之路上孜孜不倦,不断进取。20世纪70年代,我国胃癌发病率居全国癌症发病率首位,苏教授便与同事一起进行MNNG诱发大鼠胃癌的实验研究,诱发胃癌研究成功后转向胃癌治疗机制研究,他意外发现大蒜所含烯丙基硫化物具有抗胃癌的作用,在研究中发现二烯丙基二硫(DADS)不仅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也可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他大胆猜测,DADS用于治疗实体瘤很难,作用于白血病细胞可能效果更佳。于是转向DADS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分化的研究,历经17年的攻关克难,今年凭此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7年来,苏教授科研成果丰硕,迄今已获得了18项省级以上科技奖,8次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2006年苏琦教授退休后,获得了7次省级以上科技奖,其中有4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2015年,70岁的他在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高端论坛上说“人生易老天难老,新陈代谢是宇宙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更当努力进取”“我争取与时间赛跑,认知生命、感悟生命、驾驭生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潜心教学科研,报答知遇之恩”
1976年,苏琦教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从事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癌的实验研究。MNNG是一种化学诱变剂和致癌剂,易燃、有毒、有刺激性、能致癌,被医学界广泛用于研究癌症发生机制的研究中。当时学校科研条件欠佳,苏教授冒着被MNNG侵入的风险在防空洞里养大鼠用于做实验,寒来暑往,他把课余时间、休息日都花在了老鼠身上,坚持每天给大鼠们喂食、喂药,保证适中的温度和湿度、观察记录大鼠状况,甚至大年三十也要给老鼠“拜年”。因为忙于教学科研忽视了照顾家庭,他年幼的儿子时常对他抱怨“我还不如你的老鼠”。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及学位制,苏教授想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于是报考了中国医学科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然而,当他拿着准考证准备奔赴考场之时,问题来了,谁饲养老鼠继续实验呢?当时课题组其他同事因客观原因无法留下饲养大鼠,实验还未结束,此时离开实验等于半途而废。权衡利弊之后,苏教授决定放弃考试,留校饲养大鼠继续实验。
1983年,苏教授在上海肿瘤医院进修。虽然远在上海,心却惦记着衡阳医学院的发展。学校教学资源不够完善,缺少教学切片和标本,于是苏教授就将上海肿瘤医院舍弃但依然有价值的标本定期打包寄回学校做成切片,并按照类别一个一个进行编号,现在仍然有一部分还在教学中使用。
苏教授在担任科室主任、学院院长期间有多次出国深造,去“北上广”一线城市高校或科研所工作的机会,他都放弃了,而是选择了留在学校潜心教学科研。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祖国和人民培养了我,衡阳医学院对他有知遇之恩,我更要潜心教学科研,敢于奉献,报答知遇之恩,回报祖国和人民的培养。”这一报恩,便是余生,他用大半辈子践行了“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
“没有苏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我”
“梁晓秋研究肿瘤细胞的,现在是教授了。何冬梅研究白血病的,现在是暨南大学的硕导……”苏琦教授历数着他的学生的现状及研究内容,他密切关注着学生发展,而他的学生也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
1993年,苏教授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至今已培养了近百名研究生、博士生。他认为培养“人才”,首先必须“做好人”,然后“作好学问”。“做好人”是做学问的基本,严肃、严格、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一个人能够有所成就的关键因素。他崇尚“团队,奉献,创新”精神,为激励同学们申报课题、发表论文,激励他们早出、快出、多出成果,他与学生们签订协议,明确同学们在知识产权、课题申报、论文发表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享有的荣誉、奖励和需要承担的责任,保障他们的权益。
“没有苏教授,就没有现在的我。”黄祁平教授是苏教授任医学院院长时的办公室主任,苏琦教授为她确立了运动医学的研究方向,鼓励帮助她从事科学研究。“苏教授是一个好领导,好老师,他担任院长期间每天带头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晚上还要指导研究生们搞科研,为下属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黄祁平教授谈到苏琦教授时感慨良多,话语间对苏教授充满了感激和尊重。“苏琦教授是我科研的启蒙老师,他心中有爱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学术风范一直在影响着我。”衡阳医学院的曾希教授说道,他是苏琪教授的研究生。
苏教授在南华大学工作了近半个世纪,如今,英雄迟暮,但壮心不已,苏琦教授表示,他还将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他的梦想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