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基础医学:潜心耕耘 创新驱动 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016-01-06 17:13 桂庆军 刘录山 游晓星 

2010年,基础医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十二五”以来,学位点导师和研究生潜心耕耘,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升指导能力,打造高素质导师新队伍。医学院一直以“学为人师,德为人范”为研究生导师遴选和导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导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候选导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经历与较强的科研能力、有比较稳定与前沿的科研方向,有足够数量的科研经费;同时要求候选导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另一方面,重视导师队伍的继续教育与培养,拓展导师队伍国外高水平大学与实验室进修学习的渠道,扩大导师队伍国外进修学习的比例。有效保证了导师队伍不断壮大与年轻化、导师队伍素质与指导能力的不断提升。目前,医学院在岗研究生导师队伍已基本实现博士化,全部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且一半以上有国外留学经历。“十二五”期间,学院新增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湖南省海外名师1人,蒸湘学者2人。
    加强基地建设,构建高水平学术新平台。医学院从“八五”省级病理生理学重点建设学科到“十二五”省级基础医学重点学科,一直致力于学科平台建设。从“血管植入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南华大学心血管转化医学研究室”、“动脉硬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特殊病原体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到“重点特殊病原体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肿瘤细胞与分子病理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实验室平台建设。从“动脉硬化学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到“病原体致病机制与防治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团队平台建设。从“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和亚洲支原体学组织”到“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一直致力于国际和国家级学术团队的参与、领导和建设。正是因为这些卓有成效的基地建设,为高水平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实验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站在国内和国际交流前沿的平台。
    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医学新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及时修订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生课程新体系,突出医学课程的实践性与技术性,突出专业课程的前沿与进展,推行和完善研讨式教学。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院先后和湖南景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建了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通过这些有效途径,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收到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十二五”期间,研究生参与获得省部级课题1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7项,发表科研论文近500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荣获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篇,实现了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零的突破和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新的跨越。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3-2015 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地址:南华大学第一教学楼15楼1502A室 邮编:421001 电话:(0734)8281257

联系人:曹老师 Email:usc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