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领导讲话 -> 正文

真抓实干勇担当 攻坚克难建一流 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学校四届四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8-04-05    作者:张灼华    点击: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行政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学校党委、行政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落实“四个服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基三实、一路三建”发展思路为引领,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深化了新一轮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加强了“双一流”建设,全面推进了学校提质升级,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一)聚焦新时代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受到好评。学校于2017年12月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获得了评估专家的好评和肯定。专家组认为:一是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发展实际,适应社会需求。二是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始终坚持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体制机制,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高。三是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办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条件,教师和教学资源能基本保障学校的人才培养。四是学校建立了涵盖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学校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基本有效。五是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23万余名各类优质专门人才,在服务国家核工业、卫生与健康事业等方面有较厚重的历史沉淀,核特色、医品牌、环保优势进一步彰显,得到较广泛的社会认同,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高。

2.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持续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优化,88个本科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新设专业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4个新设专业(环保设备工程、风景园林、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艺术)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办学水平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稳步推进,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矿物资源工程)与12个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均取得初步成效。

课程建设、教研教改深入推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获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获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3项,其中重点1项,在全省排名第一;获省教研教改项目23项。获省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8个省信息化教学应用项目通过验收。认定96名老师为首批放心课程教师,评出41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了622门网络资源课,有200余门开展了辅助教学。

教学条件持续改善。2017年学校投入3000万元用于改善教学条件;核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人体形态与显微形态实验中心、会计综合实训实验室3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项目,获得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立项并资助1000万元建设经费。

实践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在长沙购置1100m2场地,用于长株潭实习基地建设;与东莞桥头镇签订产学研合作基地协议;与浙江省诸暨市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一区一基地”;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政府在上虞区合作共建“一院一园三基地”的意向书。

3.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明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获得省内首批湖南省易班发展中心建设项目。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被评为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示范建设校。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全年为16164名学生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2859万元,全年共发放勤工助学工资116.56万元,学校被评为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百佳单位、资助研究先进单位,学校选送的资助电视专题片获省一等奖。

4.研究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开展学位点建设与学科水平评估工作,新增临床医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学位授权学科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组织17个学科参加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获得C级以上学科7个,其中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列全国第7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研究生放心课程库建设工作,新审批开设的课程71门。获省级创新项目75项,立项资助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8项。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

5.招生工作顺利开展。73个(含专业方向)本科招生专业,面向全国31省市录取新生8292人(含船山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1283人,博士研究生37人。积极实施优质生源提升工程,在全国生源质量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湖南理科投档线省属高校前列。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湖南省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6.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有效推进。2017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4.52%,位居省属高校前列。积极组织申报各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全年获国家级17项,省级56项,位于省属高校前列。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100门,456个教学班,开放实验项目52个,全年成功孵化7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以及创新能力。

7.学生竞赛获奖取得新成绩。本科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9项,参加省本科会计专业案例大赛包揽全省前三名。研究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在第四届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上获得优秀案例奖,参加省第三届高校研究生辩论赛获季军。

(二)推进“双一流”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成绩喜人

1.ESI学科排名稳步提升。南华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国际排名从2016年5月的3561名提升到2017年11月的2331名。化学学科ESI潜力值目前为0.86,通过建设有望在2018年成为我校第二个进入前1%的学科。遴选出12个校级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增加投入学科建设经费1480万元。

2.学科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国家级平台建设实现新的突破,“核能与核安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2017年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增获批2个中核集团重点学科实验室;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条件建设项目通过项目评估,获得项目经费2042万元;获得国防科工局“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及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经费支持,全国仅7所高校获批。获批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1个、湖南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1个。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1.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深入开展定岗定编工作,强化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制定出台《南华大学机构设置方案》、《南华大学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文件,逐步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薪酬分配体系。全面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实施目标考核、绩效二级分配。

2.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全年共引进高水平拔尖人才28人;新增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湘青年英才1人。新增博士学位教师51人,二级教授5人,引进博士49名。加强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国内进修培训40人,出国访学29人。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省级先进集体1个,全国和全省先进工作者各1人;获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

(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1.科学研究取得新成绩。国家级科技大奖取得新突破,石建军教授参与的“堆石混凝土坝”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附属第一医院王文军教授参与的“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省级各类科研课题120项、市级各类科研课题98项;年度科研及平台总经费达8203.8余万元,其中纵向立项经费6230余万元,横向科研项目合同经费1973.8万元,纵向、横向经费较2016年均增长一倍以上。获授权专利102项;SCI/EI/CPCIS等收录论文362篇,均为学校历史新高。

2.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与行业产业能力明显增强。学校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衡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南华大学创新研究院”的框架协议》、《核技术应用领域战略合作协议》、《核工业-南华大学健康发展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多项战略合作协议,联手衡阳市、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打造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开展与中核建二三公司、中核建二二公司、中核检修公司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已有2个项目落地,多个科研项目达成意向。

3.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选派精干力量成立扶贫工作队定点帮扶涟源市古塘乡群山村。全体校领导每年多次分批深入扶贫点调研指导驻村帮扶工作。学校争取支持累计投入近1000万, 通过产业、教育、健康扶贫,资助建设群山村小学,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助推群山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依托南华大学办学优势精准扶贫,实现二级单位结对帮扶全覆盖。我校驻村帮扶工作连续三年获评湖南省“优秀”。

(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开放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1.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捐赠国内第一台价值3亿多元的核聚变研究大科学装置仿星器;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资格。获批国家留学基金项目8项,联合培养博士项目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新材料人才海外培训项目1项,国际原子能机构资助培训项目4项;省级各类专项派出教学科研人员10人次,校级专项资助赴国外学习培训19人次,附属医院专项派出人员培训18人次。学校新增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剑桥大学Clare Hall、美国普渡大学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留学生工作不断规范。修订形成2017版《南华大学国际学生培养方案》,落实了国际学生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启动了国际研究生培养工作,招收国际学生研究生27名,开设课程37门。

3.校友工作不断完善。组织召开了全校校友工作会,召开了校友企业家分会成立大会,搭建了校友企业家交流沟通的平台。指导上海校友分会、珠海校友分会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全年共收到校友捐赠钱物达1232.98万。

(六)改善办学与服务条件,学校管理效益不断优化

1.新校区建设和校园环境改造顺利推进。雨母校区第一综合教学楼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人文社科楼等4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图书馆等11个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红湘校区全年完成维修项目40余项;在衡阳市的大力支持下,将红湘校区的家属住房列入了政府“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改造,推动改善教学、科研和职工生活条件。

2.财务运行机制运转规范。紧紧围绕年度中心任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推进精细化、科学化预算编制。与四家银行签订了协定存款合同,全年利息收入650多万元,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国有资产与招投标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按照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做好了学校设备采购、管理、验收等工作。提高了采购与招标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了项目前期论证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改进了评标办法,加快了采购与招标进程,全年共完成169项采购与招标任务,预算总金额2.89亿元,中标总金额2.6200亿元。

4.审计检查监督工作得到强化。全年共完成工程项目预算审计88项,结算审计184项,送审金额2.03亿元,审减金额722.81万元;完成了学校教学科研等大宗物资设备及服务性项目共106个项目的招标价格上限值审计工作,送审金额1.056亿元,审减金额715.06万元。

5.图书档案资源逐步完善。不断完善移动图书馆的功能、更新图书馆门户网站、开通了图书馆微信平台,点击量大幅提升。组织开展南华大学第六届“书香南华”读书月暨湖南省普通高校“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和南华大学第八届数字资源宣传周活动。

6.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全年完成校银合作项目13项,合计资金1412万元。学校教育网带宽由原来的10MB提高到了100MB;学校的服务器增加到35台,较好地满足了学校应用系统的服务器资源要求;网络安全设备由原来1台出口防火墙增加到各类安全设备9台,有效地保障了重要时期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7.后勤保障服务坚强有力。顺利通过由教育部、财政部、住建部首批投资的节能监控平台建设项目验收。完成了基建零星维修项目1134项,专项维修117项,教室设备设施维修万余次,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校园,校园育人环境大大改善。为教职工提供工作日“幸福午餐”。学校荣获湖南省高校唯一一所“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学校”。

8.维稳综治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学校未发生涉校涉生的政治性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重刑事案件、暴力恐怖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和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其他事件,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实现“三个零指标”的管理目标。学校维稳综合治理考核工作评估为合格。

9.附属医院工作有新突破。努力推进南华的医学教育延伸到长沙。省委书记杜家毫明确指示支持南华在长沙市建立两个直属附属医院。通过与长沙市卫计委的共同努力,项目稳步推进。

大力加强对附属医院的管理,尤其是坚持了“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深入推进附属医院的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了附属医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附属医院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加强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医教研工作成效明显;加强了医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强直属型附属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了省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获批省脊柱微创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卫计委联合实施的“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预期将获得国家2.5亿元的建设经费。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广大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饱含着全体师生员工的默默付出和辛勤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学校行政向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付出辛劳的同志们、老师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总结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层次人才和学科领军人物不能满足学校“双一流”建设需要,引进难度大、自主培养力度不够;二是学校科研实力还有待提高,教师的学术竞争能力还不够强;三是办学经费有限,筹资融资渠道不宽,雨母校区建设进度还不能很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四是学校干部、教师的思想观念还不能很好与现代大学的发展相适应,干部队伍执行力还有待提高。以上困难和问题,对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形成了明显制约,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创新,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和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的主要工作

2018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迎接省委巡视为契机,全面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基三实”、“一路三建”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学校创新活力;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一流本科工程;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着力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总结经验,凝聚共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60周年华诞。

下面,我就2018年的行政工作,重点讲六个方面。

(一)执行省委工作部署,确保巡视组工作顺利开展

要按照省委巡视工作的要求,成立迎接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巡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分工,细化工作职责。精心做好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全力做好巡视工作服务保障。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配合衔接,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提供报送各类情况和材料,为巡视组真实了解情况、高效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认真配合巡视组开展个别谈话、专项检查以及做好信访工作,畅通省委巡视组与广大干部师生群众的联系渠道,确保巡视组顺利开展好巡视工作。要以巡视监督为契机,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虚心接受巡视组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根源,理清整改思路,完善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认认真真地抓好整改工作,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充分利用好开展巡视工作创造的良好政治环境,奋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提质升级,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

1.扎实抓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对审核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正确理解反馈意见的实质内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人才培养为核心,进行整改。对整改目标、整改思路、整改内容与措施、整改分工和时间、整改检查验收等要落实、落细、落地,确保整改到位。制定适合教学质量保障框架和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我校教学质量体系,探索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校内自我评估体系。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学,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2.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制定“一流本科工程行动计划”。组织全校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专题研讨,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组织创新创业、新工科、医教协同改革等主题的校院二级专题讨论会,宣讲好并学懂、弄通国家、省和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一流本科工程行动计划”。选送一批教学与管理骨干参加境内外教育教学改革学术会议,办好新一届系室主任培训班,为做实一流本科教育工程建设凝聚共识。

深入推进一流本科专业排名与一流课程建设。主动对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发展需求,停招停办若干个专业,谋划个别新专业申报,调整专业结构;主动对接新工科建设目标,更新专业内涵,加快推进工科专业提质升级;对接医教协同改革目标和省委要求,扩大优质医学教学资源,全面推进医科专业建设。抓好专业评估工作,争取若干专业进入省属前列。实施一流课程建设规划,以放心课程库建设为抓手,改革现有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启动教学团队和技术支撑团队建设,遴选建设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好高等数学与思政课课程资源库,组织遴选公共选修课,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校级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3.加强一流本科教学条件建设。加大投入开展工/医科平台建设、综合性实验平台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实验条件建设,推动教学实验室全面开放。完成三个大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第一期建设任务,年内实现学生进基地。投入经费,建设好“两个基地”和“一个中心”,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为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类实践基地做准备,孵化和培育一批大学生创新团队。

4.改进教学督导与评价,强化教学质量监测。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考核管理办法,改进教学巡查制度,使教学巡查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加强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建设,提高学生信息收集与相关部门反馈的时效性,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加强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平台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推进教学评估,做好专业认证。各专业按照专业综合评价的整体要求,有针对性开展评建整改工作,完成英语、会计专业的综合评价工作;组织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全力支持2018年4个专业的认证工作,指导参与认证的专业积极开展专业自评工作,组织部分优势专业申请2019年专业认证。

5.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扎实推进学位点建设,完成新增学位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导师遴选,作好下一轮新增学位点培育工作;高质量完成博士硕士学位点合格评估的自评工作,迎接教育部和湖南省的抽评。实施导师资格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完善研究生分类选拔培养机制,形成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打造研究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设立南华大学为主委单位的专业委员会——医学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专业委员会。

6.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做好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力争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做好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成果申报工作,力争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项、省教改课题达到30项。

7.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进特色成长辅导室和心理素质提升示范校建设;深化实施经济困难学生“双助”计划,继续打造资助品牌;加强学生宿舍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整体提升宿舍管理服务育人水平。扎实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建立大学生成长服务信息化工作平台,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规范和加强班主任工作,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推进“双一流”建设,提高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水平

1.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围绕《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政策,按照《南华大学“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强化对建设项目(学科)的过程管理,参与申报省一流学科的申报;做好学校排名提升工作;围绕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学位点申报结果对学校学科进行分析、诊断与优化,制定适合各学科发展水平与特色的发展目标与计划。

2.抓好一流科研平台建设工作。力争实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立项,争取申报立项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力争省部级科研平台立项数量上增加5-7个。做好军工科研平台建设工作;做好H1仿星器引进工作,组织进行运输、安装、调试等工作。加快建设工科、医科科研平台。

3.提升科学研究层次。全力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工作,重点抓好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提高项目的获批率。力争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年度进校科研经费等方面都有较大增长。大力做好科技成果奖励的有关工作,申报5-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培育1-2项国家级科技成果,继续推进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专利申报质量和数量,促进专利申报及转化。

4.加强科研制度建设。修订出台《南华大学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南华大学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南华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南华大学专利管理办法》等科研管理文件。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激发科研工作者积极性与创造力。出台南华大学科研项目及平台临聘人员劳务费管理办法。

5.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社会服务。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社会服务。加强与核、医、环保等行业产业合作,以衡山科学城、南华大学长沙创新研究院、南华大学诸暨创新研究院、南华大学上虞创新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建设为依托,落实学校与中核集团合作协议,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争取2-3个项目落地衡山科学城,培育孵化高新科技企业,力争1-3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签署横向技术服务合同70项以上项,获取经费支持有新的突破,把社会服务做实。申报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促进社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学校创新活力

1.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化和完善利于教师成长、人才潜力发挥的制度改革。修订《南华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文件,完成学校的岗位分级与聘任工作 ;修订《南华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细则》,完成职称评审任务;完善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积极统筹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加强二级单位教师进修经费的使用考核,提高使用效益;加强部门和二级单位的编制管理,完善二级单位分配体系。

2. 深入推进新一轮综合改革,有效推进二级单位目标管理与考核绩效。深入推进新一轮综合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优化机构设置,以服务为设计理念进行部门职能流程再造,推进二级部门和学院机构改革,完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有效推进二级单位目标管理与考核绩效。以坚持“精细化管理”为导向,形成目标管理的清单制度,加强校内规范管理,提升整体执行能力,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办学水平。实施《南华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施方案(试行)》、《南华大学二级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南华大学教学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与岗位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南华大学岗位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南华大学教学学院人员职数核定办法(试行)》、《南华大学待聘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签订2018年度校院两级管理目标责任书,实施学院、职能部门“目标责任-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目标绩效”制。

3.强化高水平拔尖人才引进与培养选拔力度。落实《南华大学高水平拔尖人才引进计划》、《南华大学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南华大学船山人才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力争引进高水平拔尖人才第二层次5-8人,第三层次25人;做好省部级及以上各类人才的推荐申报工作,争取省部级人才有增长,国家级人才有突破;加大优秀博士引进力度,力争全年引进80名以上博士及中外名校优秀硕士。

(五)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1.做好60周年校庆工作。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以“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宣传为学习主题,在全校广泛宣传和推广南华精神,加强师生对南华精神的认同和理解,让校友为南华精神代言,激发爱校传承之情。开展校史编撰,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文化,制作好校庆宣传片、校庆专题网站、校报专版、微信公众号专题、广播电台等专项栏目,展示学校辉煌办学成就和优秀精神传统,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反映学校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质,展现南华大学建设风貌和改革成果,增强校友和师生自豪感。

2.不断提升附属医院核心竞争力。以合作团队、合作平台和重点学科、创新团队、重点专科平台建设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医教研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与专科建设新突破,探索医疗集团建设,提升为地方医疗事业贡献率;做好南华大学心脑血管转化创新联盟等专科联盟建设工作。

3.大力推进在长沙和衡阳建设直属型附属医院工作。积极与省卫计委、长沙市、衡阳市等地方政府及部门联系,推进在长沙和衡阳建设高水平附属医院和医学研究机构,突破学校办学的地域局限,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健康湖南”建设。

4.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开阔师生国际视野。加大国(境)外人才吸引力度,力争“国家外专千人”项目获得突破;认真做好国家留学基金“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项目申报、推荐等各项工作,鼓励并资助教师出国(境)外研修和培训;推进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利用已经获批的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基地)引入各项科研合作项目。不断创新开放办学机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并规范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努力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积极发展国际研究生教育,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的“留学南华”的高水平国际教育品牌,扩大学校国际影响。

(六)优化办学条件,建设美丽幸福校园

1.加快推进雨母校区提质提速,红湘校区提质升级。做好雨母校区大门、人文社科楼、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F栋、校史特色馆的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完成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完成新校区图书馆代建单位招标工作,做好代建服务工作,确保下半年开工建设;体育馆、工程教学楼、计算机信息楼、电气数理实验楼、南面田径运动场、土木化学实验楼、西北区学生公寓与学生食堂、青年教师宿舍和机械工训实验楼开工建设;完成创新创业综合楼立项及设计工作。完成红湘校区致远园室内运动场、产业大楼的立项及设计,南华广场周边实验楼外墙美化,工学研究实验中心实验室改造、医学研究实验中心平台建设改造与装修工程等。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联系,大力推进红湘校区棚户区改造和教师改善性住房工程建设,推进红湘校区整体改造提质升级。

2.科学运筹经费预算。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合理编制2018年财务预算,加大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结合绩效考评引领资金投向,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工作,提高产业经营能力,继续发挥沉淀资金的理财作用,强化成本意识,避免不合理的开支;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围绕预算、收支等六个业务层面的经济活动,继续梳理和优化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规范财务核算工作。

3.做好审计监管工作。加强对新校区建设和维修工程项目、各类招标、设备物资采购、合同审签的全过程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财务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做好附属医院的全面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财务及其他专项审计工作。

4.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及招投标工作管理。积极推进资产管理改革工作,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进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考核;推进公房不动产登记工作。做好《南华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雨母校区代建项目为重点,做好工程项目招标工作,按时完成2018年采购预算项目的采购与招标任务。

5.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施《南华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推进校银合作信息化项目建设,更好服务教学、科研与生活的改善需要。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启动数字校园平台建设,完成教务、科研、人事等应用系统集成工作,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初步打造一张表工程。完成校园有线网升级改造,提高校园骨干网运行速度与稳定性。完成教师云盘、教师虚拟桌面建设。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手段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数据安全。

6.强化安全意识,建设平安校园。拓展网络安全教育渠道,进一步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工作意识;加强学习,提升保卫队伍结构和素质;进一步加强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强化对校园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构建,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地联动,构筑周边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形成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完善保密防范工作机制,确保无泄密事故发生;2018年,力争获得全省维稳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7.加强后勤保障服务质量。加强技术改造,实行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全面实施物业服务外包,努力提高学校物业服务质量;构建餐饮文化,提高服务品质,大力推进绿色食堂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后勤保障服务安全运行;进一步做好稳定安全、共青团、分工会、统战等方面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8年,我们将迎来学校60周年校庆。几代南华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风雨兼程、薪火相继,才有了今天南华大学的发展局面。在我们面前,“双一流”建设的道路任重道远,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创新发展,提质升级,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小椒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