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新-新闻网
   
 首 页  南华要闻  综合新闻  媒体南华  南华人物  院部传真  领导论坛  视听南华 
 校园活动  南华故事  南华讲堂  校友动态  教育视点  电子校报  图说南华  文艺天地 
当前位置: 首 页>>视听南华>>2014年暑期三下乡>>正文
2014“三下乡”简报第五期
2014-07-27 南华大学团委    (点击: )



第五期

共青团南华大学委员会 编 2014年7月15日


v 外宣集锦··········································3

1、中国共青团网

2、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

3、翼牛网

4、红网

5、湖南共青团网

6、湖南学校共青团网

7、湖南省学位办

8、湖南教育新闻网

9、衡阳广电网

10、衡阳教育信息网

11、衡阳共青团网

12、其他网站

v 综合报道·········································10

关注留守儿童 传递爱心圣火

v 文法学院·········································10

1、关爱留守儿童 书法剪纸齐下乡

2、我们都有一个梦

3、南华大学文法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

v 外国语学院·······································21

1、爱心伴成长,青春履使命

2、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暑期“三下乡”活动支教志愿者培训

3、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集体试讲活动

4、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衡东县三樟乡顺利开展

5、捐赠爱心图书 传递知识力量

6、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参观罗荣桓故居和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

7、漫漫长路我伴你

v 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33

1、南华大学环安学院“三下乡”:让爱心与炎夏相伴

2、暑期“三下乡” 实践宣传环保

v 核资源工程学院···································36

南华核资“三下乡”

v 核科学技术学院···································38

辐射防护下小学

v 医学院···········································39

1、爱心家访 传递真情

2、为爱导航让梦起飞,支我青春教你快乐

v 公共卫生学院·····································42

1、普知识,防疾病,享生活——记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队“三下乡”活动

2、卫生三下乡,实践得真知

 

 

国共青团网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

翼牛网

红网

湖南共青团网

湖南学校共青团网

湖南省学位办

湖南教育新闻网

衡阳广电网

衡阳教育信息网

衡阳共青团网

其他网站

 

关注留守儿童 传递爱心圣火

本报讯(通讯员 匡佳 朱毅强)7月10日至14日,南华大学大学生“同伴教育”阳光站的几名志愿者,在寝室忙碌着,他们挑选适合的衣服共计150余件,用洗衣机清洗干净,晾干折叠整理,准备送给船湾村的留守儿童。因为衣服太多,衣架不够用,所以志愿者们把自己寝室里能用的衣架都奉献出来了。7月15日,他们与船湾村村支书刘金才取得联系之后,刘支书亲自乘车来到学校,将衣服取走。临走时,刘支书感动地说道:“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据悉,为了准备捐赠的衣物,阳光站的志愿者们早在6月7日至8日,便组织开展了爱心闪闪——毕业季捐书捐物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共收集衣服275件,其中,校团委书记谢铷鸿捐赠了10件。7月2日至7日,在校团委的领导下,阳光站四名核心志愿者组成阳光体育队赴湖南衡阳市周边农村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了走访地区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并取得了相关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为本次捐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持久的工作,我们需要通过建立长久的服务机制,把爱心带到他们的身边。本次捐赠活动只是一个开始,志愿者们还会继续将爱心传递下去。

关爱留守儿童 书法剪纸齐下乡

本报讯(通讯员 李莹莹 张丹旋/摄影张丹旋)正值暑假,城市里的学生们在忙于上各类补习班或到各地旅游时,常宁市三角塘镇渔池学校的一群留守儿童却只能留守在家里度过他们的假期。文法学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为这群孩子在炎炎夏日送去不一样的精彩。

舞文弄墨展书法魅力,剪纸窗花现镂空艺术。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然少不了文房四宝;剪纸也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文法学院“三下乡”队伍的授课组于7月11日下午在渔池学校留守儿童示范之家活动园地为该地留守儿童进行了现场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触新的事物,学生们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志愿者从如何握笔开始细心地指导,学生们一笔一划地临摹再到独自练习写字,让这群留守儿童接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剪纸则是一堂别具一格的手工课,形状各异的彩纸,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化成了多样的图案,一把小剪刀,却将中国的民间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便在一间小小的活动园地,哪怕只是一下午的时间,孩子们却在其中体验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内涵,而孩子们的笑容则是志愿者最大的满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儿童的努力,文法学院表示将长期与渔池学校合作,进行定点帮扶支教,义务授课,让孩子们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我们都有一个梦

本报讯 (通讯员 朱毅强 李湘衡 摄影/张丹旋)7月11日至12日,南华大学文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衡阳常宁市三角塘镇进行了走访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群众有着切切实实的困难,需要社会的关怀。他们都有一个梦想,都希望将日子过好,都希望能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只要有衣服穿就行了”

吕珍今年8岁,常宁市三角塘镇渔池学校三年级学生。姐姐吕露,今年10岁,与吕珍一样就读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

吕珍在学校成绩十分优秀,奖状贴满了家中的墙壁。年少的她每天早上5点便要起床,吃完早饭,洗完碗筷,便要徒步行走七八里路到学校上课。晚上回来还要帮助母亲烧水、扫地,自己洗完澡后,还要到离家不远的池塘去洗自己的衣服。弄完一切后,她才在微弱的灯光之下书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的课程。

我们来到她家时,她微笑着向我们问好。当问及她头上的伤口时,她解释道,这是学校的同学用沙子弄得。她说:“因为我没有爸爸,所以他们老是欺负我。”当问及母亲是否给她买过新衣服时,她有些犹豫,害羞地说道:“衣服都是别人给的,只要有衣服穿就行了。”而在这时,她的母亲在一旁潸然泪下。

吕珍的母亲叫刘美丽,今年44岁,患有侏儒症。一米二不到的她,体型瘦小,有些驼背。2010年,不幸降临,吕珍的爸爸因为癌症而去世,从此一家四口人的幸福生活便不再继续。刘美丽拉扯着两个孩子,极为不易,靠着丈夫留下的几亩田地艰难度日。而就在这艰难的时刻,家中年久失修的泥土房在暴雨的冲刷下渐有倾倒之势。刘美丽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孩子到罗田村娘家。我们同行的几个人便是在这里向她了解情况的。

刘美丽的父亲叫刘仲义,母亲叫李翠英,两位老人都是古稀之年。刘仲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先后五次胃出血,进医院治疗花了不少钱。现在虽然有后遗症,但是因为没钱,也没有靠药物延续治疗。我们问老人家情况时,老人家说:“有病只能靠自己扛,真的不行了,两眼一闭,也算是给家里减少点吃饭的开销。”

据了解,两位老人原有三个孩子,除吕珍的妈妈外还有两个儿子。但是命运不公,2000年左右,时值十七八岁的两个儿子先后患白血病而逝世。对老人家而言,这种打击无疑是晴天霹雳,但两位老人也只能将伤痛掩盖在内心之中。

两个不幸的家庭,走在了一起,生活上困难让他们忧心。刘美丽告诉我们:“除了靠几亩田地吃点饭,家里基本上没有任何收入。目前家中已经欠债5000多元,两个小孩读书的一年开销还要1300多元,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出个头啊!”

临走时,学院辅导员王少华代表文法学院三下乡服务队给吕珍和吕露每人送去一百元,说道:“这点钱你们拿去,让妈妈给你们买套新衣服,要继续努力学习,以后叔叔还会常来看你们的。”

“实在没办法,我们只好把房子抵押了,先给孩子交学费”

当应届高三考生已经憧憬着自己的大学生活时,他却还在担忧自己的学费,家住常宁市盐湖镇枫山村同意组的詹治军今年高考以理科562分的高分超一本分数线40多分,填报了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等一系列一本高校。学校不成问题,无奈学费迫在眉睫。

破旧的红砖房,似乎有些历经沧桑,一家四口人挤在不到90平米的房子里,略显拥挤。2011年,父亲周英凤因为煤矿事故造成腿意外受伤之后就再也不能干重活了,当时医药费就花了4万多元,家里本来不堪一击的经济从此一蹶不振。母亲詹满露在镇上的一家超市当服务员,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是家里唯一算得上稳定的收入。

母亲身体不好,患有冠心病,需要经常吃药治疗,这也加大了家里的经济压力。弟弟周自佳在常宁市二中读高中,成绩在班上也是数一数二,明年六月即将毕业。一年下来,加上两兄弟的学费和生活费,家里的各种开销需要4万多元,这远远超过了这个家庭的收入。即使是入不敷出,但为了培养两兄弟读书,父母除了辛苦劳作外,迫于无奈,只好低下头向亲戚朋友借钱,最后负债累累,至今已欠下近8万元。詹治军的父亲说:“由于负债过多,现在,亲戚朋友也不怎么愿意借钱给我们了。实在没办法,我们只好把房子抵押了,先给孩子交学费。”

寒门学子,高考成功,无奈学费令人忧心。当我们在为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而高兴庆祝时,还有学子在为学费而焦灼,当学费无果时,只能选择辍学,外出打工。机会摆在面前时,却没有能力拥有。读书寄予了农村人一生的希望,也是他们走出贫困的唯一出路,父母寄予了多少期盼,一贫如洗的家里投入了多少心血,最后迫于无奈选择放弃,该是怎样心酸无奈和不公。

能为他们做的,便是集众人之力,给寒门学子打开一条绿色通道,让他们读书上学的梦想继续起航,给他们一个得以立足社会、发展自我的机会与希望。

“我真希望女儿能把书读出来,早日摆脱困难的生活”

家住衡阳常宁市盐湖镇裕民煤矿的周瑶,是一个可爱懂事的小女孩,今年就读三年级,在她的成绩册上,有一段老师给的评语:“你本学期上课用心听讲,作业完成情况好,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望今后继续努力。”

周瑶是家中的老小,排行第三。哥哥和姐姐均是先天性聋哑,长年生活在没有声音的世界。每天放学回家,周瑶都会帮助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亲不在家时,她便在家守门。哥哥、姐姐都是残疾人,虽然年龄都有十几岁,但是心智上依然贪玩。每次吃饭,都是周瑶到外面去寻找他们,叫他们回来吃饭。

周瑶的父亲周群华得了腿病,行动极为不便。我们到她家时,周群华便是一瘸一拐走来向我们打招呼的。听周群华说,周瑶在家十分听话,作为家中唯一的希望,让他很是欣慰。

目前周群华所住的房子,是租用别人的,租金200元每月。房屋主人已经南下广东,暂时不会回来。周群华原住在盐湖镇湖边村同意组,老家房子已经快要倒塌,不能住人。我们调研的几个人曾经去看过,黄土砌成的墙壁,已经裂开了好几处大的口子,房屋摇摇欲坠,十分危险。面对有家不能回,周群华抹着眼泪说道:“没钱买材料,只能租房度日,过一时算一时了。”

周群华的爱人在镇上的一家鞋厂工作,每天40元工资,是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周群华也不想闲着,就在镇上租摩托赚点小资,尽管一个月只有五六百元的收入,但是他依然坚持着。他说道:“我真希望女儿能把书读出来,早日摆脱困难的生活。”

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周群华曾经将儿子送到镇上的一家理发店去学徒,开店的老奶奶也是一个聋哑人,但是儿子天性爱玩,不愿意去学,后来就不了了之。面对我们的咨询,周群华说道:“为了给他和女儿治病,曾经花了不少钱,到现在还欠别人几千块钱。上次借了隔壁家老人的钱还没有还,我都不想去借啊!”

“我们真的很想继续上学”

常宁市三角塘镇白沙村2组的朱木月,今年7岁,就读于渔池小学。2014年5月29日,才上一年级的她因为肚子饿误食路边喷了农药的黄瓜而中毒,出现呕吐、手脚痉挛等症状,生命垂危,经市人民医院治疗后,又转院到了衡阳市医院,共花费一万八百多元,让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

朱木月一家四口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在家具厂从事家具打磨,工作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朱木月和妹妹朱海艳从小在广西外婆家长大,后来接回了湖南,由伯父、伯母看管。伯父靠种田维持生计,伯母是哑巴,交流上存在一定障碍。姐妹俩从小就非常懂事,没有家长的照看,就自己照顾自己,还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

据了解,目前这一家人居住的房子是并不是自己家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他们只好暂住朱木月叔叔的房子。因为母亲和姐妹俩的户口都在广西,所以家里也没有足够多的地耕种,只有属于父亲的一份地种些蔬菜维持生计。全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每个月打工赚的2000元工资,因为朱木月中毒而借来的一万多元的医药费,加之后期吃药治疗以及复诊的费用,更使得家里负债累累,拿不出其他钱来。母亲现在在家照顾两个小孩,没有外出工作,经济来源十分有限。

过完暑假,又是开学,这对姐妹花也将面临学费问题,家里现在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来。朱木月的母亲哭着说:“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问及上学的问题,这对姐妹花回答道:“我们真的很想继续上学。”只是谈及学费问题时,二人均略显沉默。在本该享受童真的年纪里,她们过早地承受了来自生活的压力,体会到生活的艰难。

同样的年龄,我们在父母的怀抱里享受着温暖与关爱,体会着生活的富裕与满足,殊不知在同样的空间里,还有一些人徘徊在生活的边缘,挣扎在生活的底层。朱木月的一位邻居说:“木月的父亲在外务工,母亲又是外地人,伯伯很老实,伯母又是哑巴,家庭情况极为不好,政府又不知道,真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都希望自己过得很好。面对这些困难群众,我们不禁为他们生活的艰辛而震撼。如果社会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帮助其解决困难,那么社会便会更加稳定和谐,国家才会更加繁荣昌盛、人民才会更加幸福安康。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湘衡 李莹莹 摄影/张丹旋)2014年7月11日至13日,南华大学文法学院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在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以及团委的组织下,“三下乡”活动小组选派了11名优秀队员参与到本次活动当中;组建了留守儿童、优秀高中毕业生走访队和传统文化教学队,并进行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3天的活动时间,该院志愿者入户访谈、录制视频,开展课堂授课,进行摆点宣传,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努力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除了常规的物资准备之外,“三下乡”活动小组在开展活动前召开了集体会议,就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展开了具体讨论,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活动效果。在关注留守儿童这一方面,志愿者与常宁市三角塘镇的领导取得了联系,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与常宁市三角塘镇渔池小学的校长进行接洽,了解了当地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活动期间,他们跋山涉水,穿越几十里的山路,一共走访了5位留守儿童,并且走访了当地优秀高中毕业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生活困难,甚至上学都成问题,可是他们也有梦想,他们也希望能够继续上学,能够继续在教室听课。本次下乡活动,志愿者能为他们做的,便是集众人之力,给寒门学子打开一条绿色通道,让他们读书上学的梦想继续起航,给他们一个得以立足社会、发展自我的机会与希望。走访的相关内容和视频,该院志愿者将进行后期处理与制作,将联系湖南电视剧频道“心得乐”栏目剧组,借助媒体的宣传和支持,以期获得更多人的帮助,实现寒门学子的求学之梦,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燃眉之急。

除了走访之外,活动小组还根据学院的专业特色,进行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7月11日下午,在渔池小学的留守儿童活动园地会议室,教学组的几名志愿者们对周边十几名学生进行现场的剪纸和书法授课,晚上八点播放《礼仪之邦》宣传片以及电影《孔子》以供大家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活动期间正逢常宁市的赶集节日,教学队也于12日早上到三角塘镇集市摆点宣传,不仅吸引一大批少年儿童的积极参与,还引来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大大加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通过此次活动,全体成员不仅体会到了基层生活的艰苦,也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了交流沟通技巧;了解了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理解。

活动开展并不是形式化的过场,更要善于从中总结,吸收经验。本次活动由于时间限制,走访留守儿童的数量有限,解决的实际困难较少;在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内容有待更加丰富,形式也要有所创新。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能够吸收成功的经验,不断改善,进一步开拓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将关爱留守儿童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到实处、走进百姓的心坎上。

爱心伴成长,青春履使命

本报讯 (通讯员 曹晶晶 毛颖丽 凌敏杰 摄影/毛颖丽)2014年7月10日-12日,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衡东县团委与三樟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开展。此次活动为期三天,主题为“教育帮扶、关爱留守儿童”,主要内容包括图书捐赠、爱心支教、心理辅导三部分。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12名志愿者由院团委书记凌敏杰老师带队,奔赴衡东县三樟乡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精心筹备,提升活动质量

6月中旬,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与衡东县团委对接,衡东县团委对此次活动非常支持,在衡东县团委倪秋华书记的引领下,及时与三樟乡政府、三樟乡完全小学取得联系并进行实地考察,认真踏实、严谨细致地商讨了此次活动所需的准备工作,顺利完成了活动对接。7月初,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组织全体队员参加支教志愿者培训,针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就教学工作和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培训和有效指导。院党委书记王文涛与英语系副主任卢佳老师分别就如何进行普通话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星老师针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做出了具体指导,分享了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的技巧。整个培训在一片认真与热烈的氛围中进行,老师与学生相互探讨,有效提高了志愿者的教学水平。随后,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团队全面组织了两次集体备课和两次试讲,邀请湖南省优秀教师卢佳老师担任评委。志愿者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精心设置游戏与比赛等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活跃课堂气氛。卢佳老师对教案和试讲严格把关,提出极具针对性与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各位队员受益匪浅。活动出发前,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为12名志愿者统一制作“三下乡”T恤,并购买意外险。活动前期在对接、教学、后勤方面准备充分,确保了此次活动高质量地开展。

爱心支教,彰显学子魅力

爱心支教活动是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此次活动开设了以“动听旋律,轻松英语”为主题的英语和音乐课程、以“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为主题的美术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以及以“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为主题的班会等,采用游戏、互动等多种手段。支教者们耐心教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学生们争先回答问题,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气氛热烈。寓教于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及活泼生动、特色新颖、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南华学子们浓浓的爱心和较高的教学水平。留守儿童纯真的笑容、热烈的掌声无不表达了他们对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志愿者们的喜爱。

心理辅导,打开心灵之窗

心理辅导是此次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模块:以“倾听”为主题的心理活动、以“爱”为主题的心理活动和以“梦想”为主题的心理活动。同时还开展了“心灵信箱、感动你我”的心理信箱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心态。志愿者服务团队根据各自的主题,分别设置不同的趣味游戏,如“找家”等,带领同学们在游戏中自主体会和感受,在游戏结束后鼓励孩子们讨论并分享各自的所思所感所悟,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引导同学们冥想,在宁静的氛围中进一步回顾、思考、领悟,打开留守儿童的心灵之窗。

捐赠图书,传递知识力量

2014年7月11日,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于衡东县三樟乡完全小学会议室成功举行了爱心图书捐赠活动。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凌敏杰、三樟乡完全小学校长罗姬发、教导主任康天俊、英语教师李廷芝及12名志愿者共同出席了捐赠仪式。此次活动是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向衡东县三樟乡完全小学共捐赠图书125册,合计2655.5元,将有效缓解留守儿童阅读书籍短缺的情况,希望这些书籍能使他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转换为改变命运的知识力量。

瞻仰罗帅故里,坚定理想信念

2014年7月12日,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衡阳市衡东县委书记倪秋华的带领下,前往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参观了罗荣桓故居和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重温了元帅的丰功伟绩,回顾了其光荣的革命历程,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灿烂的历史,切身感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洗礼,加深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景仰,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帮助衡东县三樟乡留守儿童激发学习兴趣,建立阳光心态,正确面对生活,同时增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志愿服务队自始至终以“教育帮扶,关爱留守儿童”这一主题为指导,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12名志愿者不怕吃苦、遵守纪律、热心服务,赢得了当地村民、三樟乡政府、衡东团县委的赞许。爱心伴成长,青春履使命。此次活动仅仅是帮扶留守儿童的一个开端,希望更多志愿者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用爱心滋润心田,用热血讴歌青春,用行动履行使命,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举行暑期“三下乡”活动支教志愿者培训

本报讯 (通讯员 曹晶晶 王星/摄影毛颖丽)2014年7月3日上午,整个南华沐浴在一片晨辉之中,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支教志愿者培训在外国语学院209教室进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文涛、党委副书记陈彬、学工办主任王星、英语系副主任卢佳、团委书记凌敏杰出席了本次培训活动。

培训初始,团委书记凌敏杰从活动内容及宣传手段向全体成员介绍了本次三下乡的基本情况。而后,院党委书记王文涛与卢佳老师分别就如何进行普通话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等方面做了深入讲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星老师则向大家分享了如何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的秘诀,教授了大家与留守儿童交流的方法与技巧。整个培训在一片认真与热烈的氛围中进行,老师与学生相互探讨,“打”成一片。最后,全体成员合影留念,为本次培训活动划下完美句号。

留守儿童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次举行以“教育帮扶,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三下乡”支教志愿者培训,旨在通过培养一批有知识有素养的热血青年,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其健康成长。当代青年深入基层服务人民方能百炼成钢,留守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才是民之所向。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

“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集体试讲活动

本报讯 (曹晶晶 凌敏杰/摄影毛颖丽)2014年7月7日晚,晚风徐徐,带来丝丝凉意,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集体试讲于该院104教室正式拉开序幕,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卢佳老师出席了此次试讲并担任评委。

此次试讲的课程内容涵盖英语、阅读、音乐、美术、普通话以及心理与安全等,队员依次上台,轮流试讲;卢佳老师或赞赏或批评,适时指点,中肯评价,并提出极具针对性与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各位队员受益匪浅。

针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各位试讲者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图片与音像等,精心设置游戏与比赛等环节,双向互动,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初衷。整个试教过程精彩纷呈,流畅无阻。最后师生们阵阵热烈的掌声为此次集体试讲画下完美句点,宣告其顺利结束。

每一位支教者都是知识的传播者、爱心的邮递员、梦想的卫道士。他们谆谆教诲于课堂,殷殷关怀于课下;铁肩担道义,爱心系孩童。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秉承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严肃认真地组织集体试讲,真正从留守儿童的角度出发,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不仅是对自己、对孩子的一份郑重承诺,更是对未来、对希望的一种坚定守护。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于衡东县三樟乡顺利开展

本报讯(通讯员 曹晶晶 毛颖丽 凌敏杰 摄影/毛颖丽)2014年7月10日上午,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衡东县团委与三樟乡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此次活动为期三天,主题为“教育帮扶、关爱留守儿童”,主要内容包括图书捐赠、爱心支教、心理辅导三部分,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12名志愿者由院团委书记凌敏杰老师带队,奔赴衡东县三樟乡长塘村、长江村正式开展活动。

下午,志愿者受到了当地留守儿童的热烈欢迎,在简短幽默的自我介绍后,他们开始了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课程如音乐与美术等。活泼生动、特色新颖、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学生们争先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环节,气氛热烈。留守儿童纯真的笑容、热烈的掌声无不表达了对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志愿者教学的喜爱。当晚8点,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团队在三樟乡完全小学二楼会议室召开心得交流会。会上,凌敏杰老师对当天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志愿者们分别汇报了当天的授课情况和心得体会,他们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并希望各位支教老师不断鼓励孩子,以培养其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此次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教育帮扶帮助衡东县三樟乡留守儿童激发学习兴趣,建立阳光心态,正确面对生活;同时增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们一定会不辱使命,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以愉快、积极的心态完成此次“三下乡”任务。

捐赠爱心图书 传递知识力量

本报讯(通讯员 曹晶晶 毛颖丽 凌敏杰 摄影/毛颖丽)2014年7月12日下午,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图书捐赠活动在衡东县三樟乡完全小学会议室举行,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凌敏杰、三樟乡完全小学校长罗姬发、教导主任康天俊、英语教师李廷芝及12名志愿者出席了捐赠仪式。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向衡东县三樟乡完全小学共捐赠图书125册,合计2655.5元。三樟乡完全小学校长罗姬发对此次图书捐赠表示了衷心感谢。他说道,这批图书的到来,有效缓解了我校图书资源的不足,为我校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拓展课外知识提供了很大帮助。

本次图书捐赠活动规模虽然不是不大,却向留守儿童传递了知识的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志愿者对他们的祝福。关爱留守儿童任重而道远,传递志愿精神的脚步仍在路上!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参观罗荣桓故居和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

本报讯 (通讯员 曹晶晶 凌敏杰 摄影/毛颖丽)2014年7月12日下午,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衡阳市衡东县委书记倪秋华的陪同下,前往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参观了罗荣桓故居和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

在罗荣桓故居,大家怀着无限崇敬之情瞻仰了伟人旧迹,通过故居里的一桌一椅、一栏一杆,详细了解了罗荣桓的成长背景,对罗荣桓元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陈列馆以罗荣桓不同历史时期的光荣事迹为线索,集中展示了罗荣桓同志的成长历程和革命历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一一观看了罗荣桓同志身前的珍贵照片和文物资料,倾听了先烈事迹,重温了罗荣桓元帅的革命历程,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光辉灿烂的历史。

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使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全体成员接受了一场生动直观的革命再教育。通过此次衡东之行,12名志愿者再次走进中国近代史,缅怀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温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切身感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洗礼,加深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景仰,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漫漫长路我伴你

本报讯 (通讯员 周玲 凌敏杰 摄影/毛颖丽)这几日没有一如既往的自然醒,而是伴着五点半的闹铃睡眼惺忪地爬起,虽然起得这么早,人有些晕晕沉沉,但只要看到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就会觉得一切都是那样值得。

他们是一群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特殊群体,从小就缺乏父爱、母爱,也享受不到城里孩子可以穿名牌、坐豪车、去旅游、找家教的待遇,但他们身上从来不缺孩子本该带有的纯真与善良,比起我接触过的城里孩子,我反而觉得他们更多了一些质朴与实在。

七月初的太阳一点也不含蓄,与孩子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下午,那时候的温度高得让人难受。当我们到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前头等待了,爷爷奶奶们也在后头乐呵呵地欢迎我们,这幕一入眼,一股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互相介绍的时候,孩子们还都有些腼腆,声音小小的,脖子也缩在里头,让我看着好心疼。他们所处的环境终究难以造就外向的性格,也让我觉得肩上的任务更重了。我们此次支教要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该传递乐观的心态。

我们一行来三樟乡之前,一直陪同我们的衡东县团委书记倪秋华就经常跟我们说起,三樟乡的民风很淳朴、村民心思很简单。与当地人一接触,果真如此。其实事先我们已准备好送给孩子们的文具了,但没想到温晴超(一位3岁的小朋友)的外婆很热心地为所有的小朋友准备了水性笔、生字本、橡皮擦、文具盒,我们的支教就在这样一片和谐热闹的氛围中展开了……

孩子们的可爱让人心中一暖,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很是感动。发放文具的时候,丁星亮拿到文具不是留给自己,而是先递给身边的弟弟妹妹,把自己留到最后。他的懂事触动了我,童年里没有爸爸妈妈陪伴成长的小孩也一样的有礼貌、懂谦让,他们不比别人差!我们这个社会真的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关爱他们。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上课好一会了也没有看到丁星亮的身影,我有些失望,在我眼里他不是一个不好学的孩子,难道是我们做得不够好吗?在我疑惑与不解之际,他飞跑过来上课了,我马上过去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说他生病了,在医院输完液就马上赶过来了。感动再一次涌上心头,这么好的孩子真希望他有一个好的未来。

4岁的郭书洋小朋友是班里的人气巨星,他聪明、爱笑、活泼、好学,我们都爱得不得了。阅读课上,小花姐姐邀请书洋上台讲自己童年的故事,问到他最喜欢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指向坐在台下的外婆,说到:“那个人!”外婆在我们的注视下有些不好意思,一直在闪躲,但在书洋说完“外婆我爱你”后,眼泪还是夺眶而出。想想也是,书洋一直由外婆抚养,这一路的辛酸苦楚可想而知,听到孙子这么真挚地表达对自己的爱,怎会不感动?有时候,其实长辈们并不渴求我们的金钱与礼物,说出爱与陪伴才能真正触及他们心中的柔软。反思自己,真的需要好好向书洋学习,表达爱,爱才会更爱。

父母离异、朋友不多的冯艳兰格外珍惜与我们相处的时光,也特别想表现自己,每一次的提问,她都积极发言。我从心理课上了解到她经常考第一名,家庭的不幸没有让她消沉反而促使她更卖力地学习,这样的孩子可怜但更可敬!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她可以通过画画拥有她所没有的东西,真希望这个早熟的孩子能够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得更坚强,也希望她以后的路会越走越顺。

其他小朋友的表现,尤其是他们不断的进步也让我很欣慰。话一直很少的文康、罗嘉欣、丁涛、罗盘莹、康艺、夏文靖、康力,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他们能慢慢的举手发言并融入我们,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我真的打心里高兴。

活动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天,12号下午回学校的时候,心里很难受,很舍不得离开这群可爱的孩子。晚上九点多收到了文慧发来的短信——“小玲姐姐,我是文慧,您们平安到家了吗?你们上的课是我上过最好玩的课,真希望你们可以早点回来。”那时候我和朋友正在外头散步,看到这条短信,由生出一种世界真美好的感觉,我相信孩子们会越来越好的。

说实话,3天的支教活动远远不够,留守儿童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孩子的留守,父母的无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中国的乡村比我们想象的更需要我们,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路上!

南华大学环安学院“三下乡”:让爱心与炎夏相伴

本报讯 (通讯员 牛慧如 摄影/牛慧如)7月7日,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宣传小组与衡阳市南岳区区委代表一起来到了衡阳市南岳区樟树桥村,为贫困家庭带去了炎夏的一丝微风。

据了解,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樟树桥村紧紧抓住“南岳区太平示范片新农村建设”这个有利时机,村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了小康。但仍有一部分未脱离贫困。这次,“三下乡”宣传小组与区政府对部分居民进行了慰问。

暑期“三下乡” 实践宣传环保

本报讯 (通讯员 牛慧如 摄影/牛慧如)为了响应2014年湖南省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号召,7月6日,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在衡阳市南岳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以“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宣传小组由学院团委书记曾斌老师、环境工程专业张晓文教授,学生骨干组成。

走近污水处理厂实地考察

在南岳污水处理厂,学生就污水处理原理及工程设备与老师和厂区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据了解,污水处理厂近期处理规模为1万吨/日,远期处理规模为2万吨/日,每年可减排COD约800吨,氨氮约8吨,将进一步净化城区水体环境,改善民生。学生坦言,此次考察真是受益匪浅!

深入了解生活垃圾中转站

随后,小组全体人员又来到了南岳区生活垃圾中转站进行深入了解。据悉,该中转站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150吨,将南岳所有生活垃圾压缩打包后送往衡阳市统一处理,垃圾压缩废水运至南岳污水处理厂处理,整个过程实现零污染。学生参观结束后,又在附近道路两旁随手捡取垃圾,感慨道:环保应从小事做起。

南岳区十字路口进行环保方面的问卷调查及知识宣传

下午,小组成员在当地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与当地居民零距离的宣传交流,受到一致好评。

 

南华核资“三下乡”

本报讯 (通讯员 杜小斐)7月3日至7日,南华大学2014年暑假“三下乡”核资源学院服务队前往衡阳市吉兴垃圾填埋场就该地环境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志愿者们观察了该地地形的分布,并针对该地河域及土地资源污染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

通过采取该地土壤和空气样品进行试验,志愿者发现该地镉含量明显超出国家标准,硫化氢检测结果低于国家一级标准最低值。志愿者通过分析,认为该地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并就垃圾填埋问题向当地部门提出合理建议。

而后,志愿者在衡阳市统一战线蒸湘区立新二同心社区开展了以“大爱筑绿城,全民抗雾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有奖竞答”、为老人测量血压等方式,宣传“抗雾霾”的小知识。一位参加活动的老人说道:“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也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感谢我们的小志愿者。”

 

 

 

辐射防护下小学

本报讯 (通讯员 何玥 摄影/周玉林)南华大学三下乡团队核科学技术学院分队于2014年7月10日上午8点在南华大学周边的实验小学举办了辐射防护下小学2014暑期三下乡活动。该项目是以辐射防护贴近生活,关爱祖国未来立意的,该团队由两名老师以及4位核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组成。活动过程中以高年级小学生为活动对象,由专业老师给他们在教室进行科普教育宣讲,在学习和提问的过程中感受辐射防护的重要性,开拓视野,了解国家未来发展的样子。活动中另一部分则由学生完成,应用辐射防护知识展板、核电模型讲解等宣传方式,给小学生及其家长讲述生活中应怎样防辐射,应用辐射,消除核恐慌,并让家长在生活中更加注意孩子接触辐射的危害和如何防护。这短暂的3个小时让小学生获取了知识,了解了辐射与生活。此次下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爱心家访 传递真情

本报讯 (通讯员 陈桂芳 摄影/肖磊)7月4日上午,南华大学医学院爱心支教社2014年暑期三下乡服务分队在邵阳市北塔区六十苗圃小学开展了“为爱导航 让梦起飞”支教活动,该支教社10名队员不但走进教室开展支教活动,更是走进了20名特困学生的的家里,开展了“爱心家访”活动。队员们一一走进学生家里,详细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仔细询问他们的衣食起居和日常作息规律。服务分队也将在“爱心家访”中了解的情况向当地团委和教育部门进行了反馈和沟通。通过“爱心家访”,为特困学生建立了爱心档案,并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开展一对一的远程支教关爱活动,将爱心支教进行到底。

为爱导航让梦起飞,支我青春教你快乐

本报讯 (通讯员 陈桂芳 摄影/肖磊)7月3日至5日,南华大学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医学院分队在邵阳市北塔区六十苗圃小学开展了“为爱导航让梦起飞”支教、调研等服务活动。医学院分队由支教小队、义诊小队、调研小队、家访小队组成,每小队3名队员,在团委书记曾长虹老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活动影响力和实际效果明显,《邵阳晚报》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支教小队3名队员走进教室向同学们介绍了南华大学医学院,介绍了医学生的职业价值,并跟同学们交流了“我的梦想”。“以后我要当一名医生,因为不但可以给家人看病还能帮助别人”,孩子们稚朴的回答,深深感动着每一个队员。

义诊小分队和调研分队的同学,则为孩子们量了身高体重,详细了解了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营养状况,当得知部分留守儿童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吃上早餐时,想想他们空腹学习一上午,队员们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队员们将20名特困留守儿童的数据详细整理,并建立爱心档案,为今后的帮助孩子们成长提供依据。

家访小分队则走进了特困学生的家里,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家庭学习基本没有人辅导,日常生活大部分是自己动手,有些孩子7岁就得自己洗衣做饭……这些,再一次让队员们感动和震惊。

据曾老师介绍,医学院爱心支教社的社员们已经连续10年开展义务支教,十年来,先后有六百余人参与到这个组织,支教课程总达14168节,走过了近115076公里的路程。2012年,支教社开始通过书信和网络,对六十苗圃小学开展远程支教,活动受到六十苗圃小学以及邵阳市北塔区团委、教育局、宣传部的高度赞扬。

医学院爱心支教社将承载着希望,用青春编制爱的梦想,继续前行。

普知识,防疾病,享生活

——记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队“三下乡”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 虢鑫 窦冠麟)2014年7月2日上午,南华大学“三下乡”公共卫生学院服务分队一行人在学院团委书记李佳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衡阳市衡山县二塘村,进行了“远离疾病,健康生活”主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上午9时,“三下乡”公卫学院分队一行人抵达目的地二塘村。在村委会会议室里坐满等候已久的村民,公卫学院分队一行人的到来得到了二塘村村民的热烈欢迎。在简单的准备之后,本次活动正式开始。首先,为了清楚地了解二塘村村民对健康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公卫学院分队给到场的村民都分发了健康与疾病知识调查问卷。到场的村民以老人居多,对于视力不好或是不便执笔填写问卷的老人,队员们则是耐心地一一询问老人问卷上的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调查问卷。然后,公卫学院服务分队专业组的队员们为到场的村民进行免费的血压测量,并根据村民个人的情况给出预防保健的建议,同时还向他们宣传了预防高血压的健康知识。最后,队员们给村民们分发了清凉油、板蓝根等常用药品,并指导村民如何正确地使用每一种药品。

中午12时左右,南华大学“三下乡”公共卫生学院服务分队队员们收拾物品,打扫干净会场,踏上归程。在归校的路上,队员们都感叹此次活动让自己收获颇多。相信通过此次“三下乡”,二塘村的村民们对预防保健知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而公卫学院分队的队员们不仅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形象的体会,还为自己能为祖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

在本次活动中发出问卷100份,回收到问卷65份,经统计分析,发现二塘村村民对基本的卫生健康知识掌握的较好,有着较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吸烟不喝酒等等。然而,村民们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了解甚少,大多数人表示不知道如何预防、治疗糖尿病。同时,在传染病的预防上村民的了解情况也不甚乐观,将近三分之二的人不了解艾滋病与乙肝的传播方式。由此看来,对于基层群众而言,在加强基本卫生知识的宣传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慢性病与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卫生三下乡,实践得真知

本报讯 (通讯员 窦冠麟)7月2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衡山县二塘村开展“远离疾病,健康生活”“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看着在村委会等候已久的众多村民,心里感到很高兴。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发现这里有着许多我坐在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让我深深地体会自己的不足。

从这次活动过程我收获以下几点体会:

一、沟通需要耐心。在帮助老人填写调查问卷时,我们发现二塘村的老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问卷中一些较为专业化的词汇他们会不理解,因此我们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通过例各种例子,力求生动形象地把问题解释清楚。同时,老人们有些年级较大,听力衰退,思维迟缓,语速非常缓和,因而在与老人们沟通时,我们需要有十足的耐心,不得不放慢语速,并且把声音提得很大,才能争取让老爷爷老奶奶们听得清清楚楚。

二、团队需要合作和奉献。我是小队宣传组的一员,但是在拍摄照片的空档间,我也会去和后勤组一块帮助村民们填写调查问卷。而我们组的另一位临床专业的女生也主动请缨,替换专业组的学长学姐,让他们得以稍微的休息。我们的小队分为专业组、后勤组、宣传组三个小组,我们各自有各自的分工,但在分工之外我们也会去帮助忙不过来的其他队员。团队有分工才有合作,有分工才能更有效率完成任务,同时团队也需要奉献,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有时不必计较这件事情是不是自己的职责,互相帮助、让团队变得更好才是自己真正的职责。

三、实践检验真理,理论指导实践。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到自己专业知识掌握的欠缺。这次调查问卷让很多老年村民们在填写时遇到了困难,仔细想想,都是由于自己专业基础的不扎实和问卷设计时的不严谨导致了这份问卷的种种不合理之处。我很庆幸能够通过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检验了我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加深了我对它理解,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同时我也认识到理论是实践的奠基石,扎实的理论功底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因而我以后更应该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

此次三下乡,让我了解到许多以往不曾了解到的或曾被忽视的东西,也让我对我们中国基层农村的卫生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作为一名公卫学子,此次三下乡让我倍感肩上责任之重大,前行道路之艰远。


顾 问:刘升学

总 编:谢铷鸿 刘 永 李海洋

指 导:颜桂花 王永杰

编 辑:王 祥 曹正平

副 编 辑:朱毅强

编 委:牛慧如 李湘衡 李莹莹

张丹旋 曹晶晶 周 玲

毛颖丽 凌敏杰 王 星

何 玥 陈桂芳 虢 鑫

窦冠麟 杜小斐 王少华

摄 影:毛颖丽 张丹旋 牛慧如

肖 磊 周玉林

校 对:谢铷鸿 朱毅强

版面设计:李 忠

南华大学网址:http://www.usc.edu.cn

南华大学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

邮 编:421001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  邮编:4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