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系统规划 高效汇聚 优化配置 成效显著
2016-03-13 10:19 谢志忠 

“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需要,由南华大学作为牵头高校,联合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及湖南恒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分子靶标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优势高校和研究所组建而成。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是以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感染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为基础,筛选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并将致病相关生物大分子作为靶点,通过合理药物设计以及基于构效关系研究的药物结构修饰,得到靶向致病相关生物大分子的先导化合物,最终通过靶向给药控释系统,以实现有效靶向给药及个体化治疗。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下发通知,“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批准为培育的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

绘就发展蓝图,搭建创新平台。2014年12月,在牵头高校南华大学校内召开了首届“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进一步细化了各成员单位间协同创新的运行模式,修改并确定了一整套长效运行机制,同时讨论并通过了中心近4年的年度研究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为中心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此外,通过进一步加强中心内部资源的优化汇聚,对中心内部拥有的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实验室、7个省部级研发中心以及9个省部级创新团队,按照“系统规划、有效汇聚、优化配置、逐步开放、高效利用”的原则进行整合,搭建了心血管疾病分子靶标新药研究、恶性肿瘤分子靶标新药研究、感染性疾病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分子靶标新药构效关系研究、靶向给药及个体化治疗等5个创新平台。

加强培育建设,共推中心发展。中心目前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领军人才。2010年以来,中心各协同单位成员先后承担国家“973”及子项目6项、“863”及子项目3 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 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31项,国家专利3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出版各种教材、专著三十余部,取得了一批阶段性科研成果。其中,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宏灏院士带领的团队率先在我国将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理论和实验室成果应用于临床,已建立72种个体化医学分子诊断方法,开发8个个体化医学检验试剂盒产品,申请相关专利35个,获全国首个“高血压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检测芯片”。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岳建民研究员牵头完成的《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对我国55种中草药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研究,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心研发的脂蛋白脂酶活化剂NO-1886(2003年WHO将其命名ibrolipim)已获得多国新药发明专利。

“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在医药科学前沿创新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成效明显。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将积极推动我省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水平,增强我省在相关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我省医药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3-2015 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地址:南华大学第一教学楼15楼1502A室 邮编:421001 电话:(0734)8281257

联系人:曹老师 Email:usc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