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代会精神】核科学技术学院:夯实人才队伍之基 凝心聚力 推动学院工作上新台阶
2016-10-13 11:09 谭建国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优势特色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的发展目标。如何把“核”学科建设成国内一流学科,核科学技术学院党委、行政倍感责任重大。在认真谋划、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学院党委、行政集中全院智慧,一致认为要抓住“夯实人才队伍之基”这个“牛鼻子”。

    一、广纳英才,引智借力,夯实人才队伍之基要从引进高端人才入手。

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发展思路,提出要夯实人才队伍之基,把人才培养做实、把科学研究做实、把服务社会做实;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与排名建设、学科水平评估建设、ESI为标志的创新能力建设。但“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核心点和着力点是人才培养和使用。在现代教育实践中,高校综合实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学院尽管有本、硕、博三级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湖南省重点学科——核科学与技术,有国家示范实验教学中心——核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有7名博士生导师,有28名硕士生导师,但同时存在人才协同性不强和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存在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更缺乏学科和行业的大师级人物。要做大做强南华的“核品牌”,必须广纳英才,引智借力,夯实人才队伍之基要从引进高端人才入手。由于南华地处衡阳,引进高端人才有一定困难,但学院把高端人才引进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推介南华核专业发展平台,尽可能地扩大南华的核学科影响,期待能筑巢引凤。为解高端人才紧缺燃眉之急,学院在摸清自身家底的前提下,主动拜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西南核物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谋求多层次的合作,目前学院已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这种引智借力,带动学院学科专业和科研的发展,促进现有人才和科研团队的成长。

    二、重锤打磨,各尽其能,夯实人才队伍之基要着眼现有人才培养。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关于《南华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一流队伍建设工程。以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以学科带头人与中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以引进与培养后劲足的年轻博士为关键,建设南华大学船山人才工程,稳步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进科研创新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造就一支与一流特色大学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作为学校的特色学院,我们是学校争当一流学科的排头兵,但一流的学科首先必须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当前我院的师资队伍在数量上已趋于饱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教授副教授占专职教师比例达60%,博士占比超过了40%。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部分年轻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尽管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但能带领学科或团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产生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的学科带头人很少;能带领学科或团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战略主导人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鉴于学院师资队伍现状,学院将从以下方面着力,夯实人才队伍。

   (一)、实行导师制度,优化队伍结构。针对学院师资队伍年轻化的现状,学院计划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定资深教授“一对一”的指导,通过助教、助学、助研,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和科研规律,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自身潜能、提高科研能力,进一步优化学院教学科研人才结构,使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为培养青年骨干人才奠定基础。

   (二)、发挥平台优势,整合师资力量。为了整合学院师资力量,发挥现有人才的合力效应,学院将依托现有的“核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核物理研究所、核设施退役与治理研究所、核工程与核技术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平台,立足前沿,力求在创新实践中凝聚和造就高水平科研团队,同时培养出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度和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人才。

   (三)实施人才计划,培养精英人才。根据学校船山人才工程相关精神,学院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分批、分期安排学院骨干教师到世界高水平大学或高水平实验室开展科研及教育教学合作或访问。引进或培养能带领学科或团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产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的学科带头人2-3名。

    总之,学院将认真贯彻党代会提出的“一基三实,一路三建”发展思路,把夯实人才队伍作为学院发展的中心工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为学院创建一流学科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3-2015 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地址:南华大学第一教学楼15楼1502A室 邮编:421001 电话:(0734)8281257

联系人:曹老师 Email:usc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