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曾经把共产党员比作“种子”,把人民群众比作“土壤”,只要将“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就能在人民群众中扎好根、开好花、收好果。
通过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集中学习、听取辅导报告、观看录像和电影,个人自学以及研讨交流,对于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大意义有了深刻认识。
那么,作为一名民进党员,如何在本职岗位践行群众路线,改进作风,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为高校二级学院的党委书记,以下是本人在这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要深刻学习认识群众路线,了解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习近平总书记也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深刻阐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远意义,他讲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个人应该在充分认识学习群众路线,而且应该带领部门成员一起学习了解群众路线的前世今生和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治理学术腐败、教育去行政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破解难题,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普通师生是“臣民”,还是“主人”的群众观点极为重要。而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所在。把握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和要求,把握时代精神,不断深化高校对群众路线重要线的认识,通过正确的群众观点教育活动,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增加师生感情。高校的工作直接面临的就是广大的师生。在高校工作意味着你必须兼顾师生各个层面的利益和力量。高校的改革发展是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的,它需要师生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因此,在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极为重要,对于在当前高校工作中,尤其需要转变思想, 充分认识密切群众关系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的特殊意义,提高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有个性和深度。党员干部要发挥好带头作用,主动到教室、宿舍、教研室、实验室,了解师生的所想、所急、所需。设身处地的体验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感同身受体察群众的情绪处境,做好群众的“跑官”,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的带有满腔热情的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二、切实践行群众的路线,做到 “身入”和“心入” 群众
(一) 做“ 深入” 群众就要“ 身入”群众。高等学校中,教职工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学校领导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落实好知识分子政策,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施行正确的领导,取得领导的主动权“ 身入” 群众是“ 深入” 群众的前提。有些领导,误认为成天身在群众之中,不存在“ 身入” 群众的问题。诚然,高校不同于行政机关,相对来讲,学校人员居住、活动、地点相对比较集中,但客观条件的方便,并不能代替主观的努力。“身入”是“深入”的第一步。如果满足于“身入”,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解决问题,没有一个真抓实干的作风,那充其量只是在群众大门转悠了一下。联系群众的形式,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的领导要力戒官僚主义,深入到群众中去,该“身入”下去,更好地转变作风,转变思想,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同时也要克服形式主义,解决好联系群众形式与目的统一。邓小平同志在八O 年党政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报告中指出:“过去的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去,首先到厨房去看看,还要到厕所看,看洗澡的地方。现在这样的人还有,但是不多了,很多同志根本不去同群众接触,一个学校的负责人,不去跟学生谈话, 甚至于跟教员都不大接触。”可谓语重心长。
(二)“ 深入” 群众的关键在于“心入”
高等学校的工作对象是干部、教师、职工、大学生和学生家长。他们自身的特点成长的规律、个性的差异及需要等都各不相同。作为高校的党员干部,做教职员工的知心朋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必须做到虚心、诚心、细心。虚心向群众学习,平等待人,给人以亲切感。高校是高层次知识结构的整体,有德高望重的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教育工作者,有在职的学术带头人,有经验丰富的行管干部和党务工作者,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师傅。学校的领导多数是从教育第一线走上领导岗位的,就其自身来讲,有政治素质好、本项业务能力强、具有管理水平等许多优点。但走上领导岗位以后,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新课题、新知识,再则科学领导是一门学问,领导必须端正自己的指导思想,如果不能正确地运用群众赋予的权力,疏远群众,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变成“不是我们需要群众,而是群众有求于我们”,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筹,比他们聪明,听不得不同意见,不愿接受群众批评,长此久往,群众敬而远之,领导失去群众的信任。实践证明,虚心好学的领导,因工作需要调离了原单位,原单位的群众时时怀念他。有的领导,虽然能力一般,但能平易近人,群众会原谅他的不足,愿意跟他交往,而有的领导,也许工作责任性强,能力也强,终因他自我感觉特好,别人不愿意接近他,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变成被动式的关系。
要诚心,放下架子,做师生的知心朋友,给人以信任感。领导要善于在非权力化观念的指导下获得威信,改变单靠权力来开展工作的习惯,以民主、平等为前提,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而不能以领导者、教育者、施舍者的面目出现。古人云“ 实则信,诚则灵”。在我们的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像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向群众解释清楚。”教职工大多数是通情达理的,领导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即使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他们也会谅解,特别是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大事,例如在评职称中,领导思想端正,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各级评审机构,采取积极的措施,确保现有职数的用足,将基本符合条件的同志的材料送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在上一级的评审中有机会去竞争,这样的决策符合广大知识分子的心愿。
要细心,主动接近教职工,注意发现间题,循循善诱,给人以敬佩感。高等学校的教职工中间极大多数人以事业为重,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甚为关心,他们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领导的承认;同时,也希望学校领导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主动关心他们。对此,学校领导要细心,对部下的情况要心中有数,对教职工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家庭情况、个性、爱好以及特长等均有所了解。注意发现问题,针对不同情况,耐心细致地启迪人们的思想。在碰到职称晋升、住房调整、子女上学、求业、工作安排等问题时,领导要因人、因事、因环境的不同审己度人,只有细心从事,领导与教职工的感情才会贴近。
三、恪尽为民之责,坚决反对“四风”
优秀的党员干部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廉洁奉公。宋包拯言曰:“廉者,民之表也;贪者,官之贼也。”党员干部要树立责任意识,权力与责任是成正比关系的,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担多大的责任。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是党员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必然要求。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担起这份责任,做到清正廉洁。
1、“四风”问题有着极大危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中央聚焦作风建设,集中力量严厉整顿“四风”问题,是因为“四风”问题有着极大危害性。
一是“四风”问题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风”问题的存在导致许多领导干部放纵自己的行为,脱离工作重心,追求享乐,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比工作,而是比谁更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一心一意谋“官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为人民群众留下一点福利”,不干实事,表现出一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丑态。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脱离党的重大错误。
二是“四风”问题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把党群关系说成是“鱼水之情”,十分形象,也十分正确。在工作中,“四风”问题主要表现为“庸、懒、散、乱、滑、拖、卡、浮”八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机关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在行政服务方面吃、拿、卡、要;不遵守上下班纪律、上班期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看电影等,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三是“四风”问题滋生了更多的腐败问题。“四风”问题的存在孕育了许多了腐败思想,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失去了共产主义信仰,人的信仰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准则,更是决定一个人行动的核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党员干部不再学习、忘了本、贪图享乐、追求攀比,表现在行为中就是:做表面工作、讲排场、摆官架子、大吃大喝、跑官要官、“得过且过”等,给党的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影响社会公平,阻碍社会文明进步。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有效整顿“四风”问题,为实现“中国梦”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四风”在高校也在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是各种会议多、扎下心来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少,工作布置多、督促检查抓落实少,口号喊得多,求真务实少;一些党员干部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追名逐利,怕苦怕累、叫苦喊累,办事不精细,缺乏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等。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没跟上,个别人受西方享乐主义等腐朽没落思想影响,放松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贪图享乐、脱离群众。所以在高校开展以反对“四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
2、高校二级学院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反对“四风”。作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应当从自身做起,以“两个务必”应对“四风”腐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让精神永不缺“钙”,通过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认识,真懂方能真改,要从点滴小事改起,不折不扣地执行“八项规定”,减少文山会海,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苦干实干,以党风带动政风民风,以制度建设强化监督,从根本上抵制“四风”。
一是与征求意见相结合。坚持开门纳谏,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意见。积极开展“领导班子三进三知”活动和努力、努力弘杨“五个电话”精神,领导班子进系室、科研团队、学生寝室,学生课堂、学生班级,深入一线,听取师生意见;并请师生群众提意见,请民主党派提意见,请服务对象提意见。高校二级学院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合分管工作和单位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广泛征求本单位发展、“四风”表现等问题,为“四风”大讨论奠定基础。
二是与梳理问题相结合。校党委作出“四风”表现大讨论后,学院结合实际转发了通知精神,全院形成了上部署、下讨论的联动氛围,全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四风”表现大讨论,按照“照镜子”的总要求,对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对照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师生反映的重点问题、对照中心工作,在讨论中全面查找问题、逐一梳理“四风”问题。
三是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坚持把“四风”讨论与推动学院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既要查找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查找影响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聚焦在反对“四风”和建设有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上。在“四风”讨论中开展“四风表现·大家谈”、“四风表现·相互提”、“为民务实·怎么做”、“科学发展·怎么办”等系列讨论活动,为加快学院科学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3、充分发扬民主,自觉接受监督,防止“四风”反弹。民主原则,即我党的优良传统中的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政策要走民主程序,体现民主的精神,拓宽民主的途径,丰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可行性论证,广泛听取各个层次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群关系是血肉联系,不能淡化为骨肉关系,更不能退化为水火关系。高校党员干部要多与师生进行沟通,倾听师生的心声,以师生的意见作为决策的参考性依据,真正做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智,使决策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提高学校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水平。
群众路线常态化需人民群众的监督。作为一名高校的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权力失范。只有敢于监督,常态监督,不良作风才会无处遁形。践行群众路线,就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通过制度化的方法手段来健全自下而上的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运行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的发生。要把学生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把能否解决好学生反映的强烈突出问题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作风转变的试金石。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拓宽作风建设的监督渠道,逐步形成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基于此,高校党员干部既要保持公仆心、平民心、平常心、公道处事,公平用人,公正用权,又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经常查摆问题,分析根源,整改落实,跟踪问效,切实做到转变作风摸实情,解决难题办实事,惠及师生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