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计算机学院落实树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于暑期大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青年志愿宣讲团,从浩如烟海的抗战史料中精心筛选生动素材,反复打磨、优化表达,让红色教育从课本中“跃出”,以鲜活的姿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6月28日清晨,志愿者们怀揣着使命感,奔赴衡阳县春晖小学。刚踏入校园,志愿者们便感受到孩子们的好奇目光。在学校精心安排下,宣讲活动在2202班教室开展。
“同学们,如果有一群坏人闯进了我们的家园,你们会怎么做呢?”志愿者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举起无数小手。在此起彼伏的“我要保护家人”“赶走坏人”的稚嫩回答中,志愿者轻点鼠标,屏幕上骤然切换成泛黄的历史画面——1931年9月18日,炮火中的沈阳城浓烟蔽日,铁轨旁的爆炸火光冲天,衣衫褴褛的百姓背着行囊仓皇奔逃。随着低沉的讲述声,PPT 里黑白影像中沦陷的东北大地、啼哭着寻找亲人的孩童,将那个山河破碎的夜晚重现。教室里的气氛逐渐凝重。
当讲到日军暴行时,孩子们攥紧小拳头;听到爱国志士奋起抵抗,又忍不住发出轻声赞叹。志愿者适时引导:“大家看,哪怕敌人再强大,我们的先辈也没有低头、放弃,这就是中国人的骨气!” 简单的话语,在幼小的心灵种下爱国的种子。

“小朋友们,今天要带大家认识一群超级英雄!他们不会飞檐走壁,也没有神奇魔法,却用热血和勇气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志愿者话音刚落,大屏幕上光影流转,台儿庄战役中战士们扛着炸药包冲锋的坚毅身影、百团大战里八路军与日军激烈拼杀的震撼场景,仿佛将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重新带到了眼前。讲到杨靖宇将军时,志愿者声情并茂:“他在冰天雪地里,孤身和敌人战斗了好几天,最后壮烈牺牲。敌人剖开他的肚子,发现里面全是树皮、草根……” 孩子们的眼睛瞬间湿润,有的甚至默默抹起眼泪。
80年前,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民族的新生;80年后的今天,这些在红色故事中埋下的爱国种子,终将在岁月的浇灌下茁壮成长。计算机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 “传承红色基因” 的使命,让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也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中焕发出持久而鲜活的力——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英雄的故事永不褪色,民族的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