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深化改革勇创新 提升质量创佳绩
2015-12-18 18:07 刘 峥 张赛斌 

“十二五”期间,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按照学校党委提出的“提高质量、彰显特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的发展思路,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加大教学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规范教学行为,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制度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好的成绩。

以专业综合改革为契机  全面推进专业建设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特色是专业的重要内涵和核心竞争力。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校党委书记邹树梁在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学校要以“专业综合改革”为抓手,调整与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学科特色,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逐步把本科专业的发展重点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移。
    “十二五”期间,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和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造专业方向,增设了市场适应性强、需求量大的新专业15个;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综合改革。经过专业调整和申报,现我校本科总专业数达到75个,涉及工、医、文、理、法、管理、经济、艺术等8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全面覆盖核产业链的核类特色专业群、以临床医学为龙头的医学品牌专业群、以辐射防护为特色的环境保护优势专业群,以及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机械电气、土木建筑、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经济管理等支撑专业群。
    学校大力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核科学与技术获批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核工程与核技术、临床医学、核安全工程获批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7个本科专业试点项目、1个工程硕士专业试点项目,列省属高校第一位;获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个本科专业试点项目和“5+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列省属高校第一位。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位于省属高校第二。

 

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  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课程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文格波在2011年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资源共享,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加强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完善课程资源平台,不断提升课程水平和质量。
    “十二五”期间,学校根据对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开展实施了新开课程、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梯次建设计划,初步形成了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
    新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与专业导论课,加强了对新生的专业引导,逐步形成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培育了大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实现了开设满两年的课程全部成为合格课程。在推进本科课程规范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精心培育并建成81门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同行有影响的优秀课程。在大力推进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建成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2门、省精品课程20门、校级精品视频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53门、精品建设课程40门。其中,“临床技能学”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计算思维漫谈——感悟数字化生存的智慧”获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学校积极推动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建成了数字化教学中心平台和“精品课程开放共享平台”,上网课程资源达到190余门。
    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坚持把优秀教材和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使优秀教材、统编教材、规划教材以及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的使用率达到80%。

 

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龙头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引领,在内容、体系、方式、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不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校加强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立项建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位于省属高校第三;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学校有本科教学实验室(中心)27个;有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277个,包括理工类164个、医学类51个、文科类62个。拥有国家级校外实习基地3个,位于省属高校第二;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8个,位于省属高校第一。
   学校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级和区域性学科竞赛,为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平台。近年来,我校在政府主办的14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24项,列省属高校第四。
    “十二五”以来,共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69项,位居省属高校第一;获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38项,位居省属高校第三。本科学生获得国家专利17项,发表论文42篇,入驻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项目1项。

 

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是一切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在全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共获得一等奖1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5项,位于省属高校第三;在全省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在省属高校排名第五;在全省普通高校专职军事课教师授课竞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湖南赛区省级优秀作品奖8项;在全国医学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二、三等奖各1项。
    学校大力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目前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4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课题120项。获批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1个。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湖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000余篇。
    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校党委书记邹树梁表示,在未来的改革与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以“质量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把本科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力争在“十三五”把学校建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3-2015 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地址:南华大学第一教学楼15楼1502A室 邮编:421001 电话:(0734)8281257

联系人:曹老师 Email:usc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