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2007、2008届,核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8%、99%;截至目前,该院2009届核类专业毕业生签约率已接近80%,加上达成就业意向的同学接近95%。如此骄人的成绩,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把目光投向这个拥有特色专业同时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学院。 近年来,核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悉心指导、热情咨询、主动服务”为工作思路,注重用人信息实时公布、积极反馈、主动联系,注重加强就业指导,注重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的树立,注重加强就业工作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注重通过人际关系和所来往的校友等关系来广开就业渠道和市场,注重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方法,连续几年来,学院的就业工作取得了喜人的好成绩。 据该院党委书记谢来锦介绍,该院近年来骄人的就业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系列措施。 第一,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院党委书记挂帅。以院总支书记为组长的院就业领导小组成员多次走访学生宿舍,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于毕业生就业当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疏导和解决。特别是院行政领导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非常忙的情况下,还不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注,一有时间都会积极参与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收集信息,推荐单位或与毕业生谈心。 第二,培养学生长线就业意识及“先就业、再择业”观念。明确就业与择业的关系,就业是解决上岗问题,择业是解决个人发展问题,就业是择业前的能力储备。有些毕业生对自己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签定单位后心理有些失衡。对于这种情况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先上岗,后竞岗,到单位后,摆正位置,努力工作,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为今后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夯实基础。例如:2004届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陈勇同学原签在四川某厂,工作几年后,由于工作突出,现被调往大亚湾核电站工作。 第三,密切跟踪和关注毕业生的发展动态,对毕业生的后续教育不放松,配合用人单位做工作。该院多年来形成了与用人单位培养教育连动机制。对毕业生到单位后遇到的困难、困惑和不稳定,该院领导和老师通过出差面谈或电话交流等方式与其沟通。如2002届毕业生马宝成同学就业于深圳凯利公司,该公司不解决户口,与到大亚湾核电站工作的同学相比,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该同学曾产生不稳定思想。我们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其交谈,鼓励看长远,重发展。后来,该同学思想稳定,工作敬业,公司为其解决了深圳户口,并聘其为部门经理。现从凯利公司调入阳江核电站工作。该院还注意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把用人单位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做为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用人单位培养和输送合格优质人才。 第四,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学院积极搜集有关就业信息并及时予以发布。现为2009届毕业生已收集就业信息200余条。积极与核工业系统的兄弟单位联系,学院领导、老师在与兄弟单位进行科研、教学、学生实习等合作时,不忘向其推荐我们的学生,为毕业生做广告;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有用资源和信息。为了作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学院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对招聘单位来人提供热情服务,并主动为他们推荐优秀人才。主动向用人单位寄送我院的毕业生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开辟了“绿色通道”,急毕业生所急,办用人单位所需。高效率、高质量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的服务。 第五,鼓励学生考研,获取更高层次发展。该院现有核类和生物医学工程两大类专业,为给核工业及国防工业输送更多高层次的合格人才,学院积极鼓励支持同学们考研。2009届毕业生240多人,在就业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大家还踊跃报考研究生,共27人考上研究生,其中最高378分,核专业2人考取清华大学。
|
|
|
上一条:南华大学成功举办衡阳保卫战66周年纪念展
下一条:南华大学团委“扬帆基地”启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