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华大学创先争优网!
简体 繁体
加入收藏
南华大学
 
当前位置: 首 页>>创先争优>>上级精神>>正文
郭树人就湖南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答记者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9-23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从2010年4月开始,我省在16.2万个基层党组织和374.1万名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省委对创先争优活动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和省委常委一班人率先垂范,带头加强领导指导,带头建立联系点并多次到点上开展调研点评,有力推动了活动深入开展。在省委领导示范带动下,全省共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3.3万个,形成党委领导、系统指导、书记带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总要求,以正在干的事情为中心,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全省创先争优活动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党员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总体评价“很满意”和“满意”的占97.03%。

在9月14日召开的全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郭树人就我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争做推进“四化两型”

建设排头兵和先行者

问: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贴中心任务创先争优,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注入强劲动力。请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答:活动伊始,省委明确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以推动科学发展为首要着力点,主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紧紧围绕“四化两型”总战略和“两个加快”总任务,深入开展“四化两型先锋行”活动,争做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一是把创先争优作为凝心聚力重要抓手。重点围绕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等方面,实行对标定位、公开承诺,广泛开展党群共建、献计献策等活动。全省农村、企业、机关等不同领域的党组织和党员,分别围绕争当“创业带富先锋”、“低碳转型先锋”、“服务发展先锋”创先争优。工青妇组织广泛开展工人劳动竞赛、青年创业创新、巾帼建功等活动,激励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积极投身科学发展生动实践。

二是把创先争优作为攻坚克难有力武器。针对发展难题和急难重任,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队开展专项攻关,在抗洪抗旱一线广泛开展“共产党员先锋行”,先后组建1.3万支党员先锋队打好救灾和灾后重建攻坚战。推动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衔接联动,全省共落实整改任务12.3万个。

三是把创先争优作为建功立业重要平台。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对标争先、进位争先、岗位争先。在企业,全面开展岗位竞赛、提合理化建议、岗位示范、创建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省属国有企业党员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2.77万条、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38万个、完成急难险重任务1.23万件。在农村,广泛开展双帮双带、设岗定责、设岗争星、创建农村党员中心户和示范户等活动,全省42万名无职党员自愿领岗,8.2万户党员中心户示范带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在机关,广泛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行风评议、效能建设年等主题活动,促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优化服务,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把服务平台设在群众家门口

问:我省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怎样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答:各地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坚持以创先争优的价值理念引领社会和谐,把创先争优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选树了一大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创建了一大批“雷锋超市”、“雷锋车队”、“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带动全社会弘扬新风正气。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社会管理能力。总结推广民情台账、到户工作法、民情直达、村事乡办等有效群众工作法,在乡镇、村全面推行群众工作站(组),在城市街道、社区广泛开展网格式管理、组团式服务,把服务平台设在群众家门口,全省85%的乡镇建立了群众工作站,乡镇街道建立了民情台账、90%以上的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群众有驻村干部联系卡。

努力使创先争优

体现在人民群众得实惠上

问: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服务人民群众。请介绍一下我省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情况。

答:始终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作为重点,以“惠民服务先锋行”为载体,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当兴办实事先锋、扶贫帮困先锋、志愿服务先锋,努力使创先争优体现在人民群众得实惠上。

一是围绕民生民利,兴办惠民好事实事。各级党组织把创先争优落实到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中,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2011-2015年)》,紧紧围绕8大民生工程和3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民办实事制度,广泛开展实事承诺、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结对帮扶、红色服务月等活动。全省1500多个乡镇街道和3000多个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窗口。

二是突出为民服务,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在全国率先开展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三亮三比三评”(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活动,普遍制定群众满意服务标准,创建了一大批岗位奉献先锋、群众满意窗口和优质服务品牌,其中创建党员示范岗13万多个。省里每年召开1次专题新闻发布会,组织教育、公安、人社、卫生、工商、药监、质监、地税、国税、信访等10个省直厅局面向社会公开承诺,示范带动全省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普遍开展为民服务专项承诺,推出一大批利民惠民便民举措。各地各系统还抓住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满意服务在春节”活动。全面推行即时评价、网上投票、社会满意度调查等行风评议举措,以评促改推动窗口单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三是推动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省委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若干制度的意见》,全面建立并落实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干部住村(社区)入户、结对帮扶、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乡镇民情台账等制度。按照每个机关和事业单位结对帮扶一个基层单位、每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至2名困难群众的要求,4.7万个机关事业单位联系帮扶5.1万个基层单位,31万名机关干部联系帮扶46万名困难群众。先后开展“转变方式建‘两型’、转变作风惠民生”、“走访群众听民声、深入基层解难题”作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的示范带动下,各市州委书记、市州长、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深入基层单位蹲点调研,解决实际问题。省市县乡四级共有36万名机关干部进驻3.8万个村、社区和企业等基层单位,帮助基层解决问题23万多个。

巩固基层组织基础

问:加强基层组织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具体体现。请问我省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答:全省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和组织保证,特别是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大力推进组织覆盖、支部活力、基本保障等基层党建重点工程,着力抓好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全面落实“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要求,省委出台《关于建立市州、县市区委书记和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的意见》,全面推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切实巩固基层组织基础。

一是实施组织覆盖工程。突出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连续2年开展集中组建党组织行动,选派2.5万名机关党员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新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1.5万个。

二是实施支部活力工程。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工作。按照每个支部都有一名联系人的要求,全省共选派6万名机关党员干部直接下到基层支部,1.2万名“第一书记”到“一般”、“较差”类党组织,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整改提高;1.5万名科学发展指导员到“好”、“较好”类党组织,帮助完善发展思路、实现科学发展;派出5000个建设扶贫工作组、1万名党员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帮扶,帮助改变落后面貌。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深化拓展“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6500家非公有制企业对接9500多个村,3500多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实现结对共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着力建设一批基层党组织示范点。2011年实施创先争优活动“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2012年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年示范点“2323”创建工程,全省着力建设20个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县市区、300个示范乡镇(街道)、2000个示范村(社区)、3000个机关、学校、企事业、社会组织示范单位。

三是实施基本保障工程。全面落实农村“一定三有”,全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标准从年均4万元提高到5万元,进一步提高村主干报酬待遇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标准,建立基层党组织运转保障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维修改造和“空白村”清零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按企业职工年度工资总额3-5‰的比例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扎实推进乡镇机关危房改造和“五小”设施建设,省市县共投入6.62亿元,改造危房1100栋、建设“五小”设施9000多处。省、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党员关怀帮扶专项基金,党内关怀从临时性救助向制度化安排转变。

创新活动载体

问:创新活动载体是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关键。请问我省创新了哪些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载体?

答:全省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和党员的特点,深化拓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街道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机关党员结对帮扶、企业创建党员先锋岗等已有的活动。同时,积极创新一些领域的活动载体。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中率先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在全省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开展“五老四教”主题活动,熊清泉、刘夫生、王克英等40位省级老同志、老红军、老战士、老专家联名发出倡议书,广大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形势政策、党的历史、思想道德、公民意识教育,发挥了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独特优势。在全省青年农民工中开展“四化两型,青年先行”活动,引导青年农民工争当学习模范、创业先锋、守法公民、致富骨干,为青年农民工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在广大乡镇干部中深入开展“一人学一技”活动,做到学一门技术、带一批群众、兴一项产业、促一方致富。全省8万多名乡镇干部联系20多万农户,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的超过70%。

构建持续创先争优内在动力机制

问: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推进方式。请问我省在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持续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机制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一是全面开展“三位一体”公开承诺,探索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中心任务和岗位职责开展年度承诺、围绕服务群众开展实事承诺、围绕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开展专项承诺的“三位一体”公开承诺模式,全面推行公开公示、台账销号、考核测评等亮诺督诺履诺制度。全省先后集中开展3轮年度公开承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率分别超过98%、95%,分别承诺事项150多万件、1800多万件,兑现率均达90%以上。还开展了抗洪抗旱、严守换届纪律、党支部晋位升级、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专项承诺。

二是全面开展“一会四评”,各地以党支部为单位召开创先争优活动讲评会,开展党员自评、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把上评下议的外在压力转化为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以“七一”和年底为节点,先后开展4轮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全省基层党组织通过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共梳理需整改的问题46.6万个,已整改落实的达85%以上。

三是全面开展群众推优,探索开展“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群众推荐和公众投票活动,2010年8月以来,全省参与推荐和网上投票的党员群众分别达2990万人次、6340万人次,共推出了8.9万名群众心目中的优秀共产党员,选树了“大姐书记”陈超英、“板凳妈妈”许月华、“扶贫功臣”蒋孔吉、“大山卫士”刘真茂、“文化使者”马恭志 、“轮椅教授”金展鹏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各地还通过开展“好支部、好书记、好党员”评选和“人人推、月月评”活动,举办“先锋故事会”、评选“党员闪光言行”和“每月一星”等形式推介身边典型,形成“党员争优秀、群众推先进”的生动局面。

把全力“稳增长、促和谐”

作为当前创先争优最重要任务

问:集中性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时限,但创先争优追求永无止境。请问下一阶段如何巩固和拓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

答:按照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总结和充分运用集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不竭动力和坚强保证。一是深入宣传创先争优价值理念,使之真正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永恒追求;二是经常性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和群众学先进见行动作贡献;三是切实把创先争优融入经常性工作,为推进党的各项事业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四是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力求留下一些能够长期起作用的制度成果;五是坚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的核心任务,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

当前,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武装上有新加强,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效,把全力“稳增长、促和谐”作为当前创先争优最重要的任务,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攻坚克难创先争优,带动群众创先争优,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 上一条:让创先争优之花常开——全国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综述

  • 下一条:梅克保:创先争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南华大学创先争优网 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  邮 编:421001  技术支持:南华大学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