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姚湘怀揣着对学科交叉的深度思考与资源整合的迫切愿景,正式加盟南华大学,成为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一年来,他带领团队深耕“设计 +”跨界领域,不仅与学校附属医院联合开展多项医疗装备研发,更在 2025 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斩获三等奖。

9月9日,在南华大学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领奖台上,姚湘的目标愈发清晰:“要拿下设计学交叉学科博士点,要把学校核、医领域的学科优势用足用好,扎根中国大地做有价值的产品设计。”
与南华的“双向奔赴”
姚湘本科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这为他后续开展工业设计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工科基础。在他看来,工业设计的核心,是要将“人本需求性、技术可行性和商业拓展性”有机融合。从早期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生产,到如今汽车向“生活空间” 的转型,设计始终要扎根于人的体验与社会需求。
“南华在核、医领域的资源优势,与我深耕的航天与医疗装备设计方向高度契合。” 谈及加盟南华的初衷,姚湘直言这是一次 “顺势而为” 的选择。早年间,他便与学校在科研与教学领域有过深度合作。南华在航天相关研究中涉及的微重力环境、核辐射防护等关键问题,以及在医疗领域的深厚积淀,恰好为他推动“核—医—设计” 交叉创新提供了绝佳平台。“来到这里之后,我就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发挥设计的交叉优势,进行设计研发。”

姚湘在中国创造学会年会上作报告
到校后,他第一时间启动设计学交叉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姚湘带领团队“连轴转”,开会研讨、梳理师资平台、撰写申报材料、多次汇报、邀请院士进行指导。“我们要对标国家“双一流”学科标准,突出‘医工艺融合’特色”,姚湘笑道。目前,博士点申报已进入预申报阶段,为后续冲刺打下坚实基础。
让设计扎根“需求土壤”
“做科研不能闭门造车,要盯着国家战略、贴着社会需求。” 这是姚湘常挂在嘴边的话。加入南华后,他迅速锚定 “航天与医疗健康装备设计” 核心方向,带领团队在康复装备研发领域打出漂亮的 “开局战”。
“医院医护了解临床痛点,手握大量专利,但缺乏产品设计的加持,难以转化成实用的产品。”他组建团队,成立16人的“大健康卷王组”,通过学校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牵线,深入附一、附二、附属南华医院调研,了解医生和患者的真实需求。
调研中,附属南华医院关节外科主任黄忠名提出,脚踝受伤患者康复时需完成多种精准动作,但现有装备操作不便。姚湘团队随即展开攻关,优化了原有专利设计,还重新申请专利。如今,脚踝康复装备样机已制作完成,即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团队又与附一医院骨科主任陈志伟老师合作,向更高难度的“太空智能外骨骼锻炼与康复装备的设计研发” 发起挑战,并成功立项。“航天员在太空会面临肌肉萎缩、钙流失问题,这与老年人的康复需求原理相通。” 姚湘介绍,该装备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参数调整,既能满足航天员训练与康复需求,也可适配军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真正实现 “一械多用”。
多年来,姚湘坚持“跨学科班子” 理念,团队成员高效协作,“我们团队由多个学科背景的人组成,工业设计的负责创意与用户体验、调研市场需求,机械的解决结构实现难题,控制学的攻克自动化技术”团队成员康红娜老师笑着说,从2007 年从教至今,这种 “设计+技术”的团队模式,早已成为他教学科研的 “标配”。
让课堂连接产业与大地
“要扎根祖国大地做产品设计,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 “创意产品设计” 课程的课堂上,姚湘总是这样引导学生。课程聚焦 “智慧农机” 与 “非遗文旅” 两大板块,构建起 “企业库 + 订单库” 的实践体系。

姚湘(右二)与学生讨论项目
“姚老师会让同学们从想象的虚拟设计到切实的落地设计,令大家受益匪浅。”团队成员文艺老师说道。团队会从合作企业的真实订单中筛选项目,让学生不再做虚拟设计。杭州博物馆的文创开发、湘西非遗的活化设计、联合国礼品的创意构思……学生们的作品不再是橱窗里的摆设,而是能对接市场需求的“潜力产品”。
“今年5月,我们接到联合国礼品设计订单之后,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外观性和趣味性。”学生卢家鹏提到,“姚老师以专业性的角度指出我们要满足用户需求,优先考虑礼品类型和材质,且抓住机会最大程度地展示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联合国礼品设计项目中,姚湘及时纠正学生“重外观、轻内涵” 的思路,引导他们从材质、文化符号入手,凸显中国元素与国家形象,让设计真正承载文化价值。
为了让课程保持活力,“让学生不仅能学设计,还能懂市场,懂产品”,姚湘组建了一支“多元化师资天团”。不仅有来自各学院的跨学科教师,还有临床医护、企业设计师,他还邀请全国劳模、手工织锦专家谭艳林,省人大代表彭清东,光华龙腾奖获得者、优秀校友周林等业界大咖加入,为学生搭建起从课堂到职场的“快速通道”。
2023级学生贺奕晴认为姚湘“尊重学生,学生提出跳脱的创意,从不直接否定,而是耐心引导探索。”“姚教授平时和我们如朋友一样相处,但是对论文指导和作品的要求很高,设计必须要落地。”研二学生段微丞说道。学生贺蔷蓉评价“实事求是,因为无论是文创还是医疗项目,他都会带领大家线下调研,注重调研的真实性和产品的合理性。”在姚湘的推动下,学院与多家企业展开深入合作,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让设计成果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
“未来,我们要继续做‘医工艺’交叉领域的探索者,让设计成为赋能发展的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姚湘的目光,始终向着更广阔的需求与更长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