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文件精神  专家解读  我们的价值观  五个一百  活动剪影  新闻网  南华大学 
 
“有这样的经历 一辈子都值了”——访中国第13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长、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主任邓立普主任医师
2015-06-03 01:31 刘红利 李慧 吴琼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祖国的天南地北,来自神州的四面八方,带着中国人民的殷切期望,义无反顾奔赴非洲到津巴布韦,书写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医疗合作新篇章。他们是中国六百万医务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员,他们是湖南的骄傲,南华为他们感到自豪,他们有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中国援外医疗队员。

据负责人介绍,“中国第13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来自湖南省,由南华大学3所附属医院,益阳市中心医院、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附二医院9名医生及1名后勤服务队员组成。10名队员中,我校附一、附二、附属南华医院占6名。队员们于2013年4月9日抵达津巴布韦,在当地开展了长达两年多的对外医疗援助工作。在医疗队队长、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主任邓立普的带领下,他们牢记使命,勤奋工作,凭着精湛的医疗技术、热情的服务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拥护和政府官员的高度评价,促进了中津两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下定决心:“做一件一辈子的好事 为国争光”

“其实,刚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派去非洲开展医疗对外援助工作,更没有想到自己还会担任中国第13批援津医疗队队长。”面对上级这一决定,邓立普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年逾半百的他,在职称上也到顶了,更没有其他什么想法。他说:“我只想做好一名医生应该做的。”然而,女儿的一番话却鼓励了他。

邓立普微笑着向我们回忆起两年前的情景:“女儿很支持我,听到这个消息她特别兴奋。她说‘这是一个好事情,到非洲就两年嘛,尽管条件艰苦,却也是一件伟大而崇高的好差事。’”他想“本因为怕冷落了家中亲人才不想前往。而女儿如此深明大义,自己岂能不放开心胸呢?”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津巴布韦的生活及工作环境,邓立普在出发前便查阅了大量资料,收集了很多有关津巴布韦国家医疗的消息。他表示,自己作为援津医疗队队长,应具备统筹全局的能力,提前为后续的工作做好策划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

在完成与上队的交接工作后,邓立普与其他9位学员一致达成援津共识,相继组织学习了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30日会见我国援刚果(布)医疗队重要讲话精神,观看了2013年8月15日全国卫生援外工作暨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会议录像,组织学习了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主席2014年12月30日向在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全体医疗队员的慰问信及新年问候,下定决心统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发扬中国医疗队精神、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做一件一辈子让人民受益的好事,为促进中津友好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克尽难关:“秉一条鲜活明亮的主线 为民服务”

回忆起两年前刚抵达津巴布韦时的情景,邓立普告诉我们“毕竟出门离家在外,国外的一切都显得格外生疏和不顺。”

从队员那里,我们了解到医疗队到达津巴布韦后,便面临诸多困难。语言交流成为他们工作与生活的主要难题。出国前培训所掌握的英语,在津巴布韦这个地方性语言非常强的地区并不管用。队员们经过了近半年的学习和锻炼,才慢慢克服语言问题,基本实现与当地居民的顺畅沟通。

2013年正值津巴布韦总统大选之年,治安状况恶劣,持枪入室抢劫和伤人事件时有发生。稍不留神,队员们就有生命危险。所幸医疗队在邓立普的带领下,紧紧依托中国驻津使馆等部门提前做好了安全预案和物质储备,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积极有效开展工作,为津巴布韦人民服务。

邓立普向我们娓娓道来:“我们这批医疗队分别承担3个医院对应专业的主要诊疗工作,即使在星期天、节假日都得不到休息,24小时应对急诊,全天候随叫随到。有时还得面对同行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尽管如此,我们大家只有责任,没有怨言,全方位展示中国医生的高水平技术和综合素养,发挥泌尿外科、骨科、内科重症、放射、麻醉、妇科等优势,与同行开展技术交流,时间长了,大家都成为了好朋友。”

此外,医疗队成员的分散性和当地医疗设备的落后性也给援津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由于队员们分布在不同的医院,面对疑难杂症或与当地医生无法沟通的问题,回到基地队友们互相交流,集体会商。同时,当地医疗设备的缺乏,也导致很多治疗方案无法开展。面对工作环境上的困境,援外医疗队从未有所懈怠,积极制订了一条鲜活明亮又有效的主线,将援津任务的重心转移到新知识、新理念的传授和培训工作等方面上来。两年任期内,共诊治门诊病人14661人次,住院病人6316人次,手术2473台次,麻醉2862台次,接生328人次,抢救危重症患者429人次,放射阅片(含CT、普通X光片)31425份。开展医院科室讲座16次,培训当地医生和学生396人次,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握紧方向:“走一条一往无前的道路 为爱奉献”

2008年后,津巴布韦虽然经济有所复苏,但长期以来经济的滞后导致HIV的发病率高,非传染性疾病(NCDs)和腹泻性疾病的肆虐,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卫生设施极其匮乏,成千上万的普通老百姓和儿童无法得到好的医疗救助。邓立普带领队员们决心握紧公益方向,尽可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民,在爱的奉献道路上,一往无前。

据津巴布韦官方公布的数据,这里的艾滋病患者和HIV阳性率高达17%,住院病人HIV阳性率更高达40%以上。医疗队队员由于工作原因,职业暴露的风险高过普通人数倍。在队员们当中,就有几位同志不幸在手术时划伤了手指,庆幸的是这些手术病人事后HIV检测都是阴性,但他们仍然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心里压力。这就是我们的医疗队员们,他们只是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是祖国援外人员中普通的一份子,但他们面临的风险与压力却绝不普通。

邓立普告诉记者,他们在使馆经商处、中资企业商会的支持下,搭建“临时医院”进行巡回义诊,为当地百姓免费送药并捐赠医疗用品。在津巴布韦两年期间,医疗队开展了5次义诊,共接诊患者2015余人,共免费发放药品15676美元。2013年11月18日,医疗队由大使馆经商处牵线,首次与津巴布韦NGO组织Women Unlimited合作,向哈拉雷郊区Epworth社区捐赠了包括血糖仪、血压计、饮用水消毒片剂及酒精棉球等价值1700美元的医疗用品。当地政府与人民对此非常感激,西马绍兰省省长Faber Chidarikire先生曾在义诊开幕式直接赞扬中国医疗队,并对我国政府和人民表示真诚感谢。

献以真心:“结一世永生难忘的缘分 与爱同行”

2015年5月4日,邓立普和队友们完成了与新队的交接回国,将近40多人的送别队伍让他感动。“黑人、华人几乎快把机场候车厅占满,当我们把登机手续办好将要登机的时候,一个身高1.84米,体重将近200斤的大个子男人一下子抱着我哭起来了,引发了一片哭声。包括新队员在内的连我自己也哭得稀里哗啦,舍不得我们走啊。”邓队长回想起离别时的情景感慨万千。

他告诉记者,在津巴布韦生活了两年最大的收获是缘分,不仅是队员的,更多的是与当地老百姓的缘分。作为援外医生,他们并不嫌弃与当地的黑人老百姓们做朋友。他认为,尽管他们穷,但他们很朴实;尽管他们难,但他们扎实。

“在我们医疗队有这样一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因为援津医疗任务,我和队员们相聚、相识、相知。两年的相处早已使大家生出了亲情。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并互相作乐。”邓立普动情地告诉我们。

队员谭震回忆道:“国外陌生的环境,人的心理会很容易发生微妙的情绪,容易发生矛盾冲突。面对这种情况,邓队长有他独特的一套发泄方法,打球,在球场上发泄。两年时间里,邓队长和队员们一共打坏了20多个篮球。”

队员李学林回忆,“作为队长,他把自己分为‘家长、保姆、管家’三个角色,默默无闻地关心、照顾着队友们的工作和生活。一直以来他以身作则、无私付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友谊和好评,这样的事迹太多了………”

结果圆满,经历也同样美好。两年的艰苦奋斗、两年的艰辛付出都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面对那一封封感谢信、一张张荣誉证书、一面面红色锦旗,归国那一瞬间,邓立普和队员们都觉得“援津医疗队干得是一辈子的好事,有这样的经历,一辈子都值了。”

医疗队向当地社区捐赠药械

开展义诊活动

邓立普主任医师用精湛的医术、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为津巴布韦人民带来了健康和平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