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党的十八大”专题网站
南华大学
 
 

科学发展 辉煌十年:中国对建立和谐世界的贡献

作者:佚名    文字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26

“科学发展 辉煌十年”系列稿件之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20国首脑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最近十年来,中国对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向世界打开大门,中国就开始了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国际条件下,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环境下,随着中国自己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国际经济中,并长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发展和构建和谐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已经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稳定和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这是30多年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2001年4月由中国主导并发起成立了“博鳌亚洲论坛”作为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同年6月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这是在中国主导之下创立的首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同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三件大事标志着自2001年起中国的国际地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11月中国参加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首次首脑峰会,在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6月,中国参加了“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峰会;在此前后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中国—加勒比地区经贸合作论坛,以及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中国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并将在2012年进一步提高到6.39%,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10年中国在联合国正常预算中的会费比例提高到3.189%,比1999年的0.97%提高了两倍多。这一切都显示出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派出了代表团,有6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了这届奥运会,从而成为有史以来参加国别和运动员最多的运动会。全球45亿观众见证了迄今为止奥运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聚会。还有80多位外国政要出席开幕式。布什是第一个在任期内出席他国举办的奥运会的美国总统,他认为,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告诉中国人民我们尊重你们的传统、尊重你们的历史的机会”。福田康夫是20年来第一位到国外观看奥运会的日本首相,他祝福北京奥运会“成为载入史册的和平盛会”。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将北京奥运会称作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一个重大事件”。2010年,中国在上海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博览会总投资达450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超越7000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会之最。这两次国际盛会为中国赢得了荣耀,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从2004年开始,中国在借鉴英国文化委员会,法、德、西等国歌德学院,法语联盟,塞万提斯学院等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取名为“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以及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和地区。8年来,孔子学院建设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这同时也反映出世界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和中国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融进了国际社会。

二、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中国贡献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总量上不断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由1978年世界排名第十上升到2010年的世界第二,中国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加上中国在这个快速的发展和赶超过程中,在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利用了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竞争关系,因此,一些国家对中国这个新兴大国存在着疑虑和担心。中国有必要打破这种对中国发展存在的误解和疑虑,说明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

(一)新安全观的提出。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与发展的主题了。

1999年3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访问瑞士期间首次提出并阐述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他指出: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并积极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200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再次阐述了中国的新安全观。胡锦涛提出:“我们要摈弃冷战思维,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二)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支持并积极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

1988年,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维和特别委员会,这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开端。1990年,中国第一次向中东地区派遣了军事观察员。1992年,中国正式组建了第一支维和部队,前往柬埔寨执行任务。截至2011年8月,中国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人次,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官兵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中,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当地社会重建,无私给予人道主义援助,与驻地军民关系融洽,得到了联合国维和总部以及各任务区政府和人民的称赞。20多年来,中国本着对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参与国际维和行动视作维护世界和平,履行一个负责任世界大国应尽国际义务的重要途径。

(三)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始终坚持不变的原则。2004年8月,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05年11月,胡锦涛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首次对外系统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在宣布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中国还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和战略倡议。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他说:“应该从四个方面建设和谐世界:第一,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第二,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第四,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写入了政治报告,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武力)

  • 上一篇文字: 科学发展 辉煌十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

  • 下一篇文字: “和谐世界”理念助推中国外交取得卓越成就
  • 南华大学十八大专题网 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  邮 编:421001  技术支持:南华大学网络新闻中心