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新-新闻网
   
 首 页  南华要闻  综合新闻  媒体南华  南华人物  院部传真  领导论坛  视听南华 
 校园活动  南华故事  南华讲堂  校友动态  教育视点  电子校报  图说南华  文艺天地 
当前位置: 首 页>>视听南华>>2014年暑期三下乡>>正文
2014“三下乡”简报博士服务团专刊
2014-07-27 南华大学团委    (点击: )


 

 

 

 

 


专刊

共青团南华大学委员会 编 2014年7月12日

 


v 本期要闻··········································2

1、南华大学:2014暑期“三下乡”博士服务团调研录

2、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赴古丈县开展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

3、南华大学2014暑期“三下乡”博士服务团赴大湘西调研

v 图说新闻··········································7

1、访贫困户

2、访创业致富带头人

v 外宣报道·········································11

1、湖南学校共青团网

2、东方网

v 博士心得·········································12

1、古丈县农民创业融资问题调查分析

2、绿水青山映彩霞——古丈考察随感

3、对缓解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现象的几点建议

4、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2014年赴大湘西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5、南华大学博士团湘西之行有感

6、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赴古丈县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小结

 

 

 

 

 

 

 

 

 

 

南华大学:2014暑期“三下乡”博士服务团调研录

本报讯 (通讯员 朱毅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以及考察湖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的任务要求。2014年7月6日至12日,以南华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刘永、团委副书记李海洋为指导老师,以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文君为团队负责人,共14名专家博士组成博士服务团在湘西州古丈县开展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准备充分 队伍装备精良

为了准备此次活动,南华大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经过认真考虑,通过层层筛选,组建了14人的博士服务团赴湘西古丈县开展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博士生分别来自学校的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 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主要从事经济学、管理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卫生经济学、药学、医学等专业的研究。他们专业成果突出,在各自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及良好的专业素养。

出发之前,博士服务团成员精心准备,通过上网查阅调研地情况、与当地团委联系等多种途径,了解调研地实况。博士服务团成员通过多次讨论与分析,制定了以古丈县河蓬乡、坪坝乡为主要调研地域的行程路线,确立了以走访贫困户及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方针,并根据调研对象的不同,购买了相关的捐赠物资,为后期调研做了充足的准备。

工作扎实有效 群众反映良好

活动期间,博士服务团成员先后走访河蓬乡白洋村、丫角村、凤鸣村、岩寨村、官坪村、河蓬村、沙坪村,坪坝乡旦武村、对冲村、曹家村共十个村落,行程300多公里,慰问困难群众20余户。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宣讲农业政策等多种形式,围绕农村科技创新、农村青年创业、农村优势产业开发服务湘西。

走访过程中,有些博士因为山路崎岖颠,晕车呕吐,但仍然坚持了下来。有一位同志,脚上生疮,浮肿得只能穿凉鞋一瘸一拐地行走,但是擦过药后,仍依然奔波在调研的第一线。在访问丫角村时,医学专业的博士为当地村民测量血压,并调查该村医疗卫生情况;药学博士则与经济学博士一起,看望了张远香老人。博士们在了解老人的一些相关情况后,向老人送上了常用药品及生活用品,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刘永以个人名义向其捐赠了300元钱。我们临走时,张远香老人一直将我们送到村头,她一直不停地告诉我们:“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丫角村一行结束后,各位博士在车上进行了讨论,在对该村经济社会状况做出全面的分析后,博士团成员共同制定了后续帮扶计划。在曹家村,博士服务团参观了覃如春承包种植的茶园,深入田间地头,考察茶园建设情况,并与当地村民召开座谈会,帮助当地村民解决致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博士服务团成员兢兢业业、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赢得了当地人一片好评。

座谈开展顺利 校地合作运行

调研走访结束后,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成员与古丈县团委就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座谈。会上,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文君就本次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报,针对贫困户、留守儿童建立点对点长效服务机制提出设想,并结合当地青年致富带头人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系列想法。

南华大学团委副书记李海洋代表学校向热情接待服务团与支持服务团工作的古丈县人民表示感谢。李海洋指出,通过这次调研,古丈县团委与南华大学团委建立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为我们以后的合作拉开了很好的序幕。我们也期待在这次博士服务团调研的基础上,能够为地方困难群众建立起一对一长效的帮扶机制,期待校地合作取得进一步提升。

古丈县团委书记宋晓波针对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工作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希望。宋晓波说道,希望博士服务团的帮扶活动能开拓我们的思路与眼界,将更多的资源传递给我们,将点对点扶持工作继续下去。

返校后,博士服务团各位成员撰写了心得体会,团队负责人针对调研中出现的情况,撰写了调研报告。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在省团委号召下,回校后认真总结本次调研的内容,针对调研地区群众出现的困难,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后期开展点对点帮扶打下良好基础。

 

 

 

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赴古丈县

开展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讯 (通讯员 朱毅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以及考察湖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的任务要求。7月6日,南华大学博士社会实践服务团赴古丈县开展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为期一周,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将立足古丈县具体情况,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和南华大学学科专业特点,发挥团队“高学历、多专业、重服务、讲贡献”的人才优势,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技术培训、编写规划、宣讲农业政策等多种形式,围绕农村科技创新、农村青年创业、农村优势产业开发服务湘西。

活动开展以来,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已经走访古丈县河蓬乡、坪坝乡共计10个行政村,行程近300公里,沿途为百姓免费看病送药。服务团成员通过慰问当地贫困居民、地区创业带头人,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将来建立点对点长期帮扶机制打好基础。

 

 

 

南华大学2014暑期“三下乡”博士服务团

赴大湘西调研

本报讯 (通讯员 朱毅强)2014年7月6日至12日,以南华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刘永、团委副书记李海洋为指导老师,以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文君为团队负责人,共14名专家博士组成博士服务团在湘西州古丈县开展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服务团成员先后走访河蓬乡白洋村、丫角村、凤鸣村、岩寨村、官坪村、河蓬村、沙坪村,坪坝乡旦武村、对冲村、曹家村共十个村落,行程300多公里,慰问困难群众20余户。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宣讲农业政策等多种形式,围绕农村科技创新、农村青年创业、农村优势产业开发服务湘西。

调研走访结束后,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成员与古丈县团委就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座谈。会上,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文君就本次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报,针对贫困户、留守儿童建立点对点长效服务机制提出设想,并结合当地青年致富带头人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系列想法。

南华大学团委副书记李海洋代表学校向热情接待服务团与支持服务团工作的古丈县人民表示感谢。李海洋指出,通过这次调研,古丈县团委与南华大学团委建立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为我们以后的合作拉开了很好的序幕。我们也期待在这次博士服务团调研的基础上,能够为地方困难群众建立起一对一长效的帮扶机制,期待校地合作取得进一步提升。

古丈县团委书记宋晓波针对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工作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希望。宋晓波说道,希望博士服务团的帮扶活动能开拓我们的思路与眼界,将更多的资源传递给我们,将点对点扶持工作继续下去。

 

 

 

 

 

 

访贫困户

在古丈县河蓬乡,我们走访了一些贫困群众,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湘西的落后、百姓的淳朴、岁月的伤痕。这些群众长久生活在贫困的罅隙中,每日或忍受着疾病带来的困扰、或忍受着经济带来的萧条、或忍受着孤独带来的苦感……

 

除了上面介绍的老人外,在古丈县河蓬村还有很多这样生活在底层的群众。他们在贫困的生活中艰难度日,在生活的边缘挣扎。有些因为子女在外,有些因为疾病缠身,有些因为孤独伶仃、无所依靠,有些因为小孩上学、经济困难……调研的同时,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将他们的情况反应给当地政府、反应给社会。希望这些人能及时得到各方帮助,过上幸福的生活。

 

 

 

访创业致富带头人

在山路婉转的大山内,有一群人他们不甘落后,他们想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出贫穷。或许他们算不上真正的致富者,但是他们却依然用热血书写着拼搏。

 

这些创业致富带头人,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发展个体经济,创业致富。在致富过程中,他们主要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欠缺等问题。我们通过调研,大致摸清了他们的情况,准备回去后运用自身团队优势,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湖南学校共青团网

 

东方网

 

 

 

古丈县农民创业融资问题调查分析

本报讯(信息员 胡海波)我有幸作为南华大学赴古丈县博士服务团的一员,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帮扶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尽管烈日炎炎,舟车劳顿,但“大湘西”各位群众的勤劳、淳朴和热情无时无刻不使我深受感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博士,我更加关心古丈县农民创业的融资问题。

一、农民创业面临着资金筹措难的困境

通过在古丈县的实地调查访谈了解到,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和创业过程中的农民企业家谈的最多的是资金和技术这两个“关键点”。资金是创业的血液,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难题是缺乏资金。就古丈县而言,农民创业资金主要来自个人和家庭的积蓄,不足资金或者向亲朋好友借款,或者通过民间资本借贷。银行贷款和政府项目投资在农民创业的实际融资中因难度较大而较少采用。由于资金有限和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农民的创业热情受到了严重地束缚。

二、农民创业资金筹措难的原因分析

由于银行贷款主要以抵押和担保贷款为主,而农民缺乏相应有效的抵押物,通过担保公司贷款又难以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贷款的数量和规模也无法与农民产业规模相匹配,难以满足产业化、规模化的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大资金的创业项目。

近几年涉农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严重,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将一些涉农的政策扶持资金用于经营,农民创业的资金来源流失较重,尤其是农信社改为农商行后,按照商业银行的模式进行放贷,贷款手续更加复杂,贷款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而贷款额度逐步减少,资金大量流向相对收益高的非农部门。加上每年缴纳的存款准备金、购买债券等,使得包括政策性的支农周转金等大量资金流出农村。邮政储蓄银行每年也从农村市场吸收了大量的存款,通过资金上存转移了大量的农村金融资源。

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结构失衡,多数银行撤销了在农村的经营网点,即使是面向农村以扶贫为主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出于交通、环境等考虑,一般也都是将其总部设在县城等较为繁华的区域,很难真正服务于“三农”。

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导致金融服务不充分竞争,同时由于利益趋动致使农村资金向城市的逆向流动,形成扶持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总量减少,也影响了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三、解决农民创业资金筹措难的对策

1、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金融机构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金融产品创新,针对农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发出适合农民创业的金融产品,切实解决农民创业过程中资金少的问题:可以开办“农民创业专项贷款”,积极支持农民创业,支持他们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服务业,创办农村经济实体,为他们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担保贷款,对创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借款人,贷款额度要适当放宽,利率适当降低;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可以试着运用风险投资、信用卡透支等融资手段,为农民创业融通资金。

金融机构还要在对农民的个人能力、技术水平、经济状况、创业条件、创业项目和资金需求逐户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提高电子化服务水平,完善网络化服务,为创业农民提供信贷、结算、代理、咨询和风险管理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并利用自身信息灵、渠道广的优势,搭建创业农民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帮助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针对创业农民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政府、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从不同角度解决资金供给中的难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扶持农民创业的相关配套政策,注重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如可以出台农民创业贷款税收减免或费用补贴的财政政策,推行创业贷款贴息制度,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民创业的信贷投入。在民间资本比较充裕的地区,还可以引导和吸收民间资本支持农民创业。各类金融机构要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加大信贷产品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增加农村资金供给。

2、大力发展农民贷款保险,降低农民创业贷款风险

农业是弱质产业,难以避免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将起到分担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重要作用。而农民创业不能取得贷款的最大障碍是担保问题,因此完善担保制度,是解决融资难的关键。政府、信用担保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解决:

(1)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货币信贷、减免税收等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和利用商业保险公司资源优势,引导和促进现有商业保险公司到农村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保险产品,充分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投保积极性。

(2)组建农业担保公司,逐步建立以政策性的保险公司为主、商业性保险公司为辅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3)健全农业再保险市场体系,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各种商业性保险公司农业原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

(4)建立农村支农贷款保险机制,推行农村保险贷款,引导建立由农民、农村经济组织自愿出资形成的非盈利性的互助保险组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涉农保险,以及互助性保险实行与一般商业保险有别的再保险,有效分散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

(5)积极探索多方合作的担保机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银行、农资供应商、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相关利益者组成一条贷款担保链,形成贷款利益共享、贷款风险分散共担。

3、对农民创业融资采取适度倾斜政策,建立资金回流机制

(1)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信贷体系活动的宏观调控,增加流入农业的信贷资金总量,扩大农户受益面,保障农业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县及县以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明确规定一定比例的资金必须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2)明确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社区金融的市场定位,绝大多数的资金要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严禁联社抽调基层社的资金集中投放。

(3)对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贴息,补贴金额可以随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增加而增加。对农业贷款要逐步推行低利率政策,减轻创业农民负担。

(4)鉴于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目前仍然承担的大量政策性任务,建议在政策上除了享有和四大商业银行一样的待遇外,还应赋予其一定的特殊优惠政策。如帮助其化解历史债务包袱、对农业贷款免征营业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

4、加强对创业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

(1)充分调研市场,慎重选择项目,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农民创业,最大的风险是市场风险,最大的难题是市场难寻。国家可以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创业环境,解决服务难、贷款难、用地难、技术难等问题,但对市场却有点爱莫能助,需要创业者自己去挖掘。所以,农民在创业时一定要对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进行认真分析,并多方面咨询,要花大力气去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选择细分市场,确定市场定位。在创业过程中,许多农民没有很好的市场调研,对市场形势缺乏足够的分析判断,容易形成看到别人发展什么产业,自己也跟着发展,在选择创业项目上,有一定盲目性,结果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恶性竞争,影响资金回收及运作,创业信心受到打击。选择项目一定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仔细进行盈亏核算,详细制定创业计划书,反复论证。

(2)量力而行,逐步扩大。创业投资,一定要量力而行,逐步扩大,不能超出自己的资金承受能力,不要一次性把全部资产都投进去。创业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再细致的预算也不可能考虑的很完善,往往要在创业过程中追加投资,或者在发展中面临暂时性资金短缺。

(3)充分利用政府政策优势,减轻创业资金压力。各级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很多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农民在创业时一定要把这些优惠政策吃透、用足,多咨询联系地方政府,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比如享受创业一站式绿色通道,申请小额优惠贷款,减轻创业资金压力。

(4)加强学习。创业与就业对农民的要求有很大不同。打工就业仅要求农民自身有一技之长即可,比较单一;而创业当老板要求农民不但自身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求创业农民要懂市场,学会分析市场,判断市场,开拓市场;要善于管理,光管好自己不行,还要管好整个创业团队;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比如工商、税务、警察等政府机关以及银行、供应商、客户等。

5、注重宣传,对创业农民开展金融知识培训

为使创业农民享受到金融机构的贴心服务,金融机构必须在宣传上下大工夫,把金融知识、金融政策传达到每一个人。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08年提议“开展农村金融教育”以来,各家金融机构都大张旗鼓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但在宣传活动中往往出现“城里热,农村冷的现象”,特别是在交通不畅的农村,这种现象更是严重,不少农民不知道怎样贷款,不知道农业保险是怎么回事。

在这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宣传金融知识:一方面,可以组织基层信贷人员走进创业农民家中,向其讲解在支持农民创业方面的金融政策法规,介绍推出的惠农特色金融产品,确保创业农民及时了解信贷政策及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形式,把金融知识、金融政策送给创业农民,提高他们的金融意识,使他们从新的角度认识金融、理解金融,能够自觉地运用金融知识服务自己的创业。通过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可以极大地丰富创业农民的金融知识,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激励他们正确申请和有效运用支农贷款和农业保险,促进金融产品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从而提升地方金融支农的效能,促进农民创业的发展,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

总之,解决了大湘西农民创业的资金难题,有助于提升农民创业的成功率,有助于增强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造血”能力,有助于解决农民就业和提升居民收入,并最终有助于大湘西扶贫攻坚计划的胜利完成。

 

绿水青山映彩霞

——古丈考察随感

本报讯 (安全员 陈甲华)“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采不完的悄悄话/采不尽的笑哈哈/采串茶歌天上撒/好象天女在散花/青青茶园一幅画/迷人画卷天边挂/花里弯出石板路,弯向海角和天涯/春茶尖尖叶儿翠/绿得人心也发芽/远销五洲四海客逢人都夸古丈茶……”一曲辣妹子宋祖英脍炙人口的《古丈茶歌》让美丽古丈名扬四海。在这个如火的七月,怀揣着激动和向往,我作为湖南百名博士服务团赴大湘西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团的一员来到如画如卷、美不胜收的古丈,亲身领略到苗家的风土人情,感受到这大山里的淳朴和清凉。

一进入湘西,青山绿水中一条条蜿蜒的盘山公路直入云巅。山上满目青翠,郁郁葱葱;路边小溪潺潺,泉水叮咚。不经意中,脑海里浮起一幅画面。忽而,茶园里三五成群的苗家妹子背着小背篓,银铃般的笑声传上云霄;忽而小溪间一群群苗家小伙放下竹排,震天的号子盘旋在山巅。水鸟敏捷地抖着翅膀略过水面,老大娘轻抡木棒捶打着衣服,一阵阵动听的山歌不时传入耳畔。恍惚中,中巴飞也似的穿过一条条隧道,沿着盘山公路,来到美丽的古丈。

古丈县,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中部偏东,酉水之南,峒河之北。古丈总面积1297.45平方公里。下辖5镇7乡140个行政村1036个村民小组。人口14.3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5.1%,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服务团在三天里走访了河蓬乡、坪坝乡的十个苗寨,考察了古丈的风土人情、生活现状以及村民创业致富之路。

古丈居民以苗族、土家族为主,民风淳朴。居民传统居住木屋。公路边、山脚下,一座座木屋朝向各异。木屋冬暖夏凉,防寒隔潮,经久耐用。村寨里有很多老木屋,年龄据说已逾百年。只是木屋防火性能较差,加之木材价格上涨,木屋造价随之升高,近年来新造木屋越来越少,更多的居民改建砖房。

外面世界变化十分迅速,山里风土人情也与时俱进。寨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儿童。但人们却仍然保留着祖辈留下来的传统。熏制腊肉和晾晒干菜的传统也被保留下来,大多家庭屋内屋外都凉有腊肉、腊肠、干辣椒、干萝卜、干盐菜。平常舍不得吃,每当清明、中秋、春节,儿女们打工归来,才拿出来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天伦之乐。而儿女们打工出门时,这些美食又随着他们传遍了大江南北。

古丈按照“绿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两叶一果”战略。茶叶、烤烟、柑橘成为古丈县的支柱产业。黄牛养殖、养蜂等副业也成就了的许多专业户致富之路。古丈种茶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最早文字记载见著东汉《桐君录》。自唐代即成皇家贡茶。古丈毛尖选用适制的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制作而成,具有紧直多毫、色泽翠绿、嫩香高悦、滋味醇爽回甘、耐冲泡等特点,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

1929年,古丈毛尖茶获得西湖博览会,同年参加法国国际博览会,荣获国际名茶奖。1957年古丈毛尖荣获西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1982年商业部评选全国30大名茶时,古丈毛尖入选中国十大名茶。宋祖英一曲《古丈茶歌》,更是把古丈的茶叶唱响了大江南北。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81万亩,分布全县140个行政村,其中可采摘面积4.6万亩。现已建立茶叶专业村组65个,发展茶叶种植大户280户。建成绿色食品茶叶基地2万亩,有机茶基地2000亩,全县茶园已实现了无公害化。全县70%的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茶叶生产、销售。茶叶已成为古丈人致富的法宝。

经过三天的考察,对古丈的风土人情有了全新的认识。古丈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为后人留下了悠久、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传统,也为人们的出行和先进思想、先进技术的进入带来了阻碍。大山依然很美,但生活在大山的人民落后了。蜿蜒的盘山公路,带着古丈人的梦想走出大山;一片片茶园承载着古丈人美好生活和未来的憧憬。三天的考察结束了,古丈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已经闪闪的印在的脑海——古丈的青山绿水、黄发垂髫;古丈的茶园小溪、木屋白鹭;背起行囊外出寻梦的儿女,倚在屋角翘首盼儿归来的老人;甩着尾巴悠闲地在山坡上啃草的黄牛,嗡嗡的振着翅膀在花丛中忙碌的蜜蜂……

 

对缓解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现象的几点建议

本报讯(博士团成员 曾谷清)2014年7月6-9日,南华大学14人组成的博士研究生团队对湘西州古丈县河蓬乡5个贫困村中的5个贫困户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些贫困户大多(60%)是因病致贫。据乡干部和村主任介绍,除了当地生存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外,因病致贫是导致当地群众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住院押金高和报销标准低,一旦得了大病重病,只能报销在住院期间、医保范围内发生的医药费的50%至70%,而余下30%至50%的医药费和需自费购买的药物,就会成为压垮家庭的沉重经济负担。门诊就诊费用的报销十分有限,此外,因病致贫的人群呈现复杂化,许多患大病的真正困难人群无法纳入政府保障,成为医保盲区。

因此,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问题,解决脱贫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解决因病致贫问题,解决贫困户的就医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艰巨的一项任务。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针对缓解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现象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困难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

在“新农合”的基础上,完善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根据困难程度来划分医疗保障等级,确保群众的的基本生活。特别是对长期住院的困难病人,由政府按医疗费用的比例给予适当的优惠。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和设施配置,并根据实际需要购买必要的医疗设备,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2、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力度。通过定向培养和规范化培训基层医疗技术人员,有计划地选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从事X线摄片,血糖测定,心电图检查等项目的培训,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开展相应的医疗服务。
3、扩大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种类。基层医疗机构用药品种可在县(市、区)药品总控目录内选择增加一部分品牌药品及基层必须药品,以满足群众用药需求,改善基层群众用药结构,方便当地群众就近配药。

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床位利用率。

通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和规范服务流程,控制病人的流向,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可大大降低了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成本。

四、创新救助模式,扩大救助范围。

增加医前救助,明确医疗救助对象难以支付住院首付费用的,可向民政部门申请住院前医疗救助,使患病群众住得起院、看得起病。在六类常规救助对象的基础上,将因患大重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又无自救能力的困难群众增列为第七类对象,使医疗救助广泛覆盖所有可能因病致贫的家庭。

五、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避免困难群众因病致贫。

通过“结对子”活动,上级卫生医疗单位通过村镇卫生服务机构对困难户人员进行对口帮扶,为困难户人员制作医疗优惠卡。组织卫生医疗单位的志愿者进村镇对困难群众进行免费上门看病送药,由医疗单位经村镇向困难群众捐赠药品等。

 

 

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2014年赴大湘西

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本报讯 (博士团成员 陈鸣)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积极践行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的任务要求,南华大学积极响应团省委号召,组织了博士社会实践服务团,赴大湘西开展创业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

2014年7月6日,由南华大学团委牵头,学校相关领导带队组织共计14名博士,一行浩浩荡荡向湘西州古丈县出发,开展扶贫创业活动。我们走进大山深处,两天内便走了8家村子近10余户村民,了解了当地居民(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户和致富带头人)的一些情况。听大山的居民说,很难得有外面的服务团进到他们身边这样手把手的交流帮扶。路途之中有不少困难,比如山路颠簸崎岖,走一个村大概要2至3个小时的车程,不少队员途中还出现了呕吐晕车现象。此次活动意义深远,印象深刻,我有幸作为博士团的一员,在参与这一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颇深,收获颇多,特以文字记录,如下:

首先,这是一次难得的灵魂洗礼之旅。象牙塔里的学生与老师,相对大山里的村民,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虽然也不是很富裕,但至少过着衣食无忧的温饱生活。而古丈村里的人们特别是那些贫困户,还在贫困线下挣扎。其中有一个老奶奶,年龄有92岁,子女都有残疾,她不愿意拖累政府和邻居,一个人顽强地住在几十年前才能见到的破旧的木房里,饮食起居也都是自己完成。当我们送去一些帮助的时候,我了解到她的生活情况时,我看到她乐观而坚强的神态,眼眶不觉有些湿润。同时,一种羞愧的感觉油然升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好好地努力积极工作,在她面前,我感到我的灵魂和思想被教育和深化了许多。

其次,这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实践之旅。博士代表着高学历与专业性,我们有专业的知识和理论,但理论不转化为实践、不能为实践服务、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那就是一种浪费。此次实践之旅为我们提供了接触实践、体验实践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将自身所学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平台。我们为村民提供免费的血压血糖检查,为他们带去健康的知识,使他们受益。对于茶农和养蜂人等致富带头人,我们从专业的角度,为他们提供了技术、金融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而这些确实是他们目前最缺乏的。同时,尽管我们能力有限,我们还是尽可能的通过我们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申请政策支持。在帮扶他们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理论转为实践,实践又再次升华为理论的良性循环轨迹,实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

再次,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理性思索之旅。作为高学历高知识高素质群体的代表,在为村民们送温暖、做宣讲、授知识的具体行动之后,博士理应回归理性思考。帮扶工作怎样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如何让村民真正告别贫穷,远离落后?这些问题一直在我们的脑子里盘旋,挥之不去。事实上,一个人若是生了病,就会表现在身体的不适上,如头疼发烧。贫穷就像感冒发烧,不过是身体内疾病患发的表现。而要治疗这样的疾病,需要对症下药,通过望闻问切寻找到真正的原因,根治其病。对于大山里的村民而言,贫穷问题已经演化为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的综合症状,要彻底改变他们的现状,单纯的经济手段恐怕难以奏效,还需要政府与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行。

 

 

 

南华大学博士团湘西之行有感

 

本报讯 (博士团成员 龙会学)热情似火的七月,恰逢世界杯如火如荼举行,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积极践行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的任务要求,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建设生态文明秀美湘西的伟大实践中,切实提升博士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能力,南华大学积极响应团省委号召,组织了博士社会实践服务团,赴大湘西开展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此举是为了帮助湘西古丈农民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鼓励南华博士学子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美丽湘西”奉献力量。

南华大学赴湘西古丈县博士服务团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开始就得到了南华大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校团委广泛动员积极准备,并为实践团队提供一万元的资金支持。团委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各学院博士老师积极参与,团队的组建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由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组成的团队。

在这个该轻轻松松休息、激情四射看足球的七月,我却选择了去湘西社会实践,这个七月却给了我很大的不同,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以前我总是在电视上看到他人暑期去农村三下乡,那时心中萌生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亲身体会,今年夏天我如愿以偿。

七月六日下午两点,在带队老师刘永、李海洋,团队负责人刘文君的带领下,南华大学赴湘西创新创业帮扶调研实践博士服务团全团十余人在南华大学东大门集合,向本次调研实践目的地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出发。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坪坝乡和河蓬乡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从南华大学东大门出发时我们团队成员充满了期待和希冀,我们尽情的遐想湘西古丈县有别于都市的风土人情。满载豪情我们驱车驶上衡邵高速公路,时值盛夏,车窗外绿意融融,车窗内我们兴趣盎然,青春的笑容洋溢在博士团成员的脸上,我们侃侃而谈,言谈间闪烁着睿智和思辨的火花。在我们的谈笑风生中,车已经在沪昆高速公路驰骋,经怀化到达吉首,再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抵达古丈县城,已然晚上11点,来不及欣赏夜色笼罩的古丈县城,带着倦意我们迅速进入梦乡。

七月七日,从古丈县城到调研目的地河蓬乡尚需2个多小时的车程,盘山公路崎岖蜿蜒,置身其间,有步步惊魂之感,当车颠簸在悬崖峭壁间时,健谈的我们不禁集体失声,车速不快但我们不约而同地系好安全带,正当我们紧张之余,有团队成员高呼:“快看!云海!”顺应他的指引,我们望去,只见苍茫的群峰若隐若现于茫茫的云海,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帔,“美轮美奂”,我们惊讶于大自然的魑魅手笔,忘却了眼前的危险,陶醉在眼前的如梦如幻的仙境中,感谢数码相机将美丽定格成永恒的记忆。车驶下险象环生的盘山公路,我们来到了河蓬乡,真乃世外桃源也,艳阳照耀田陇,清风徐徐,稻花香阵阵扑鼻,小溪潺潺,鸭鹅嬉戏其间,溪水哗哗夹杂苗族妇女浆洗衣物发出的嬉闹声,好一幅迷人的画卷!我们的出现打破了世外桃源的宁静,引来了老人小孩的围观。“村民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当地乡干部的介绍和带领下我们开始走村访户,开展了实地调研。由于交通的闭塞,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相对于大山外面,这里的生活条件较为普通,普遍不是很富裕,大部分人仅仅是温饱生活,远不及小康。特别是那些贫困户,还挣扎在贫困线下。我们和当地的乡干部交流他们为何贫困的原因,总结有三:(1)因病致贫;(2)因老致贫;(3)缺乏劳动力致贫。

这些年随着医疗开支的步步高涨,在自然条件落后的乡下农村因病致贫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对于因病致贫另一种贫困就更让我们棘手,感冒发烧不过是身体内的疾病的表现,一副良药就可以药到病除,但由于知识上的匮乏或是交通的闭塞,乡下农民观念守旧且入骨入髓,如何让他们适应现代社会,这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对于大山里的村民而言,贫穷问题已经演化成了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的综合症,要彻底改变他们的现状,单纯的经济手段恐难奏效,要从教育和宣传等手段入手,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切还需要政府与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行。如果有朝一日农民不再是一个社会阶层的代名词,不再是一个弱势群体的代名词,而仅仅代表的是一个职业、一份工作,那么农民也就不再会是需要扶贫的对象,正如欧美之农场主那份逍遥与悠闲,届时农民人人艳羡。

由于近些年劳动力工资的普遍上涨,家里面但凡有健全的劳动力在外打工的,日子会好一些,但由于这里走出去的打工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外打工者以普工居多,因此,不少村民家庭年收入也不会太高,但远离贫困。可想而知,依靠打工融入都市生活那还有相当长的路途要走,而当我们给当地村民送去一些简单的物资这仅仅是授人以鱼,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高学历高知识高素质群体的代表——博士团成员,在为村民们送物资、做宣讲、讲授知识的简单行为之后,我们理应回归理性思考。即如何让我们帮扶工作取得长远实质性效果。送钱送粮只能治标,只能解决满足他们一时之需,要让村民彻底告别贫穷融于现代社会。难道我们不应该给当地居民送去时代最前沿的声音和气息,古代版的愚公移山精神应让渡于现代版城市化移民精神,而对于农村青壮年移民城市后所带来的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应建立现代疗养院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方式,这部分开支应由国家财政支出社会爱心支出和居民个人承但共同分担。

七月八日,此行目的地是坪坝乡,坪坝乡在古丈县城的另一个方向,从古丈县城驱车至坪坝乡仍需2个多小时的车程,由于有了昨天的经验,我们已然做好了面对危险旅途的心里准备,此行的目的是采访几位农村致富带头人,一位是养蜂专业户;一位是养牛专业户;一位是种茶专业户。他们对于我们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可见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政策帮扶的期待,对贷款资金的渴求。对于茶农和养蜂人等致富带头人,我们静静地聆听他们的创业困难遇到哪些瓶颈,需要我们帮助什么,以及向省团委、县团委反映反馈什么问题,我们为他们讲解了技术、金融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许这对于他们仅仅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但是我们团队带给他们以信心和希望,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党和政府对他们创新创业的帮扶的善意和诚意,我们认真记录下了他们的难题:资金和技术这两个“关键点”、还有政策的连续性。资金是创业的血液,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难题是缺乏资金,这需要金融政策给与他们倾斜,技术则需要政府出计出策从山外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手把手教导,并定期进行指导,也可以把致富带头人组织到外面参观学习。此行仅仅是个开头,我们还会有后续的长效帮扶机制,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尽管我们能力有限,我们还是会将我们的所见所闻通过媒体的宣传,尽可能的通过我们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使得更多的人关注湘西,帮助湘西,特别是那些自强不息自力更生面对艰苦环境顽强拼搏的致富带头人们,我们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申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政策支持。

在调研之余,博士团成员们也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实践又再次升华为理论的螺旋上升心灵历程,也许这就是我们孜孜以求那最高的境界——自我实现。

虽然实践活动已结束,但我依然忘不了古丈县那漫山遍野的树木,忘不了曲径通幽的小桥流水、忘不了田间垅上无处不氤氲着的迷人绿意和那随风而动的稻花悠悠清香;忘不了蜿蜒迂回盘山路上的颠簸与惊魂,忘不了雨过天晴后从悬崖俯瞰茫茫崇山峻岭掩映于云海中迷人的仙境;也忘不了古丈县苗族人民那诚挚的笑容;更忘不了烈日炎炎中我们博士团成员相互扶持,相互依赖,相视而笑,相拥而欢。而这一切的一切,将被永远的珍藏在我们的似水年华中……

 

 

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赴古丈县

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小结

本报讯 (团队负责人 刘文君)在这骄阳似火的七月,满怀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期一周的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赴湘西古丈县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古丈县的十个村寨留下了我们的脚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和回忆,增长了我们博士对边远基层的深层认识,丰富了我们的社会实践阅历,提高了我们的调查研究能力。作为博士服务团的负责人,我更是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下面就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本实践活动深入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以及考察湖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博士生参与湘西农村的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

二是所有团员通过深入农村、了解民情,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这次实践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会,坚定了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三是博士团通过政策帮扶、精神帮扶与科技帮扶,使当地村民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一方面是博士团成员通过宣讲专业知识,将专业理念带入农村,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一方面,我们这些博士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一个诉说苦情、发表见解的途径,让他们紧锁在内心的话语得到释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二、实践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团省委的领导下,在校党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在古丈县团委的积极配合下,在两名指导老师和全体团员的共同努力下,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赴古丈县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首先,我们按计划走访了2个贫困乡的10个贫困村,并对10个贫困户进行了点对点的帮扶。虽然路途迂回曲折、路面颠簸,有团员因此晕车呕吐,也有团员不顾脚面受伤,仍然跋山涉水,尽量走访更多的贫困户。首先,通过交流,我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强农惠民政策,并帮助他们树立勤劳致富、自主择业、科学耕作和规范化养殖的观念;通过访谈,我们把他们想法和诉求一一记录,并探索他们脱贫致富的途径。其次,我们从有限的差旅费中节省出部分资金购买一些文具与日用品,赠送给当地的贫困户,使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其次,我们对三位青年致富带头人进行了点对点的帮扶。他们是坪坝乡旦武村的养蜂专业户张世胜、曹家村的养牛专业户张承山、对冲村的茶叶种植大户覃如春。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发现他们在致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中的真实需求,对其经营提供技术或管理上的建议,并将他们的困难及时反映到相关政府部门,帮助致富带头人安心、积极地投身新农村建设。

最后,南华大学博士服务团与古丈县团委、坪坝乡旦武村、对冲村、曹家村、河蓬乡白洋村、丫角村、凤鸣村、岩寨村、官坪村、河蓬村、沙坪村建立了长期的点对点帮扶机制。一方面,博士服务团将调研数据进行整理,汇总2个贫困乡的10个村中贫困户和青年致富带头人面临的困难,通过调研报告的方式将困难反映给有关部门,使他们在脱贫致富中遇到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另一方面,我们将利用南华大学在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对贫困户和青年致富带头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三、实践活动需要进一步深入

博士服务团赴各地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将高校科技人才资源转换为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力的有效平台。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的调研能力、观察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部分村民的贫穷生活使我们深受感触,强化了我们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另外,本次实践活动展示了南华博士生的知识优势,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创造一些契机。但是,为使博士团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化、持续化和实效化,本次实践活动还需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深入。

首先,要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将调研情况真实的反映到相关部门。整个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创新创业帮扶活动,但本次的实地调研只是实践活动的开端,我们要将调研获取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汇总,重点分析导致当地贫困的主要原因、影响当地青年致富带头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将这些原因和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形成总体调研报告,将报告提交团省委,经团省委反映到相关部门,最终形成当地脱贫致富的措施。

其次,充分发挥南华大学科技人才优势,建立长期的点对点帮扶机制。针对古丈县2个贫困乡的10个贫困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在养殖、茶叶种植方面面临的技术难题,发挥南华大学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的科技人才优势,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或培训;针对10个贫困村中的贫困户和留守儿童,号召学校4万多师生员工进行募捐活动,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总体来说,通过这次赴古丈县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我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内涵,也明白党和政府解决边远农村贫困问题的决心。对于我们博士来说,这次实践活动锻炼我们的时间能力,增长了我的社会经验。我认为这次实践活动将会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希望所有博士重视实践,用实践创造美好的未来。

 

 

 

 

 

 

 

 

 

 

 

 

 

 

 

 

 

 

 

 

 

 

 


顾 问:刘升学

总 编:谢铷鸿 刘 永 李海洋

编 辑:刘文君 朱毅强

编 委:胡海波 陈甲华 曾谷清

陈 鸣 龙会学 李兰芳

李冬生 张 俭

摄 影:贺 笳

校 对:李海洋 黄妙玲

版面设计:李 忠

南华大学网址:http://www.usc.edu.cn

南华大学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

邮 编:421001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  邮编:4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