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文件精神  专家解读  我们的价值观  五个一百  活动剪影  新闻网  南华大学 
 
十年爱心付桃李
2015-05-15 11:52  

十年爱心付桃李

——记我校医学院“‘红色之旅’爱心支教社”

人生有这样一种相遇,他们是贫困地区的淳朴孩子,他们是南华大学的青春学子。支教,让他们在最美丽的年华产生了人生交集,孩子们收获了知识与更加明亮的未来,青春学子收获了感动与美好的回忆。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个春秋,他们是我校医学院的“红色之旅”爱心支教社。

一万个课时 二十万里路

“红色之旅”爱心支教社成立于2005年3月,十年来,先后有六百余人参与到这个组织,支教课程总达14168节,走过了近115076公里的路程。每周周一到周五,支教社的社员利用每天宝贵的课余时间,风雨无阻地为孩子们上课,从未间断。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遥远的路途、艰苦的环境,他们毫无怨言。“有的社员一天中只有第五六节没课,而小学下午上课时间是一点四十分,他们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就得急匆匆赶去坐车,上完课后再赶回来上第七八节课。看到他们这样子真的很心疼,也很感动。”支教社社长陈桂欢说道。

什么是奉献?奉献是风雨无阻奔走在来回一个多小时的路途上;奉献是顶着烈日,迎着寒风,怀抱着爱心和责任走上讲台;奉献是不吃午饭,牺牲午休只为了一双双渴求的目光和一张张无邪的笑脸。一如他们在支教誓言中说的那样,“以寓教于乐为宗旨,教书育人为己任,为南华大学支教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封封书信 一颗颗温暖的心

“红色之旅”爱心支教社在成立十周年之际推出了“远程支教”项目,通过“一对一回信”和互联网等方式与邵阳市六十苗圃希望小学进行合作。“我们这里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不是说有多么贫困,而是缺少关爱。”希望小学老师说道。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的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通过远程支教,支教社成员们细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用一颗爱心为他们送上“一碗心灵鸡汤”,享受到爱的温暖,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

目前“红色之旅”爱心支教社支教的对象还包括衡阳市的振兴小学和鸡市小学。他们除了教授英语、思想品德、科学等课程外,还采取“校外辅导员”的方式,定期为小学生开展主题班会、趣味英语课程、辩论赛等。此外,每年支教社还会配合湖南省中小学创办的特色活动,开展“学雷锋”、“争做文明小学生”等相应的活动。除了满足课程需要外,支教社成员更加注重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带领孩子们走进崭新的世界。他们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新的思想,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一份份感动与感恩 一代代传承与发扬

支教社成员唐静说:“在支教的过程中,学校的老师们除了积极配合我们的课程教学外,对于我们在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们会热心地提出来并给予指导。老师们的支持与重视让我们感到很欣慰,也更加有动力想要去做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支教社的成员们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好"、一张张温暖的笑脸,更多的是一份感动与美好的回忆。每逢学期结束,孩子们在最后一堂课总会送来自己亲手写的小纸条,画的画,向支教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当孩子们站起来集体说一句‘谢谢老师!’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飙出来了,看到他们从一群调皮的孩子到学会懂得感恩,那份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陈桂欢笑着说。稚嫩的文字,一声声“谢谢老师”,汇聚成甜甜的感动,为支教社成员带来慰藉。正是这些小小的惊喜与感动,支撑了这支队伍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在爱心支教社中,还有着这么一个巧合。医学院刘美同学曾就读于振兴小学,是“红色之旅”爱心支教社教过的学生。十年后,她考入了南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爱心支教社。“至今我还记得给我们上过课的哥哥姐姐,这是一种缘分,我也希望把支教社的这份奉献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影响更多像我这样的孩子。”刘美说道。十年爱心付桃李,支教社的传承与奉献精神在她的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在很多年后,孩子们一个个成长起来,走向大学,走向社会,但是他们不会忘记,数年前,有这样一群人,为他们演绎了一场有关爱和奉献的别样精彩。(来源:《南华大学报》2014年5月15日;作者:张丹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