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要闻 -> 正文

【良师益友】魏华:对创新不懈追求的芙蓉学者

发布时间:2020-09-26    作者:文/邱霞    点击:     

“做研究,我从没想过要从中获得什么利益或荣誉,就是纯粹地喜欢。喜欢思考、喜欢解决问题,很享受科研带给我的快乐。”提起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魏华这样说道。

魏华,南华大学药学院教授,中共党员,湖北武汉人。2009年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2010至2014年期间分别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是“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会评专家;2019年受聘为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第二届委员;2020年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魏华教授从2003年大三参与业余科研至今,已在国际主流期刊包括J. Am. Chem. Soc.、Angew. Chem.、Int. Ed.、Chem. Sci. 、Prog. Polym. Sci.等上正式发表论文90余篇,近五年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被他引3000余次。他说,在近二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创新思维的运用,对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创新思维,是可以从学生时期开始培养的。

学会提问寻找科研创新点

2012年,在华盛顿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的魏华发表了他人生的第一篇J. Am. Chem. Soc.,回想这期间的研究和创新历程,魏华说,是“学会提问”的创新思维成就了他。

当时在药物、基因靶向递送载体的研究领域,有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是还原敏感性纳米载体的设计和合成,它是针对于肿瘤微环境,即肿瘤细胞内高浓度的还原性谷胱甘肽设计和制备纳米载体,以实现载体在胞内的高效解组装,进而达到载体所负载的治疗试剂在胞内高效释放的目的。当时在全球开展这个方向研究工作的课题组非常多,魏华在查阅了众多相关文献后,发现了一个问题:绝大多数报道的还原敏感性纳米载体都是基于商品化聚乙二醇(PEG)亲水链段构筑的,但由于PEG结构的限制,其功能化的方法仅限于开环聚合和聚合物片段的偶联两种方法,非常有限。但是除了PEG以外,还有一种和PEG具有相似亲水性的寡聚聚乙二醇单体(OEGMA),这一商品化试剂因结构中含有可发生聚合的双键,因此可通过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进行功能化,其制备手段的可控性和便捷性均优于PEG。但在那个时候,文献中却没有基于OEGMA这一商品化试剂的还原敏感性载体的报道。魏华顿时觉得非常好奇:是因为大家没有想这样去做,还是大家想去做,但因为存在无法克服的技术难题,所以尚未实现这一想法呢?他决定要去弄清楚这个问题。很快他发现确实存在一个不容易解决的技术问题,所以才尚未有这样的报道。因此在后来的时间里,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一技术难题。自从认定了这一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他茶饭不思、苦思冥想,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魏华现在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我下班去赶华盛顿大学的班车回家,等车的站牌亭子里有座位可我没去坐。因为校园车站的环境很好,树木成荫,我从5:30到了车站以后,一直在站牌附近踩着地面上的树荫,来回踱步,思考着这个问题。突然,我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念头,是否可以发展一种全新的“双头试剂”来解决这一难题,顿觉自己终于想通了,感到非常开心和兴奋,再看看时间,不知不觉已经7:30了,天已经黑了,原来我已经错过了好几趟回家的班车。通过设计双头试剂,能很巧妙的将不同的聚合方法有机结合,解决上述技术难题,实现基于OEGMA或者其它任何含双键单体的还原敏感性载体的通用制备。”2011年的9月才到美国的魏华,2012年9月就在J. Am. Chem. Soc.刊发了以新颖的双头试剂为手段高效制备还原敏感性载体的科研成果,文章从投稿到正式接收仅一个月的时间。他在美国短短三年时间,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了五篇一区论文,其中一篇影响因子大于20(高被引论文),两篇影响因子大于10,余下两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均大于6。他在美国的合作导师惊讶于他的高效和高产。

“学会提问”的创新思维从何而来?魏华回忆,1997年,他在武汉华师一附中上高中的时候,因为高中知识点开始有一定难度,但他对知识点又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弄明白,特别喜欢自己给自己提问,不断地提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那样为什么不可以,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得到答案……在魏华看来,正是在那个时候,自己很好地锻炼出了一个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不会提问的人,是很难搞创新的。”魏华说。

启发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2018年3月的一天,2014级本科生戎家玥激动地向魏老师分享她出国面试通过的消息。她说:“魏老师,面试官问到了和您给我模拟面试时提的一模一样的问题,特别感谢您,不是您帮我模拟面试,我根本不会思考这些问题,更不知如何全面、思路清晰地作答,也不可能被国外多所大学录取。”

魏华(左三)与所带团队学生合影

关于教学,魏老师总是如给学生模拟面试样,提问学生很多文献中没呈现的问题,启发学生扩展思路,教会学生用批判的眼光辨证地看待文献资料,学会提取亮点、探讨可行性、解读创新点,进行思维发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结合生活实际生动讲解文献,让学生能用所学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地解答生活现象,比如矿泉水瓶为什么不能盛装开水、汽车轮胎为何在冬天更容易打滑……2013级本科生彭金磊说到魏老师讲授的课程,这样评价道:“魏老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为人耐心,善用启发式教学,所授课程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通俗易懂,特别注重培养我们科研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超分子化学课程上,魏老师以超分子化学发展历程展开,让我们很好的了解到超分子化学的起源发展和众多新概念、新理论。同时,魏老师还额外补充很多前沿科学知识,提问关于超分子的思考,这不仅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知识大门,也很好的训练了我们的思维,这更加坚定我们今后不断探索创新、坚持科研的信念。”

魏华指导学生实验

“当前,科技创新遇到了新时代。”魏华认为,“学什么做什么的时代正在改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我们的未来,要懂得运用知识、学会提问、放眼世界,要拥有恒心毅力,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保持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的突破,离成功更近一步。”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