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文艺天地 -> 正文

一道菜,一座城,一种记忆

发布时间:2016-12-14    作者:学生记者 何荣霖    点击:     

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其所著的《追忆忆似水年华》一书中这样写到:“唯有气味弥恒。”味觉的的确确是一个有趣的记忆,如果说回忆是一座城,那么味道就是护城河,承载着你对家乡美好的记忆、对亲人的念想。回忆一旦触发,味觉的盛宴即在每人心中按照不同的方式上菜。

笔者的家乡在厚街,一个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的美丽的小镇。东临珠江的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草丰茂的同时,八百多年的时光积淀也使这座小镇孕育着她特殊的美味。

比如说,叉烧。

从小生活在粤语地区的孩子,应该对这一句话不会感到陌生:“我真系(是)生旧(块)叉烧好过生你!”多少年来,我们的生存意义,一直笼罩在一块叉烧是阴影之下。那么写到这里,没吃过叉烧的人可能会不禁的感慨,叉烧到底是谁?是什么让它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事情的起因,据说要追溯到两百年前。

在过去老饕遍地的广东,人们惊讶的发现,一头猪身上最鲜美的肉质,是两条里脊肉。于是人们逐一加入麻酱、海鲜酱、生抽、老抽、耗油等对其进行腌制。而某些狂热的吃货如笔者,还会在腌制的过程中加入桂皮、甘草、干葱、玫瑰露等。这些五花八门的腌料搭配,构成了叉烧诞生的前传。

鲜嫩的里脊肉,在香味四溢的腌料中饱饱的吸食了一夜之后,就会被加插到烤全猪的腹内,以热辐射的方式,也就是传说中的暗火烤熟,所以人称“插烧”。但聪明的人类很快就想起一头猪只有两块里脊肉,每次大快朵颐的时候都吃得意犹未尽,于是便将数条猪里脊肉串起来,叉着,在明火中烤一个小时,“插烧”也由此变为了“叉烧”。

一块好的叉烧应该是这样的:肉质软嫩多汁、色泽鲜明,以肥瘦相宜、俗称“半肥瘦”者为上品。这样的叉烧,外表微焦香脆,内里鲜嫩如初。伴随着每一次的咀嚼,脂香慢慢在口腔中弥漫,融化的猪油缠绕在舌尖,每一次舌头的翻卷都是抵死的缠绵。一口咽下,那是糯软的柔滑,慢慢的,都是鲜嫩而多汁的幸福感。

这些年里,叉烧家族也是开枝散叶。除了半肥瘦的基本款,以及走极致路线的肥叉、瘦叉,还出现了表层裹以黑糖和酱油的黒叉烧以及表层裹蛋浆轻炸而成的脆皮叉烧。不过在笔者的心里,入口即化、脂香四溢的肥叉,才是真爱啊!

叉烧虽好,却始终算不上是什么矜贵的菜式。但它唯胜在美味以及家常,而且十分百搭。不说最常见的叉烧包、叉烧酥、叉烧肠粉,那一碗黯然销魂饭,数十偏鲜嫩的叉烧,加一个荷包蛋,再配上几根青菜,“虽然做法极其普通,但因烹饪者用心之真切,让食客吃的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百般滋味齐上心头,宛若初恋再现。”这碗在《食神》里助星爷重回食神宝座的黯然销魂饭,可是笔者小时候的最爱,每当爸妈忙于工作无法回家做饭时,笔者都喜欢去离家不远的一家烧腊店解决饭食问题,一来二去与掌柜的相熟了,也渐渐的互相开起了玩笑。一日玩心大发,进门大喊:“老细(老板)整碗黯然销魂饭!”老板起先一脸蒙逼的看着我,不一会想起,笑骂道:“你个衰仔(臭小子),我度冇(这里没有)食神,黯然销魂饭就冇了,叉烧饭要唔要(要不要)?”

真·童趣。

所以如果这样训斥你:平日皮糙肉厚,没有理想,饱食终日,和一块叉烧有什么区别?记得要狠狠地甩回一句:“我不许你这么侮辱叉烧!”试想一头小猪,从它生下来那一刻起,在猪窝中睁开萌萌的小眼睛,吃喝拉撒、追逐打闹、体会在春天特有的躁动,要经过多久才能长出这一身好肉?

进入屠宰场,被分割成不同的部位出售。最鲜嫩的里脊肉被识货的采购员看中,落入懂行的厨子手中,得到悉心的腌制、明火的挂炉烧烤,在旺盛的炉火中不断的翻转、翻转......足足六十分钟后,肉身变成金黄,多余的肥油褪去,最后留下的,都是闪亮亮的生命精华!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它终究还是出现在了你的面前。这时候对叉烧最大的悲悯就是赶快伸出你的筷子,莫让这块鲜嫩的叉烧,消逝在这时光里。

人世如流水,叉烧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唯一。但请先别忙着忧伤,至少这块丰盈的叉烧还在你面前啊!不管是天要塌了,还是期末要挂科,马上呷一口这叉烧,细嚼,慢咽,那一刻你会发现,整个世界好像都被洗礼了,佛祖在你面前对你露出了蜜汁微笑,这个时候管他挂不挂科,这已经不重要了好吧,别拦着我我要吃第二块!何以解忧?唯有叉烧了吧?

责任编辑:记者团陈雪池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